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31226/4317331.html
苏州市概况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作为全国著名的重点优秀旅游城市,既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千年古城,又是中国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城市,现在请大家跟随我一起细细品味这座千年古城的独特魅力!苏州位于长三角中心,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距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80公里,南连浙江嘉兴、湖州等地,西拥太湖,北靠长江,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4%,平均海拔约4米,东南部地势低洼,西南部多小山丘。由于靠江近海,位于北半球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苏州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冬天寒冷潮湿,夏天湿热多雨,春、秋两季较短。苏州全市总面积平方公里,下辖常熟、张家港、太仓、昆山四个县级市。苏州市区面积平方公里,包含姑苏区、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吴江区和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全市总人口达多万人,户籍人口多万人,市区人口多万人。苏州地处江南水乡,全市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42.5%,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境内河道纵横,湖泊众多,有大小湖泊多个,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太湖、阳澄湖、金鸡湖、尚湖等,河道两万多条,正如唐诗所说:“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难怪马可·波罗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苏州城因水而兴,吴文化因水而名,水是苏州的灵魂,更是苏州城市的命脉。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苏州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交织的大交通网络。苏嘉杭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沿江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苏沪高速、沪苏浙皖高速从北到南依次排开,这些高速公路和苏州绕城高速构成了全国密度最大的高速公路网,成为苏州公路交通的主干网。值得一提的是历时5年倾力打造的轨道交通1号线,连接苏州中心城市的东园西区,已于年4月28日开通试运营。……也让苏州成为国内第一个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地级市。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于年12月28日通车,整体走向为南北向,线路全长26.5公里,贯穿苏州市城市中心区域,途经相城、姑苏、吴中3区。2号线延伸线于年9月24日通车,4号线及支线于年4月15日通车。此外,苏州高新区规划确定6条现代有轨电车线路,总长度约公里。年10月26日,苏州高新有轨电车1号线正式通车试运营。京沪铁路、京沪高铁使苏州和长三角其他城市之间的铁路交通极为便利,苏州到上海乘坐动车组列车只需37分钟,苏州到南京也只要一个半小时。空中交通,东有上海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西有无锡硕放机场和南京禄口机场,南临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通过这些机场与全世界数百个主要国际城市沟通交流。水上交通得天独厚,境内有张家港、常熟、太仓3个国家一类长江口岸通江达海,苏州古城周边的护城河经过旅游开发成为黄金水道。苏州是国家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年6月6日,苏州古城荣获“国家古城旅游示范区”称号。苏州古城始建于公元前年……当时,春秋五霸之一的吴王阖闾命大臣伍子胥建造阖闾大城,伍子胥“象天法地,相土尝水”,摸透了江南一带水的流动规律,在湖港交叉的水网中,挖河垒坊,设计规划了苏州城,建起“七堰八门六十坊”的阖闾大城,周长47里,有八座陆城门、八座水城门。此后,苏州城址再未移动过位置,是全国唯一一座历经两千余年仍保留在原城址上的春秋古城。也是古代城池中不多见的先规划、后建设的典范。苏州最早被称为吴县,或是吴国、吴州,“吴”字来源于“鱼”,在苏州话中,“吴”和“鱼”发音相同。直到隋文帝开皇九年(年),始称苏州,这是因为当时吴地有座“姑苏”山。此后虽有过“长州”、“平江府”等称谓,但用得最长并沿用至今的仍是苏州、姑苏。苏州素有“鱼米之乡,人文之邦,丝绸之府、工艺之市”的美誉。苏州盛产鱼虾、稻米、菱藕、柑橘、枇杷、桂花等,而碧螺春茶、太湖银鱼、莼菜、珍珠和阳澄湖大闸蟹更是闻名遐迩;评弹、昆曲、苏剧被喻为苏州文化的“三朵花”;苏绣与湖南湘绣、四川蜀绣、广东粤绣同被誉为我国的“四大名绣”。桃花坞木刻年画与天津杨柳青木刻齐名,世称“南桃北杨”;苏州的缂丝、雕塑、宋锦、玉石和红木雕刻等,各有千秋,巧夺天工。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的建成,李公堤国际风情商业水街的开发,中国电影金鸡奖永久落户金鸡湖,圆融时代广场天幕、摩天轮公园等的面世,昭示着苏州现代旅游品牌的崛起。同时,会展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宗教旅游、修学旅游、购物旅游、高尔夫旅游等新兴旅游产品层出不穷,既丰富了苏州的旅游产品结构,也为游客的出行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苏州的城市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古城之东的中国、新加坡合作开发的工业园区,古城之西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通过横贯古城区东西向的干将路紧密相连,千年古城与现代化新城实现了完美对接。目前,“一核四城”的城市格局已初具雏形,在做优做靓苏州古城核心的同时,加快建设提升东部综合商务城、西部生态科技城,重点推进南部滨湖新城和北部高铁新城建设,是苏州城市格局的一次重大调整。苏州不仅在招商引资方面成就骄人,GDP也位居全国前列,被评为全球九大新兴科技城市之一,工业园区名列“亚洲十佳工业园”,苏州快速崛起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新兴科技城市。新的世纪,苏州确立了“科教兴市、外向带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了外向型经济、乡镇企业两大优势,培育了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人才、产业、环境等新优势已见端倪。