曾乃梁太极拳是科学的中西合璧的运动
★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宝库中一项极富魅力的运动,是我们中华民族国粹和国宝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太极拳运动可以说是既古老又年轻的项目。说她年轻,因为有“太极拳”这个统一称谓至今不过三四百年;说她古老,则是因为她的根连植于华夏五千年文化的土壤之中。太极拳那优美轻柔的形体,那丰富的哲理、医理的内涵,那迷人的神韵,使多少人为之倾倒。随着时光的推移,太极拳运动所具有的体育与文化的双重属性得到了更完美的结合,海内外越来越多的朋友迷恋太极拳,太极拳运动已经风靡全世界。 ★1太极与太极拳 在古汉语中,“太”者大也,“太”有最大、最高之意;“极”者至也,“极”是最远、最后的界线。 “太极”一词最早出现在三千多年前相传为周文王著的《周易》一书。认为“太极”是一切变化的起点,是派生万物的本源。宋代理学家朱熹指出:“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 阴阳鱼表示太极,表示圆,表示宇宙无穷无尽。于是万物归阴阳两大范畴,太极图的阴阳鱼表示阴阳运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保持动态平衡。 太极阴阳学说在我国哲学、兵学、伦理学、力学、美学、生理学、医学及养生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用它命名一种拳法,却是三百多年前的事。 清朝乾隆年间(18世纪后期),民间武术家王宗岳写了篇著名论文《太极拳论》,开篇就曰:“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这里用太极阴阳学说来阐释拳理,从此“太极拳”这一名称才正式确定并被沿用下来。 用太极命名拳法,表明太极拳其理与天地万物之理相通,充满了阴阳、刚柔、动静、虚实等变化。 太极拳是科学的、广谱的、终身的和中西合璧的运动。因为她既符合“动中寓静,天人合一”的东方健身哲理,又符合西方运动医学的最新理念。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研究报告指出:“有益于健康的运动是灵活、轻松、强度小、耗能低、持续久的运动。”太极拳是温和的有氧运动,是通畅的经络运动,符合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关于“体欲常劳,劳勿过极”的养生原则,练习太极拳年龄可以从3岁到岁,年龄跨度超过一个世纪。试问还有那一项运动有这么大的年龄跨度?因此说太极拳是终身的运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类的劳动由重体力劳动型向重安静型劳动方式转变,高科技、高竞争带来高精神压力,引发现代文明病,直接威胁人们的健康。而太极拳这种温和、缓慢、圆活、连贯的运动,这种似行云流水、春蚕吐丝的动静相兼的养生运动、休闲运动,既是对快节奏紧张型劳动的调节,也是对坐班族安静型劳动的调节,还是排除心理垃圾、减负减压的好手段。年8月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发表文章赞扬“太极拳完全无缺”,美科学家表示,太极拳“几乎没有缺点,没有任何副作用,大范围推广有益无害。” 2太极拳是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运动 在太极拳《十三势歌》里有这样的表述:“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这句话阐释了古人对太极拳功效、对生命的理解。追求健康长寿是习练太极拳的根本目的。 太极拳属于生命科学,是一门关于生命质量升华的学问。在这个意义上说,太极拳是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运动。 太极拳的功效归纳起来起码有“五身”,即健身、修身、医身、乐身和防身。起码也涉及“五学”的领域,即哲学、力学、中医学、兵学和美学。 01 挑战“三大杀手” 近年来的统计表明,在我国癌症、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夺走人们健康与生命的三大主要疾病,故也称“三大杀手”。首先,近20年来,中国每4~5名死亡者中,就有一名是死于癌症,居死亡之首,也称“头号杀手”。而有关资料称,我国患心血管疾病者至少2.3亿人,心肌梗塞患者约万人,心力衰竭患者约万人,估计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同时我国还是脑卒中高发国,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的约万人,每年新发脑卒中者约万人,存活而引起行为障碍者约万人,给国家、社会和家庭都造成巨大的经济与生活负担。 太极拳则是挑战“三大杀手”的有效手段。 习练太极拳强调“心静”、“体松”、“用意”,练拳时精神专一,百虑俱消,物我两忘,天人相应,使大脑的毛细血管大量开放,保证了脑组织的供血和大脑的健康,预防脑梗,预防脑卒中,故被誉为“大脑皮层的体操”,美国科学家发表了“太极拳可以防止中风和老年痴呆症”的论文,还得出“中国太极拳能有效地防止和减少老年人摔跤”的结论。还有英国《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刊登了“太极拳能改善帕金森综合症”的论文,都受到了广泛的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白癜风治疗费用高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a.com/mfrtz/1614.html
- 上一篇文章: 范大碗会员日11月16日,去邹城芙蓉
- 下一篇文章: 4日照今晚将正式开始供暖,今冬供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