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诊断症狀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41029/4505364.html

编者按:

这一期的《天津芳草地》刊发了李明的花鸟作品,并重发了王平年所写的《“花神”李明》。

作为天津美协会员的花鸟画家李明,几十年来笔耕于勤,临池不辍,技艺大进、成就斐然,在天津花鸟画界以逐渐确立了自己的地位。李明不但花鸟画作品功力深厚,其书法和篆刻也让人眼前一亮,给观者留下深刻印象。

今天是天津工艺美院艺术沙龙成立六周年的日子,我们刊发李明的作品,与大家共飨,同时也祝贺每一位沙龙成员六年来取得的进步和成就。

临池撷优

图文/李明

中国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重要科目,历朝历代都有传承而且流派纷呈。多年来我在学习中国花鸟画习作中本着"参古法得新趣"的原则,一方面学习传统,另一方不拘于成法,在笔墨中寻找趣味性。审美情趣定点在雅俗共赏、工写结合的画风中。以中和的心态探索花鸟画的发展。在临池不辍的过程中成功与失败並行。现选出不同时期所画的拙作留影包括书法篆刻习做展示同学好友。

“花神”李明

文/王平

“花神”的称谓,古已有之,且版本不一,最常见的说法是将1至12月所开之花,皆命名一花神,并对应一位古代名人。如:正月梅花花神:寿阳公主;二月杏花花神:杨贵妃;三月桃花花神:息夫人;四月牡丹花神:李白;五月石榴花花神:钟馗;六月荷花花神:西施;七月蜀葵花神:李夫人;八月桂花花神:徐惠;九月菊花花神:陶渊明;十月木芙蓉花神:石曼卿;十一月山茶花神:白居易;腊月水仙花神:娥皇与女英,等等。历代文人墨客玩味和吟咏百花,弄出许多趣闻轶事,从而造就出12个月的花神来。正所谓“日日有花开,月月有花神”了。人们将“花神”视作美好的化身。

而我要说的“花神”是指那些“与花传神”,为大众制造“美”的花鸟画家。正是这些画家将大自然中的嫣红姹紫、鸟语花香,定格于画幅之上,传播与万户千家,不论是豪门大宅,亦或平民百姓,皆可共享五光十色的自然之美。

“花神”之功,功不可没。李明乃我身边的“花神”是也!古之花神,只对应一种鲜花,而“花神”李明,四季之花皆能为也。李明,又名李玉城,上世纪60年代初,入天津工艺美院学习,师从画坛名宿——穆仲芹、赵松涛、魏寿松诸先生研习中国画,在此期间打下的坚实基础,成为其日后艺术发展取之不尽的财富。李明擅花鸟画,工写兼能,其工笔花鸟上追宋元,写意画遍学明清及现代花鸟大家,加之其深厚的写生功底,经过几十年辛勤耕耘,他的花鸟画已渐成自家面貌。不论是纤毫毕现的尺幅小品还是恣意挥洒的煌煌巨制,其所绘之一花一鸟、一草一虫、一石一树,皆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依据唐代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的诗境分类说,可将花鸟画的意境表达归为六类;通过诗词的自然美、含蓄美、空灵美、飞动美等这几个典型特征来分析花鸟画中诗意的表达和美学特征;《二十四诗品》是谈论诗的风格的著作,司空图既以诗画一体的入思及言说方式诠释“拟容取心”“思与境偕”之神,又用诗心画意架一道“象”的彩虹。诗眼之传神画境之写意全在象罔之中。李明在书画创作之余,一直注重对中国古典文学中关于美学理论的研读,其对诸如谢赫、张彦远、董其昌等人的绘画理论,反复学习、研究,并努力用这些理论指导自己的绘画创作。李明对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情有独钟,他说:“《二十四诗品》叫“诗品”,但绝不是教我们如何作诗、对句,而是陶冶诗人的胸襟,求得诗人人格上的提升,在精炼于诗。绘画亦是如此,《二十四诗品》中没有笔墨、技法、构图,但是可在其中学习更重要的东西,即虚静恬淡、超俗拔尘的思想情操和人生理想,这些都会对你今后的创作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近年来,李明新作迭出,其笔墨造型也更加老道。对比之前的花鸟画作品,画面感更强,也更有诗意的表现。国色天香的“牡丹”因其色彩艳丽,花朵饱满,极具“富贵相”,是繁荣昌盛、富贵和平的象征,历来是花鸟画家热衷的题材,以画牡丹著称的画家也不胜枚举。而李明画牡丹又与各家有所不同。传统中国画的“牡丹”多强调花朵的固有色,李明则在描绘牡丹时运用西画理论,注意环境色对花的影响及光影的变化,突出空间感和立体感,让人耳目一新。李明还爱画“荷”,岭南画派的画法在李明的“荷”画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尤其是对荷叶的处理:泼色、泼墨,积色、积墨,使画面的色彩丰富,又不失淡雅,隐隐有大千先生笔意,又似在穆仲芹先生的画法上有所发展。李明画“花”,题材多多,传统的“竹、兰、梅、菊”以及红叶、芙蓉、紫藤、茶花、枇杷、梧桐、芭蕉、向日葵、鸡冠花,等等,经常出现在他的作品之中,李明的花神之称,绝非浪得虚名。

花鸟画中的“花”和“鸟”缺一不可,“鸟”是中国花鸟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鸟”在整个画幅中占据的面积不大,但却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养鸟、遛鸟、观察鸟的习性、动态,成为他每天的功课,为了配合画面的需要,更加生动的表现鸟的各种姿势,李明画了大量的鸟类写生。他还对不同鸟类的喙、眼、羽、尾、爪等处仔细对比,并做了十分详细的记录。因此,不论是工笔花鸟还是写意花鸟,李明画“鸟”都有着相当的功力,“生动、传神”,是大家的普遍感受。

中国绘画历来最讲究诗意的表达,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诗意表达的基础,是中国文化的深厚学养。李明认为,提高文化修养是中国画家的立身之本,甚至比每天作画更为重要。因此,孜孜不倦的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绘画理论,并把学习心得运用的创作中去,力求意境的深邃,画面的完美,就成了李明不懈的追求。

我们祝愿“花神”李明为我们奉献出更多好的作品!

王平

年1月于新华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a.com/mfrpz/9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