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内的研究生城和高新区内的国际教育园正在成为苏州今后发展提供高素质科研、管理和优质劳动力资源的人才基地。科技含量高、外向度高、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农业基地以及融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度假基地也正在形成。锐意进取的新老苏州人将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同心协力地把苏州建设成“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21世纪人间新天堂!苏州是历史的、传统的,两千余年的历史传承使苏州以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古城风貌出现在世人面前,它所独有的小桥、流水、人家,在粉墙绿荫中透露出几分清秀的私家园林,在石板小巷里传来的吴侬软语,在街头巷尾、桥堍船边的茶馆、民居,处处使人感受到苏州的风情、苏州人的细腻。而苏州又是现代的、腾飞的,城市中崛起的高楼大厦,金鸡湖畔构筑的现代都市风情,为这座城市平添了更多的时尚与妩媚,历史与现代在这里交会,这就是苏州,亦古亦今,亦中亦洋,就像细腻典雅的双面绣,将历史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完美地对接!拙政园01景区概况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留园一起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于年3月4日列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年,拙政园等苏州园林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主要范例,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园林艺术价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成为人类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年,拙政园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拙政园,代表了明代疏朗优雅的园林艺术成就,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塑、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年),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还乡,将大弘寺拓建为园。借西晋潘岳之《闲居赋》,“筑室种树,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一句的意境为园命名,表示要像潘岳一样隐退于林泉,像陶渊明一样守拙归田园。02各景点介绍“兰雪”两字出自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之句,象征着主人潇洒如春风、洁净如兰雪的高尚情操。中间屏风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拙政园占地平方米,合78亩。从图上看,全园为三个部分:东部,曾取名为“归田园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也称为“复园”,水面处理独具匠心,各类建筑疏密有致,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也称为“补园”,园内建筑物大都建成于清代,其建筑风格明显有别于东部和中部。从图上看,拙政园没有明显的中轴线,淡泊疏朗,近乎自然,是苏州诸多园林中布局最为成功的范例。青翠的竹丛和古树,簇拥着一座巨大的石峰,状如云朵,两侧有两块形状怪异的湖石,两石中间夹着一条小道。中间这座石峰叫作“缀云峰”,像一个巨大的屏风,挡住来宾的视线,这种造园手法,被称为“抑景”,起着引人入胜的作用。“芙蓉榭”,就是建筑在荷花池边上的水榭。水榭,下面架空或半架空,借水面而成景。芙蓉,有木芙蓉和水芙蓉之分。水芙蓉,是指荷花或莲花。“芙蓉榭”的正面是一池荷花,背后是一堵高墙,形成一边开阔、一边封闭的强烈反差。如果你走到芙蓉榭的门前向西面看,可以见到这个水榭进门的门框上装了一个雕花的圆光罩,透过这个圆光罩可以看到前面的小桥流水,犹如一幅镶嵌在圆形镜框里的油画。如果你走过去再仔细看看,又可以发现这个水榭临水的门框上装了一个雕花的长方形落地罩,前面的河水曲折蜿蜒,两岸桃红柳绿,这是苏州园林中一种比较常见的造景手法,叫作“框景”。“天泉”是一口古井的名称,据说它是元代大弘寺的遗物。这口古井,终年不涸,水质甘甜,“天泉”上盖有一座重檐八角攒尖顶亭。秫香就是稻麦飘香。“秫香馆”是一座卷棚四面坡顶的单层敞厅,面阔五间,屋柱移在外部,形成回廊。两侧为短窗,南、北两面的正中部位设有落地长窗可供出入。窗的裙板和束腰上,刻有48幅黄杨木戏文浮雕,有“状元及第”、“洞房花烛”等场景,还有“张生跳墙会莺莺”、“莺莺拜月”、“拷红”、“长亭送别”等戏文,雕镂精细,层次丰富、栩栩如生,从手工艺的角度上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丰富的文化内涵。现在见到的“秫香馆”,其构架和材料是20世纪50年代从东山搬迁过来,体形颇大。拙政园的复廊,起着分割园景和承前启后的作用。这条复廊中间的花墙上,开有25个漏窗,就像精雕细刻的剪纸图案,镶嵌在长长的画轴上。人们信步走在游廊里,随着漏窗花纹的更换,园内的景色也在不断地变换。这种现象称作“移步换景”。如果你再仔细看一看,漏窗上不同的图案,所表现的都是水凌纹和冰裂纹,渲染了苏州水文化的氛围。站在“倚虹亭”旁,向西眺望时,大家的第一印象应该是,这里的池面宽广,景色秀丽。细心的朋友们还可以发现,在亭台楼阁之旁,小桥流水之上,古树花木之间,屹立着一座宝塔,给人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这一“借景”手法,运用得很成功,园主确实是费尽了心机。因为中部花园东西长、南北窄,有一种压抑感,于是园主利用低洼的地势凿池叠山,用假山遮住两边的围墙,而池面上留出了大量的空间,使人感到开阔而深远。中部花园里的建筑物,大小不同,形状各异,高低错落,疏密有致,无一雷同。每一个建筑物都是一个极佳的观景点,而每一个建筑物也是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拙政园的中部花园以池岛假山为主,包括临水而建的“梧竹幽居”,以及“一池三岛”上的“待霜亭”、“雪香云蔚亭”、“荷风四面亭”等景点。池岛假山,也称为水陆假山,是这一景区的主体部分。这“一池三岛”,基本上是苏州假山的传统格局,其要领是“池岸曲折,水绕山转”。这座假山设计极佳,确实是“大手笔”,完全符合我国山水画的传统技法。从东面看,一山高过一山;从南面看,一山连着一山;从西面看,一山压倒众山,表达的是宋代苏东坡诗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梧竹幽居”位于中部花园的最东面,同“倚虹亭”相邻。“梧竹幽居”造型非常别致,四个大大的圆洞门。如果你站在亭子里向外看,这四个圆洞门又恰似四个巨大的镜框,镶嵌着苏州园林一年四季的风光。亭内有“梧竹幽居”的楹额,是明代“四大才子”之一文徵明的墨宝。亭旁种有梧桐和翠竹以应景。亭内有一副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这是清代篆刻家赵之谦的手笔。慢慢品味,细细咀嚼,眼前似乎出现了两幅山水画:一幅皓月当空,夜色朦胧,清风徐来,沁人心脾;另一幅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心动水动,心静山静。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有这么一段论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那么,是否可以讲,这副对联的上联是用清风明月来描绘自然风光的无限美好,下联是用乐山乐水来揭示亲近山水对陶冶情操的作用。“待霜”一词,出自唐代苏州刺史韦应物“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的诗句,字里行间透出一股霜浓橘红的山野气息和泥土芳香。亭名由上海著名书法家钱君匋题。“雪香”是指梅花飘香,“云蔚”是指林木茂盛。这座敞亭,位于岛的中央制高点。在这里向周围瞭望,觉得中部花园像一幅苍劲古朴的画卷。在这幅画轴上,有高有低,有远有近,有大有小,有宽有窄,有疏有密。“雪香云蔚亭”里还有“山花野鸟之间”的匾额和“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这副对联,有文徵明的落款,内容以动托静,闹中取静,可谓佳作。“山花野鸟之间”是对苏州古典园林的“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和“咫尺山林”、“以小见大”的审美观念最通俗、最绝妙的注解。这里四面环水,三面植柳,真是绝佳的风景点。“荷风四面亭”上挂有一副对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寥寥几笔,勾画出了拙政园春、夏、秋、冬的风景特色。其妙处还有,联中蕴涵着一、二、三、四的序数。这副对联的上联,,仿照济南大明湖“小沧浪”里清代书法家铁保所书的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对联的下联,仿照唐代诗人李洞的诗句“看待诗人无别物,半潭秋水一房山”。内容稍作改动,但用在这里,恰到好处。“见山楼”是一座重檐卷棚四面坡建筑,上层的和合窗上嵌有明瓦,下层设有落地长窗。“见山楼”的楼名,取自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见山楼”,三面环水,形似苍龙戏水。楼房是龙头,爬山廊是龙身,云墙是龙尾,门洞是龙嘴,明瓦是龙鳞,曲桥是龙须。“见山楼”下层“藕香榭”的室内陈列着明式座椅茶几,梁上悬挂着小方什景灯等,完整地保留着古色古香的风貌。相传,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就曾住过这里。“香洲”,出自唐代徐元固的诗句“香飘杜若洲”。宋代贺铸也有“兰芷满芳洲”词句。“洲”,指水中陆地。这里的“洲”同“舟”同音,实际上是一座船形建筑物,可称为石舫或者旱船,似乎是一只官船在荷花丛里徐徐而行。值得一提的是,“香洲”这艘石舫,集中了亭、台、楼、阁、轩五种建筑类型。船头为荷花台,茶室为四方亭,船舱为面水轩,船楼为澄观楼,船尾为野航阁。至于这条船是形似还是神似,历来众说纷纭。妙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实际上,在苏州诸多园林中,几乎都建有石舫。而从政治角度来讲,石舫可以经常提醒人们“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沧浪”的出典是《孟子·离娄上》“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自取之也。’”在《楚辞·渔父》中也有类似的论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用现代的语言来解释,就是倘若朝廷清明,我就洗洗帽缨,准备出仕辅助朝纲;倘若朝廷昏庸,我就洗洗双脚,决心隐退逍遥自在。“小沧浪”是一座三开间的水阁,南窗北槛,两面临水,跨水而居,构成一个娴静的水院。廊桥名“小飞虹”,倒映在水里,犹如彩虹。“小飞虹”之名的出典是南朝刘宋鲍照《白云诗》的“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之句。这里是观赏水景的最佳去处。只见藕香榭前各路水源会聚一池,似乎“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到了香洲前,突然分流四去,其中一条支流弯弯曲曲,扑面而来,经“小飞虹”,过“小沧浪”,有一种余韵未尽的感觉。这样的理水手法,符合苏州古典园林关于“水面有聚有散,聚处以辽阔见长,散处以曲折取胜”的要领,可称一绝。“远香堂”位于中部花园的中心位置,前有一条小河,种有莲花,后有一片水池,广种荷花。夏天荷花盛开,清香一阵阵飘到室内,所以取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一文中“香远益清”之句得了堂名。“远香堂”是一座四面都设有落地长窗的厅堂。宾主可以坐在厅里一边品茗,一边聊天,一边透过长窗看景。厅的南面是一座峻峭的黄石假山,北边是池岛假山,东边山坡上有“绣绮亭”,西边池塘边有“倚玉轩”,给人以近水远山、山高水低的感觉。“远香堂”的楹额,由近代书法家张辛稼所写。两边有一副对联,共有80字,“建业扱襄,临淮总榷,数年间大江屡渡,沧海曾经,更持节南来,息劳劳宦辙,探胜寻幽,良会机忘新政拙;蛇门遥接,鹤市旁连,此地有佳木千章,崇峰百叠,当凭轩北望,与衮衮群公,开樽合坐,名园且作故乡看”,这是苏州诸多园林中最长的对联,记载了当年八旗奉直会馆达官贵人聚会时的盛况。北门上的对联是“旧雨集名园,风前煎茗,琴酒留题,诸公回望燕云,应喜清游同茂苑;德星临吴会,花外停旌,桑麻闲课,笑我徒寻鸿雪,竟无佳句续梅村”。联中记载了寄情诗画、歌酒酬唱的文人雅兴。站在远香堂前的露台上,环顾四周,可以看到栽种牡丹的“绣绮亭”,荷花环绕的“荷风四面亭”,点缀橘树的“待霜亭”和梅花丛中的“雪香云蔚亭”,四季花木,四时景色,尽收眼底。拙政园的中部和西部,用一条长长的走廊隔开。走廊上开着形似圆月的“别有洞天”圆洞门。从西部花园布局来看,庭院空间结构紧凑,内容丰富。进入花园,首先看到一条南北向的水廊,曲折蜿蜒,地面贴着池面。池面上波光粼粼,地面上高低起伏,使人感到正踩在池面上随水漂浮。算是一条“亲水走廊”。讲到拙政园里的廊,可算是造型别致,品种多样:有形似长虹的复廊,有贴水而筑的水廊,有一波三折的曲廊,有步步登高的爬山廊,还有隐藏在枇杷园里的小回廊。隔水相望,水廊的西面有“与谁同坐轩”。“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这是苏东坡的诗句,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的心境。园主借此表达自己的志向。再仔细看,“与谁同坐轩”好像一把扇子,轩顶的瓦面像是折扇的扇面,后面“笠亭”的尖顶恰似折扇的扇把,一切衔接得天衣无缝。“倒影楼”位于水廊的北端,因为在池塘里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座楼房的倒影,故名。“倒影楼”的一楼是“拜文揖沈之斋”。文是指文徵明,沈是指文徵明在绘画方面的指导老师沈周。两人都是吴门画派的领军人物。关于文徵明同拙政园的历史渊源,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文徵明应王献臣的邀请,参与了拙政园的设计,并绘有设计图纸若干幅留世。另一种说法是,文徵明在明嘉靖十二年(年)根据拙政园的景物绘成31幅册页,并配以诗文书法,称为诗、书、画并绝的传世佳作,在当时引起轰动。后来,补园主人张履谦千方百计收藏文徵明和沈周的画像以及文徵明的《王氏拙政园记》石刻拓本,于是特意将画像及《王氏拙政园记》临摹上石,还亲自撰写了《补园记》刻石补壁。由此可见,园主对两位艺术大师非常崇拜钦佩,这也为我们留下了研究吴门画派和拙政园的珍贵史料。值得一提的是,“拜文揖沈之斋”正中间的屏门上,雕刻着几株无根竹,并配有诗文,清新淡雅,苍翠欲滴。这是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得意佳作,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倒影楼”北面的花圃里,种了不少古树名木。正中间是一棵有年树龄的白木香,用支架将树冠及藤蔓构成一把大伞的造型。花坛周边用鹅卵石构成花街铺地,游人到此,叹为观止。周围还种有桂花若干,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沁人心脾,景色宜人。“留听阁”是一座卷棚四面厅结构,前面有宽阔的露台,可供游人观赏和小憩。“留听阁”南门内有银杏木雕的落地圆光飞罩,刻有松、竹、梅、雀等花纹。构图匀称,手法精湛。隔扇裙板上刻有夔龙图案,“留听阁”运用的是唐代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诗句,由清代名家吴大澂题匾,再次表现了苏州古典园林中隐逸文化的主题。“留听阁”的东南面有一座小石桥,沟通了“留听阁”和西部花园主建筑鸳鸯厅的往来。小桥上装有铁栏杆,栏杆的护板上有“延年益寿”的字纹图案。这种铁艺栏杆,是民国建筑的重要特色之一,有一定的文物价值。鸳鸯厅是西部花园的主要建筑,厅内用落地屏门隔成南、北两部分。两部分都称作“馆”,北面客厅称为“卅六鸳鸯馆”,是夏天纳凉的最佳去处;南面客厅称为“十八曼陀罗花馆”,是冬天取暖的温馨场所。苏州古典园林的馆,是接待宾客、聚会娱乐的场所,高大宽敞,四通八达。这个大厅造型非常别致,厅内的假顶所用的椽子是弓形的,能产生很好的扩音效果。这里是园主听昆曲的地方。厅的四角建有耳房,是演员换装、佣人伺候的地方。这里蓝白相间的玻璃很雅致,每当盛夏烈日时,阳光透过窗户变成一道道蓝白相间的光束,洒在地上,泛起阵阵凉意。如果来宾们有兴趣的话,可以用眼睛靠近蓝色的玻璃往外看,只见屋顶上、树枝上、石块上、荷叶上,都像是披上了一层白雪。北面客厅中的“卅六鸳鸯馆”是清代状元洪钧的墨宝。而南面客厅中的“十八曼陀罗花馆”,是清代另一位状元陆润庠的佳作。曼陀罗花即山茶花,厅堂南面种植了十八棵山茶,于是就有了这块“十八曼陀罗花馆”的匾额,既合题义,又有文采。“枇杷园”位于“远香堂”的东南面,是拙政园中部花园里的园中园,因种有枇杷树而得名。“枇杷园”的园门设计得很巧妙。来宾们走到这里,见到前面有一道云墙,两面种有牡丹,好像“山重水复疑无路”了,没有料到,只要再往前走,就可以发现,黄石堆砌的假山遮住了旁边的一个门洞。随着人们一步步地走近,门洞就一点点地扩大。过门洞后再往前走,这轮明月又被这边的湖石假山慢慢地遮住了。这个月洞门又像一个巨大的宝镜,庭院里的景物似乎是院外景物的影子。园主巧妙地选择了开辟月洞门的最佳位置,使“雪香云蔚亭”、“月洞门”、“嘉实亭”三点同在一条视线上,并通过月洞门联系前后佳境,从而形成一组“对景”。由此可见,苏州古典园林在辟门开窗时,除考虑出入和采光外,尤其注意截取画面,力求处处有景,景随步移。枇杷园以庭院建筑为主,有“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和“海棠春坞”等。这些建筑物又把空间分隔为三个小院。这种造景手法,称为“隔景”,以便丰富园景,掩藏新景。三个小院,既隔又连,互相穿插,在空间处理和景物设置方面富有变化。每个庭院的天井,看似大小一般,但是用脚步量一下却发现相差甚大。原来“玲珑馆”前的云墙造得较矮,视野开阔就显得大。“海棠春坞”体量较小,但开了几个漏窗,实现了内外景色的交融,使天井显得比较宽敞。“听雨轩”前的天井面积比较大,就开了一个小池塘,使天井大小适宜,园景丰富。“听雨轩”小院亲切可人。当年,园主喜欢同客人在这里,一边品尝苏州的船点,一边细听那雨滴打在瓦楞片上、芭蕉叶上、碎石地上,发出“滴滴答答”、“淅淅沥沥”的声音,陶醉在大自然的音乐创作之中。虎丘01景区概况虎丘,苏州人誉其为“吴中第一名胜”。海拔约36米,总面积约18.9公顷,是距离苏州古城最近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传说,春秋吴王阖闾墓就在山中,墓中玄机重重,甚为传奇。虎丘林木茂密,山石灵怪,古迹遍布,四时风景宜人。古刹名寺趺坐在山中,令人更添思古之幽情。虎丘人文历史积淀深厚,许多苏州掌故都与此地有瓜葛。读懂虎丘等于读懂半部苏州历史。游人到苏州必游虎丘。宋苏东坡就曾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明文人李流芳则对虎丘景色有“九宜”的评价。虎丘景区分前山、后山。前山以人文胜迹著称,后山则以自然景观为胜。02各景点介绍大山门前横穿千年古街山塘街,虎丘即“七里山塘”的终点。隔河可见云岩寺照壁“海涌流辉”四字,道出虎丘原名海涌。相传,虎丘乃远古时期大海中一岛屿,随海水潮汐,若沉若浮,故而得名。春秋时期,吴王阖闾葬于此山。相传三日后,白虎蹲踞其墓上,遂改名虎丘。进山门抬头见“虎阜禅寺”门额,为清康熙帝玄烨御笔亲题。虎丘成为佛教圣地由来已久。据《吴地记》载:东晋时,丞相之孙司徒王珣和其弟司空王珉曾在虎丘营造别墅,后舍宅为寺,称“虎丘山寺”。唐改名为“武丘报恩寺”,宋称“云岩禅寺”,清康熙帝金口改称“虎阜禅寺”。康熙帝曾六次巡幸虎丘,于康熙四十六年(年)最后一次巡幸虎丘时,写下这匾额。山门西面墙壁上镶嵌一石碑“永禁虎丘开设染坊污染河道碑”。清乾隆年间,为保护山塘河水免遭虎丘周遭染坊污染,地方政府颁布永禁令,并勒此碑。原为云岩寺的二山门,始建于唐,重建于元至元四年(年)。为三开间的木结构建筑,因建筑正梁为两根一间半长的圆木接成,代替原来三根一开间的主梁,远观如同断梁,故称“断梁殿”。房屋构建为框架结构,有“千年不倒断梁殿”之说。苏州一地古建筑成就极高,断梁殿或者无梁殿在苏州他处也有留存。二山门南面悬挂“大吴胜壤”匾额。取南朝顾野王《虎丘山序》中语。意为:虎丘是吴中形胜之地。北面悬挂“含真藏古”匾额,为现代学者梁漱溟所题。语出东晋《虎丘序略》,意在赞誉虎丘有山水形胜真趣,又兼得人文古雅。传为梁代高僧憨憨法师所凿,故名。憨憨泉水质优良,民间相传此泉“井底泉眼潜通海”,有治眼疾之效,又称“海涌泉”。后民间有此传说,憨憨原是一瞎眼的沙弥,一日摔倒在这里,心想有青苔的地方地下一定有水,于是十指刨地,终成此泉,并用泉水治好了自己的眼疾。眼前的巨石中开,如同刀削斧劈一般。相传,吴王阖闾命干将莫邪夫妇铸剑。夫妇二人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精英”,在匠门外冶炼三月,终得一双雌雄宝剑。吴王得雌剑,试其锋,将巨石劈成两半。另有传说,秦始皇到苏州寻找吴王墓,见巨石上蹲踞一只白虎,遂挥剑砍杀。白虎遁逃,只在石头上留下剑痕。其实,巨石为典型的火山凝灰岩,石缝是久经风化所致。“试剑石”三字原为北宋吕升卿所写,今为僧人逸溪补书。试剑石边刻有元代顾瑛的一首诗:“剑试一痕秋,崖倾水断流。如何百年后,不斩赵高头。”眼前石亭是为一美丽女子所立。真娘,原名胡瑞珍,因唐代安史之乱南逃至此,被骗流落在阊门外“乐云楼”妓院。真娘才艺双绝,卖艺不卖身,佳丽之名与杭州苏小小并齐。书生王荫祥重金贿赠鸨母,欲宿真娘处。真娘投缳自尽,以死守身。王荫祥大为震惊,厚葬真娘于虎丘,并立誓终身不娶。自唐以来,诸多名士对此事都有题咏。清陈璜《重修真娘墓记》中记载,当时的真娘墓几乎与“昭君之青冢,太真之马嵬”齐名。石亭前另有“香魂”等摩崖石刻留存。虎丘前山最主要的景点之一。千人石平坦如砥,广2亩,石呈暗红色。摩崖石刻遍布四周。相传,吴王阖间的墓筑成之后,其子夫差害怕工匠们泄露墓内机关,就以饮酒的名义,召集了参加筑造墓地的千余名工匠聚集在石上观看鹤舞,并最终将所有人杀死。工匠们的鲜血渗入石头,血迹日久不褪。以后每逢阴雨天,就能见到千人石呈现暗红色。其实,千人石呈现暗红色是因为千人石原是海底火山凝灰岩,石呈酸性且含有铁矿的缘故。千人石得名另有一说。相传,东晋高僧竺道生曾在千人石上聚石为徒,开讲《涅槃经》,说到众生皆有佛性,并问群石:“如我所说,契佛心否?”群石领会其意,皆点头,百鸟驻足静听,千叶白莲竟也在寒冬一齐开放。故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之说。时久,来听生公讲经的人越来越多,最盛时巨石之上千人列坐。后人遂将此石称为“千人石”或“千人坐”。白莲池中有一块暗红色石头上刻有“点头”二字,就是源自“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传说。池边另留有“生公讲台”的摩崖石刻,相传为唐代“笔虎”李阻冰手书。春秋时,吴国将军孙武受命于吴王阖闾,在千人石上操练由宫女组成的军队,小试兵法。队长是吴王的两位宠姬,不听孙武号令,几次三番嬉笑演兵场,终被孙武斩于军前。从此留下“三令五申”的典故和千人石东边的“孙武子亭”。秦末,项羽曾在此号令八千江东子弟揭竿而起。时至明朝,千人石则成为一年一度中秋“虎丘曲会”的舞台。明代散文家袁宏道《虎丘记》中记载曲会盛况:“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莫不靓妆丽服。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虎丘曲会只唱昆曲,且一唱就是近年。年,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团体——南社在苏州虎丘成立,从此拉开了反对清政府腐败统治的斗争序幕。坐落在千人石北侧,得名于陈抟和吕洞宾曾在此下棋的神话传说。石亭原为宋代建筑,清嘉庆年间重建,全用花岗岩石材。石亭雕刻精细,有二龙戏珠浮雕等艺术精品。石亭外侧一对联“昔日岳阳曾显迹,今日虎阜再留踪。”写的是吕洞宾云游四海,在虎丘停留的传说。石亭内侧对联“梦里说梦原非梦,元里求元便是元(音:玄)。”上联说宋代道人陈抟嗜睡,一睡多年,醒来将身边樵夫视作梦中人。陈抟嗜睡说梦,是出于对现实的失望,然而道家对于“道”则有自己的见解。下联意思是说万事只要循着事物发展的规律,就能找到事物的本真。二仙亭内石碑刻有陈抟、吕洞宾“二仙”的神像。苏州民间有“假虎丘,真剑池”的说法,即源于二仙亭西侧这四个字。一说,四字原为唐代颜真卿所写,日久经风化,“虎丘”二字因剥落而模糊不清。明万历四年(年)苏州石刻名家章仲玉钩摩补刻。相对“剑池”的原版而言,“虎丘”有了假之嫌。另有一说,虎丘原为大海中的岛屿,后因吴王阖闾葬于其中,山体疑为人工堆砌而成。走进圆洞门就见剑池泉水。“池暗生寒气”、空山剑气深”,气氛与外面截然不同。剑池的名字从何得来?大致有三种说法。一说据《越绝书》载:“阖闾墓在虎丘山下,池广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史载墓中“铜椁三重,倾水银为池,黄金珍玉为凫雁”。因阖闾生前酷爱宝剑,下葬时以“鱼肠”等名剑0柄殉葬,故有“剑池”之称。另说,《元和郡县志》记载秦始皇、孙权都曾寻过阖闾墓,剑池可能是他们寻剑挖地而成。宋人王禹偁《剑池铭并序》则认为:剑池是古人淬剑之池,出于自然。明代,剑池水曾一度干涸。年,王鏊和他的学生唐寅等人来到虎丘,踏入干涸的剑池,在一个疑似墓门的洞穴前留下了“弘治乙丑侍郎王鏊来游,诸子唐寅侍从”的字迹。年,景区清理剑池时,发现了池底北端的“人”字形洞穴。高两三米,可容一人进出。洞底横置三块石板(后经考证,淤泥中另有一块石板,总计是四块石板)宽约三尺半,高约两尺。此洞明显为人工所建,极有可能为阖闾墓墓门。年10月,池水再次被抽干,有人伸手摸到石板厚16-18厘米。但两次清淤都没有能搬动石块。后为保护山顶倾斜的虎丘古塔最终没有挖掘此洞。洞穴内究竟有什么,至今不得而知。阖闾墓是否真在虎丘,因剑池未开挖而成为千古之谜。剑池四周峭壁上遍布各时期的摩崖石刻,不仅是书法精品,也见证了剑池的沧桑和神秘。红色篆体“剑池”二字,出于元代周伯琦之笔。民间则传说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所写。风壑云泉”,相传为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所写。此人爱石成癖,四字将剑池幽谷生风、云锁清泉的空间环境概述得十分传神。俗称虎丘塔,塔八面七层,是江南现存唯一的砖结构古塔。塔中出土文物印证古塔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年),完成于北宋建隆二年(年)。古塔塔高47.7米,塔顶中心偏离中心垂直线2.34米。古塔因身姿独特,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据勘测,古塔倾斜是因为塔基松软,加之苏州雨水偏多,致使古塔顺山势向后山倾斜。文献记载,明代虎丘塔就已经明显倾斜。明末崇祯十一年(年),在修葺古塔第七层时,采用了纠偏措施。所以整体向后山倾斜的虎丘塔,塔尖却是向前山偏的。虎丘塔是姑苏城的象征。古有“未进苏州城,先见虎丘塔”的说法。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城象征,苏州人民政府在年、年分别对其进行了维修。年采用了铁箍灌浆法,像箍桶一样,每层塔内用铁箍绑紧,地基浇灌水泥,有效地消除了塔身的裂缝。年起,耗费5年时间对塔基进行加固。在塔基下人工打44个孔,灌钢筋水泥做成水泥壳体,以起到地下防水的作用。又更换部分砖,有效制止了塔身的继续倾斜。网师园01景区概况网师园,已有近年的历史,是苏州现存的历史最悠久的园林之一。占地只有半公顷,却被建筑学家陈从周先生称为小园的典范,与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并称为“苏州四大名园”;年被作为文化遗产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世人誉为“苏州最体面、最雅致、最完整的私家园林”。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淳熙元年(年),最终成形于清代乾隆年间(年),不断深化“渔隐”内涵,于年正式命名为“网师园”。其中“殿春簃”小院,整体上呈现出典型的疏朗淡雅的文人画风格,年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选为中国明代园林的范本,整体复制到纽约,成为美国的“明轩”。苏州古典园林第一次成为当代人的精神家园,赢得了海内外无数人的喝彩。天人合一,正是苏州古典园林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之一。02各景点介绍网师园位于阔家头巷11号,坐北朝南,前有照壁,壁间拴马环成行,左右各有棋盘槐一株,设有东、西巷门,东侧还设便门,大门为两扇对开,下面是约70厘米高闸板,均为黑色油漆,大门两旁置抱鼓石,上面是狮子滚绣球浮雕。“清能”用现在的话讲是为政清廉,德才兼备;“早达”指早年发达的意思。在该厅的东侧,有一顶轿子,由红木和竹子做成,轿子上有很多蝙蝠的图案,象征幸福快乐。轿厅正面设隔扇门,厅后顶部有砖砌家堂,供奉祖先牌位,砖雕已有年历史。厅东有僻弄通向内厅,厅西有“网师小筑”砖额小门,通向中部山水主园。为什么要设置天井?便于采光和排水,有利于厅内的人呼吸到新鲜空气。门厅即轿厅,是旧时停放轿子的地方。轿厅旧时是宾客、主人落轿的地方,一般接待时也可在此小坐待茶,所以轿厅俗称茶厅。大厅前天井,东西对称,种植玉兰两株,寓意玉堂富贵。厅南的对景是一座雕镂精致、巧夺天工的砖刻门楼,这座门楼制作于乾隆年间,高约6米、幅宽3.2米、厚1米,门楼上的砖雕是用凿子和刨子在质地细腻的青砖上,运用平雕、浮雕和镂空雕等砖雕艺术手法创作的。历史人物栩栩如生,飞禽走兽和花卉图案形象逼真,被称为“江南第一门楼”。门楼上有蔓草图案,象征茂盛和长久吉祥。门楼中间为字碑,刻有“藻耀高翔”四字,意指文采华丽,展翅高飞。两侧兜肚,刻有《郭子仪上寿图》和《文王访贤图》,表示福寿双全和德贤兼备。下面是蝙蝠图案,两侧为狮子滚绣球及花卉图案,中有三个“寿”字,象征福、禄、寿三星高照。大厅又称积善堂,厅正中高悬文徵明所书“万卷堂”匾额。这里是园主喜庆宴请和接待宾客的主要场所。中间置铜鼓一只,作装饰用。大厅东、西两壁挂大理石山水挂屏,堂中一色明式红木家具。在木几案上陈列着园主所珍藏的古瓷、拱石、插屏,以显示文化素养和情趣。内厅俗称女厅。梁架下大匾系绿底黑字,名曰“撷秀楼”,这是晚清著名学者俞樾写的。撷是采撷的意思,撷秀就是揽取秀色之意。古时,苏州的房屋比较矮,绝大部分房屋仅有一层,因此,当你登上撷秀楼,全园景色尽收眼底。楼前天井东西对植桂花两株,东为金桂,西为银桂,秋天幽香袭人,有九里香之称。女厅是晚清光绪二十二年(年)建造的,它体量小,楼不高,是园主起居之所,后通小花园,是一个比较含蓄、舒适、自在的生活环境,这里的陈设富有旧时女眷活动的特色。梯云室庭前西墙有一座湖石叠成的峰洞假山,有磴道曲折而上,可以通往书楼。这里借梯云取月之意。此室为二层楼建筑,原是园主子女的内室。轩内南、北各设落地花窗六扇,花窗裙板上刻有花卉山水和摆十景图案。院中植春梅、垂丝海棠、花石榴、蜡梅、翠竹、黑松、紫薇等观赏花木,高低错落,四季悦目。特别是那棵亭亭玉立的鸟不宿,四季常青,小花果鲜艳夺目,耐人寻味。再看铺地,这里尽是荷花与渔网的图案,一是弥补了东部没有水的遗憾,二是点题网师园,另有蝙蝠和松鹤的图案,蝙蝠表示幸福,松鹤表示永远年轻、长寿。李白诗云“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主人借用“五峰”给这处书屋题名。又可以把这山看为云岗余脉,给人以美的联想。五峰书屋室内宽敞明亮,南面仅设矮墙,上半部分为大窗,一是增加室内采光;二是为了更好地观赏峰石。庭前假山旁有一株高大的玉兰树,春来花香满庭,特别珍贵的是,花坛中还有一株山茶绝品名叫“十三太保”。这棵山茶盛开时,同时绽放13种不同颜色的花朵。集虚斋,这里是园主修身养性的场所。“集虚”出自《庄子·人间世》,意思是说对待世事必须专心致志,排除杂念,不用耳听,而用心听,甚至用“气”听,庄子用此宣扬他虚无、顺物的处世哲学。这里园主借来标榜自己与世无涉的清高,表现其向往渔樵隐居之乐的意境。集虚斋上有楼,登楼眺望,园中景色历历在目。竹外一枝轩原为园主子女读书写字的地方。“一枝”指梅花。这座小轩宽三间,玲珑剔透,外形似船厅。竹外一枝轩与南岸小山丛桂轩遥相呼应,一临水,一离岸,构成一条主轴线,从彩霞池南岸望来,轩像轻巧的船舫,与高大的二层楼集虚斋,一前一后,参差错落,富有变化。竹外一枝轩和处于西南对角线上的濯缨水阁也组成一组对景,濯缨水阁架空水上;竹外一枝轩濒临水边,前者为虚,后者为实。竹外一枝轩安装吴王靠鹅颈形短栏,这是从栏杆坐凳变化出来的座椅,呈现出姿态优美的曲线,形无定制的造型和舒展自如的线条,带给人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心理美感。射鸭廊属水阁式建筑半亭,南临空亭,东倚山墙,西邻绿波。斗鸭、射鸭是古代宫苑中的嬉戏之事,盛行上千年。这里借射鸭取乐之意,是旧时园主品茗雅集之处。这短短5米多长的小廊,北接竹外一枝轩,南连空亭,与曲折长廊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内部看,亭、廊、轩如一整体;从外面看,亭则亭,廊则廊,轩则轩,各具特色,极为分明,展现出园林建筑参差曲折、错落疏密的多变艺术效果。射鸭廊池边假山盘紫藤,南壁墙面攀木香,是欣赏春景之处。轩面阔四间,三面雕花半窗,向南一面仅以数根廊柱支撑,故采光特佳。此轩与濯缨水阁遥遥相对,一离岸,一临水;一轻巧,一厚重,是一条轴线上的对景,冬季在此赏雪,最为合适。看松读画轩在网师园众多亭榭轩阁中有独特的品位和意趣,特征是雅古。雅,在于轩内的家具一律为明式风格,红木制成,造型简洁大方,色泽素雅。落地罩,窗格裙板上刻摆十景花篮图案,半窗夹堂板刻《三国志》人物。古,轩前有两棵古木,一为白皮松,已有余年历史;一为古柏,相传是南宋万卷堂园主史正志手植,至今已有多年历史。松柏是正义神圣、永垂不朽的象征。该轩内庭柱上有一副叠字抱柱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此联顺读、反读都合韵律,字通意顺,自然流畅,文字由十四对叠字组成,声声悦耳,极富音乐感。上联意思是风吹落叶,雨打芭蕉,春暖冬寒之际皆有无限之景,可让人去寻幽觅芳;下联的意思是,在此尽可男欢女爱,卿卿我我。园中的亭榭轩阁,已非原物,唯有古树,是悠久历史的见证。轩内放置灵璧石和硅化木,都是十分珍贵的陈列。看松读画轩南太湖石花坛内,植古柏、黑松、白皮松、罗汉松、海棠、牡丹、桂花等,因此,坐轩内可见四季,并可尽情品赏静观的妙处,春赏牡丹,夏听蝉赏水,秋闻桂花香,冬赏雪。一年四季皆是画,尤其是冬天,松竹之青碧衬于一片粉妆玉琢的雪景,真可谓画意满园了,这便是轩名中“读画”二字所指。“殿春”出自苏东坡“尚留芍药殿春风”句。“殿春”指春末,“簃”指阁楼旁的小屋。此处是一处书房庭院,为园主子女读书处。整个小院占地不到1亩,但景观丰富而又不觉局促,富有明代庭园建筑工整柔和、淡雅明快、简洁利落的特色。园中有精雅书房两间,为旧时书斋。小院曾是芍药圃,现在芍药圃中植芍药八株,都是名贵品种。芍药花,《诗经》中作为男女赠别之花。小院西南为涵碧泉,殿春簃一院无水,有了这泓清泉和全园水脉贯通,真是绝处逢生,再次呼应网师园以水为中心的主题。泉北有半亭,因旁边有涵碧泉而得名。假山采用周边布局,取得余脉连绵的情趣。殿春簃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共三间,仿明式结构,屋前有石板平台,围以低石栏,屋顶为卷棚式,线条流畅,回音效果好,是园内听曲的好地方。殿春簃室内陈设的家具,大多为明式。明式家具具有简、线、精、雅的风格特征。年,国画大师张善子、张大千寓居殿春簃,张善子养乳虎做临本,名虎儿。可惜后来虎儿病死,葬于园中,张善子于年逝于重庆。张大千未去世前,曾亲题“先仲兄所豢养虎儿之墓”寄来内地,现在网师园勒碑留念。年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友好人士来苏州参观,他们对网师园的殿春簃赞叹不已,决定仿照殿春簃建造一座古典庭园,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由于是按明代建筑艺术特色设计建成,故称“明轩”,开创了中国园林艺术走出国门的先河。此亭六角攒尖顶,三面临水。底部以黄石堆砌了三个石洞,从水底筑基,下细上粗,高出水面2米,石礅之间凌空,好像深潭,亭内设鹅颈靠,供人休息。亭内天花板中悬一红木宫灯,亭内悬挂“月到风来亭”篆体匾额,取自宋人邵雍诗句“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农历八月十五这里是中秋赏月最佳处,届时,你可以看到五个月亮:天上、池中、镜中、月饼和月亮桌(圆桌)。月到风来亭把人与自然界的风、月、水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十分亲切。亭周池边到石矶,缩短了人与水的距离,蹲石矶可以掬水,可以玩月,亭子挑出水面,可以与秋风相邀,与明月对酌,人与清风、明月相伴,彼此亲密无间,赋予这一处景观以人格灵性,构成自然与人生无限广阔的意境。连接月到风来亭,南北有一条高低蜿蜒的爬山廊,它与彩霞池东边的射鸭廊呼应、对比。射鸭廊笔直,爬山廊蜿蜒;射鸭廊南面无廊,爬山廊则是完整的南北长廊;射鸭廊西面彩霞池,东临白墙,爬山廊东临彩霞池,西面则有文人墨客留下的书法真迹供游人观赏。爬山廊壁间嵌砖镌刻“樵风径”额,“樵风”即采薪归来乘着顺风;“径”名寓隐居之意。廊壁嵌有十块书条石。水阁以“濯缨”命名,突出“渔隐”主题,取《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意思是洁净的水,可用来洗涤帽子;污浊的水只能洗脚了,后人用“濯缨”表示避世隐居或清高自守。濯缨水阁轻巧,云岗浑厚,富有对比,在临水一面的长脚寿字扶手栏杆前数鱼,水面凉风习习而来。阁前一座落地屏风,两面分刻八骏马图、三国志人物及花篮博古等图案。濯缨水阁内有两副对联,其一为郑板桥书写“禹寸陶分,曾三颜四”八个字,引自四个典故,耐人寻味。大意是说古代大禹对一寸光阴的珍惜,东晋陶侃勤奋谦逊的学习态度,曾子每天自我反省的精神,颜子不听不为不符合法制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言论和行为。云岗,黄石叠砌,环山有石径,后山有蹬道可供登高。山上有青枫、玉兰。云岗山体高峻、古朴、自然,造园家借鉴国画山水中云岗山体的趣味,刻意表现其矗立于天池之畔,云雾缭绕的情趣,运用岩横为叠的手法,将黄石块体依断层岩体层状结构的节理错综叠置,再现高岸巨石形成的断岩地貌。引静桥据说是苏州最小的石拱桥,也是全国最小的石拱桥,名引静桥,俗称小拱桥,誉称袖珍小桥。游人过桥三步便成,所以又叫三步桥。此桥是南宋遗物,闸门上方有一块石块,上刻“待潮”篆字,暗喻只要小闸门一开,潮水便会汹涌入洞。造园必有水,网师园以彩霞池为构景中心。园中主景就是这一池碧水,水面开阔约半亩,苏州园林理水讲究大宜散、小则聚,彩霞池理水深谙此道。池面为方形,一眼望去,尽收眼底,仅东南、西北角伸出水湾。东南以石拱小桥拦出水涧和水闸,西北以平板曲桥隔出湾头水面,看似去来无踪,有水源不尽之意。过桥以后,水体空旷,一片汪洋。小涧、小桥衬托出水池的宽广,这是小中见大的典型范例。轩对小山,上植丛柱,秋时浓香四溢,香藏不散,旧时为园主花厅,供生活起居兼会客之用。自小山丛桂轩向西南,有曲廊可至蹈和馆,馆额取“履贞蹈和”为名,寓平和安吉之意。蹈和馆南面是园主平时操琴的琴室。亭中间放琴桌,琴砖一方,长约一米半,宽约半米,中间镂空,四面镂以精致花纹图案,琴砖底部垫红木几架,壁间放红木挂屏,嵌云南大理石,气势磅礴。庭前堆湖石假山配以竹丛、枣树与古桩石榴盆景。树龄年的枣树高出墙头,秋天红枣累累。古桩石榴大盆景放在青砖盆中,石榴古桩已有岁。红枣寓意早得贵子,石榴寓意多子多福。庭院的西墙上嵌有十块扇形碑帖书条石,是同治年间园主李鸿裔的精美书法,这是一处封闭式庭院,幽深清静,是抚琴听曲的理想之处。寒山寺01景区概况寒山寺在苏州城西阊门外5公里处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年),距今已有多年历史,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年),传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由天台山来此住持,改名寒山寺。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一说是7次),最后一次重建是在清代光绪三十一年(年)。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年,寒山寺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殿、前院、大雄宝殿、藏经楼、碑廊、钟楼、弘法堂等,塔院和寒山别院为近年新建。寒山寺面积并不大,只有1.6公顷,然而其名声却很大。其中缘由何在?当年诗人张继不经意间对旅愁的几句感怀,不仅为寒山寺大弘其名,也让他成为家喻户晓的诗人。当然,千百年来为寒山寺送来众多香客僧众的,除了张继的诗句外,寺前默默流淌的京杭大运河也是功不可没。自隋炀帝凿通大运河以来,这条沟通我国东部地区的南北交通大动脉迅速成为南北物流的主要干线,对南北方及沿岸各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起到了强劲的推动作用,尤其是自古水运发达的苏州地区,更是深得其惠。寒山寺地处京杭大运河之畔的有利地理位置,这对它的声名远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外,寒山、拾得两位高僧被世人传为文殊和普贤菩萨的转世化身,尤其是他们在被清雍正皇帝分别敕封为“和圣”和“合圣”之后,更是被世人广为敬奉为“和合三仙”。而事实上出于对“和合二仙”的敬奉前来寒山寺参拜礼佛的香客也不在少数。寒山寺不仅全国闻名,在日本也非常有名。究其原因主要也是因为张继的这首诗。清末朴学大师俞樾在《新修寒山寺记》中就有“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者”的记述。直到今天还有很多日本人能面对寒山寺的诗碑脱口吟唱这首古诗。在日本的昭和时代,这首诗还被收录到小学汉文课本中。当然,寒山寺在日本变得如此家喻户晓还另有一个原因,这就是日本有一座寺庙叫作馆山寺,而馆山寺和寒山寺在日语中的发音竞然完全一样。所以对于熟知馆山寺的日本人来说,耳熟能详的寒山寺也就变得非常亲切了。02各景点介绍照壁也叫“影壁”或者“萧墙”,古代一般建在官衙或大户人家的正门前或门内,既可形成视觉上的遮挡,避免风水学上的所谓“气冲”而起到辟邪的效果,在客观上也很好地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这里的照壁建在寒山寺山门与码头之间,正好起到为佛教庄严国土阻隔红尘喧嚣的作用,也为香客的虔诚参拜提供了很好的心理过渡空间。这块照壁是年修复寒山寺时,由时任苏州文管会主任的谢孝思先生提议建造的。照壁上所嵌的“寒山寺”三个大字,是陶浚宣所题,周容所刻。我们在照壁前可以看到一条河道从北向南流去。虽说河面不宽,但它却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河对岸是大运河中的江心洲,叫江枫洲,现已建成江枫洲公园。以前,来寒山寺进香的香客多半是坐船走运河水路而来,因此为了方便香客,寒山寺就一改佛寺朝南的传统格局,将山门开在西面,面向运河。在运河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座高高的石拱桥,那就是江村桥。各位眼前的这座江村桥不是唐代的遗物,而是康熙四十五年(年)重建,同治六年(年)重修的。山门上方高悬“古寒山寺”匾额,为清末宣统年间江苏巡抚程德全所题。山门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正中佛龛中供奉着大肚弥勒像,笑容可掬地迎接着八方来宾。在大肚弥勒佛的背后站着形象威武的韦驮菩萨。山门殿两侧,分别供奉着四大天王的雕像,因其手中执有的法器分别是宝剑、琵琶、宝伞和赤索,因而传入我国时,被汉化成了能够保佑风调雨顺的中国古代虎将的形象。宝剑取其“锋”、琵琶取其“调”、宝伞取其“雨”、赤索取其“顺”等音和义而来。俗称四大金刚。在山门殿的南侧院中建有枫江第一楼,是20世纪50年代从古城中移建过来的一处花篮楼,现为寒山寺接待贵宾的地方。与枫江第一楼南北相对的是位于山门殿北侧院中的霜钟阁,于年修复而成,现为寒山寺素斋馆。寒山寺寺内建筑以山门一大雄宝殿一藏经楼一普明宝塔为中轴布局,寺院分为前院、后院和塔院三个部分。前院正中的主体建筑是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大雄宝殿,两侧的配殿分别为罗汉堂和大悲殿。院中有一花坛,坛壁嵌有花岗石碑,上面刻有宣统年间江苏巡抚程德全手书的“妙利宗风”四个大字。寒山寺初名“妙利普明塔院”,这四个字点明了寒山寺的历史渊源。在花坛的另一侧坛壁上嵌有明代翰林学士姚希孟所题的“寒拾遗踪”四个大字,它点出了古寺与寒山、拾得两位高僧的一段因缘。罗汉堂内供奉着五百尊香樟木雕成的金身罗汉像,因此也被称为五百罗汉堂。这五百尊造型生动的罗汉像是清雍正年间的文物,于年从苏州隆庆寺移置于此。门楣匾额上的“罗汉堂”三字为已故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持茗山法师所题。罗汉堂中央还供奉着一尊观音菩萨铜像。铜像高2.5米、重1.5吨,落成于年,是日本宗教画院和日本禅宗画家协会敬赠的。与罗汉堂相对的是供奉观音菩萨的大悲殿。殿内供奉有三尊神态各异的观音菩萨像,因观音菩萨又被称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所以殿名称为大悲殿。位于寺院正中位置的建筑就是寒山寺的正殿——大雄宝殿,殿前设置了露台。露台中央有一个黑色宝鼎,上面写有“大化陶熔”四个大字。“大化”,原指自然对于人类的影响,所谓“天地教化”,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佛祖对众生的教化。“陶熔”,是陶冶、熔炼的意思。在宝鼎后面左、右两侧,各有一花岗岩制成的石柱,叫露盘。据说是僧人在用斋前,专门用来盛放饮食以供奉游魂的。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正中汉白玉须弥台上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金身像。此像是年重塑,年8月开光的。佛像前左、右两侧分别侍立着阿难和迦叶两大弟子,其中年长的是迦叶,年轻的是阿难。在大雄宝殿南、北两侧靠墙供奉着明代成化年间的十八尊铁铸镏金罗汉像,俗称“十八罗汉”,是年从山西五台山移来的。在须弥台后面的墙上嵌有一块黑色的石碑,上面刻有寒山、拾得两位高僧的画像。这是根据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罗聘所画的像刻成的。寒山手指大地、拾得袒胸露乳,两人笑容可掬,潇洒自然。两位高僧于清雍正十一年(年)分别被敕封为“和圣”和“合圣”。至今寒山、拾得仍作为祥和吉庆的象征受到人们的敬奉和喜爱。这幅石刻画像也是清代影响最大的二圣石刻画像。寒山、拾得是唐代富有传奇色彩的两位高僧。寒山,也称寒山子,传说他是一个隐居在浙江天台寒岩的“疯狂之士”。他与国清寺中的拾得和尚十分友善。后来因为寺中的丰干和尚饶舌,说出他们是文殊、普贤菩萨的化身,于是两人便离开了国清寺,来到了苏州的寒山寺。民间根据丰干饶舌的故事,一直把寒山拾得奉为文殊、普贤的化身,造像供奉,顶礼膜拜。在大雄宝殿后侧南墙上还嵌有一幅寒山子的石刻画像,那是根据光绪六年(1年)郑文焯游览寒山寺时,在游船中用手指画的写意人物画像所刻成的。此外,大雄宝殿后侧墙壁上还嵌有12方书条石。在大雄宝殿后门上方高悬着一块匾额,上面有“心包太虚”四个字。意思是劝导人们要放开心胸,提高境界,皈依自己本来的明性。我们现在看到的两层建筑就是寒山寺的藏经楼。二楼是寒山寺的藏经之处,匾额上的“藏经楼”三字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笔所题。楼内所藏经书中,以清代刻印的《龙藏》最为珍贵。《龙藏》又称《乾隆版大藏经》,是清代唯一一部由官府刻印的汉文大藏经。从雍正十三年(年)开刻,到乾隆三年(年)完成,耗时4年。藏经楼一楼正中供奉着寒山、拾得二圣塑像,因此被称为寒拾殿。寒山手执荷枝,拾得手捧净瓶,取意“和平”。两侧墙上嵌有27方书条石,刻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在寒山、拾得塑像后面墙上还嵌有石碑,上面刻有千手观音的画像。石刻像上方有“现千手眼”四个字,是乾隆年间的苏州状元石韫玉题写的。此碑原为苏州阊门外宝莲讲寺的旧物。藏经楼的屋脊正中塑有《西游记》人物造型,因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主题与藏经楼非常吻合。藏经楼前空地,是每年12月31日寒山寺除夕听钟声活动时,苏州市市长向来宾致新年贺词的地方。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小巧轻盈的六角形重檐亭阁就是寒山寺著名的钟楼。一楼中央立有《重修寒山寺记》碑,由宣统年间江苏巡抚程德全撰文、周容刻石而成。二楼悬有一口黑色的大铁钟,钟下供奉着地藏王菩萨的坐像。这口钟由光绪年间的江苏巡抚陈夔龙督造,铸于光绪三十二年(年)。现在每年12月31日举办的寒山寺除夕听钟声活动使用的就是这口钟,它的钟声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信号传遍全球。据说,人在一年中会有种烦恼,而在年更岁末之际到佛寺去聆听下除夕钟声,可清除一年的烦恼。在钟楼外,还立有一块听钟石。上面的“听钟石”三字是寒山寺性空法师的真迹。这里是寒山寺的弘法堂。堂内供奉着玄奘法师、鉴真大师和日本的空海法师像。为了表彰三位高僧为弘扬佛法所作出的贡献,特将此堂命名为弘法堂。堂内正中供奉的是玄奘法师,也叫唐三藏或三藏法师。他也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在玄奘法师像左侧供奉的是唐代著名高僧鉴真大师的坐像。与鉴真大师坐像相向而立的是日本空海法师的全身铜像。寒山寺的碑廊集中了很多历史名人的墨宝,陈列着自宋、明以来的历代名人碑刻十余方,堪称寒山寺的碑刻博物馆。红底匾额上的“碑廊”两个金色大字是性空法师的手笔。在北墙上嵌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手书的一副对联“三声马蹀阏氏血,五伐旗枭克汗头”。另有清代金石名家邓石如的隶书对联“处世劳尘事,传家宝旧书”。西墙上嵌有明代苏州才子唐伯虎撰书的《姑苏寒山寺化钟疏》石碑。同在西墙上,还有一块明代文徵明所书的《枫桥夜泊》诗的残碑,虽已严重损毁,但“落”、“啼”等字仍依稀可见。碑廊的南头嵌有现代画家刘海粟先生书写的《枫桥夜泊》诗碑。除了墙上镶嵌的诗碑以外,碑廊中还有两块诗碑相向而立。靠北的一块是著名学者俞樾先生手书的《枫桥夜泊》诗碑。与俞樾诗碑相对的是康有为的诗碑。这首诗是他在年来寒山寺时所题写的。“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风。勿使丰干又饶舌,化人再到不空空。”诗文描写了寒山寺的沧桑历史。寒山寺塔院位于藏经楼后面,正式名称为普明塔院。入口处石碑上所刻“普明塔院”四个大字,为性空法师亲笔所书。寒山寺旧称妙利普明塔院,可见当初宝塔名声之大。北宋节度使孙承佑也曾于寺中重建11层佛塔,可惜早在元末就毁掉了。在此后的多年时间里,寒山寺一直无塔,所以造塔就成为寺僧的一大心愿。经过僧众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海内外佛门信士和友好团体的倾力支持下,年9月21日,寒山寺举行了隆重的重修唐塔奠基典礼。经过四年的紧张施工,一座42.2米高的五层仿唐楼阁式佛塔终于拔地而起,成为寒山古寺的新地标。年10月30日,寒山寺举行了盛大的宝塔竣工暨佛像开光仪式。普明宝塔外观为砖木结构佛塔,内部则采用了先进的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建筑精致,造型优美。塔身四周共挂有个风铃,塔内设木梯供游人登临远眺。镀金的铜塔刹重达12吨、高9.6米,在日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熠熠生辉。塔院回廊间排列着50余方新修复的名人碑刻,称为新寒山寺碑廊。塔院中还建有法堂,是高僧大德讲经说法的地方。寒山别院位于寒山寺正南面。8年12月底,这里竖起了一块巨型的《枫桥夜泊》诗碑,院中新建成的三层红木结构的梵音阁里悬挂上一口巨型铜钟。大碑、大钟和塔院中的普明宝塔正好坐落在同一条中轴线上,气势蔚为大观。大碑位于中轴线的南端。采用山东嘉祥青石制成,总高为16.9米,碑宽6.5米,碑身厚1.5米,总重吨,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诗碑。碑身正面刻有清代俞樾书写的《枫桥夜泊》诗,背面刻的是乾隆御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梵音阁,外观三层,也被称为新寒山寺钟楼,位于中轴线的中点。南面大门上方所悬匾额上的“寒山寺钟楼”五个大字是性空法师的手书。而北面大门所悬匾额上的“寒山寺钟楼”则是由灵岩山寺方丈明学法师所题。梵音阁四周以汉白玉石栏环绕,庄重而典雅。楼内中央悬挂着新铸成的巨型铜钟。刻有“古寒山寺”字样的大钟由青铜铸成,重吨,高8.6米,最大直径5.米,钟上所铸铭文是7万余字的《大乘妙法莲华经》,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佛钟。寒山寺大钟大碑总投资近0万元,历时6年终于竣工。目前大钟和大碑都已成功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大钟大碑的建成不仅为寒山寺增添了寺庙景观,传承了诗韵钟声,宣传了佛教文化,同时也彰显了苏州在新时代的城市个性,为我们建设“人间新天堂”开创了凸显城市特质的先河。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a.com/mfrpz/9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