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以文传
从《玉芝园志》看玉芝园及其园林文学 贾浩 :玉芝园地处今江西省奉新县赤田镇高冈村,是晚清官员许振祎的宅园。该园利用天然山水巧妙布景,建筑精湛,花木繁多,还有大量名人诗赋集成的题联。本文以园主之孙许祖禧编辑的《玉芝园志》为基础,对这座已废园林的造园艺术和园林文学加以分析。 :玉芝园;许振祎;《玉芝园志》 高冈村又名大泽村、岗咀头村,位于赣西北九岭山脉与鄱阳湖盆地交界地带的奉新县,距县城东南约9千米,从卫星地图上看,和临近的村落并无太大区别。然而从清末至建国初期,这里一度曾有全县规模最大的私家园林——玉芝园。此园布局巧妙,景观秀丽,且有文人学士琳琅满目的品题为林泉增色,堪称近代江西古典园林中的杰作。园废后,知者渐少,相关介绍亦不多见。[1]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玉芝园志》一册,系该园园主许振祎之孙许祖禧于年所辑,此书收录玉芝园图和许振祎的亲友、门生所做的各类题咏文字,保存了该园建筑与相关文化资料,仅印百册,十分稀见。今玉芝园虽已无存,但借助《玉芝园志》这一珍贵文献,人们仍可以对其景观和园林文学有所了解。(图一) 一、园主家族与玉芝园的兴废 玉芝园的创建者许振祎,字伟人,号仙屏,清道光七年()生于江西南昌府奉新县高冈村一个衰而复起的地主家庭,系其父许献琛第五子。许家自太高祖起屡试不第,祖父许腾以行医为业,献琛为廪生,至许振祎长兄许振礽考取道光庚子科()进士后,家道始有改观。[2]许振祎于道光二十四年()中秀才,二十七年()拔贡,咸丰三年()年考取八旗官学教习,在京中与邓辅纶、高心夔等文人结交。[3]同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进军江西,邓辅纶携许振祎至南昌,为其父江西按察使邓仁堃招募“江军”,与太平军作战。“江军”被太平军消灭后,许振祎转入湘军幕府办理文案,对曾国藩竭尽忠诚。咸丰四年(),曾国藩被太平军大败于湖口,宾从四散,许振祎随侍左右,一夜办理官书八十份,深受其赏识。[4]咸丰九年(),许振祎考取举人,同治二年()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四年()散馆,授编修。同治八年()充贵州乡试副考官,十年()任陕甘学政,光绪八年()授河南彰卫怀道,十二年()历江宁布政使,十六年()任东河河道总督,二十一年()改广东巡抚。戊戌变法期间,广东巡抚被裁撤,他乞假回籍,次年病逝,年73岁,谥号“文敏”。(图二) 许振祎政治观点保守复古,极力反对新学。但他于陕甘学政任上多录回族子弟入学、创建泾阳味经书院、实行陕甘分闱;任彰卫怀道时轻徭薄赋;督办河防亦有成绩,并倡建开封信陵、瓣香和济宁池楼书院[5],在文教、财政、建设等方面均有所建树,故被时人称为“名臣”,在世时屡获奖掖,身后亦有“恩荣”。光绪二十六年(),两江总督江苏巡抚鹿传霖奏请将许振祎附祀南京曾国藩祠,二十九年(),河南巡抚张人骏亦请将其附祀开封曾祠[6],并将事迹宣付国史馆立传。 玉芝园第二代主人许恩缉(-),字熙甫,系许振祎独子。他随许振祎宦游各地,未应科举,恩荫叙官至江苏试用道[7],不就,改任民政部咨议,武昌起义爆发后弃官归乡。许恩缉仇视辛亥革命,曾向地方官告发奉新帅康仁农民起义,使其未及举事即被捕杀。民国后,许恩缉为避兵乱,举家迁居上海,逝于寓中。许振祎父子与陈宝箴、陈三立父子交谊深厚,许恩缉亡故后,陈三立为其撰写了墓志铭。[8] 玉芝园最后一位园主许祖禧(-),字汪度,为许恩缉次子。年江西南昌私立鸿声中学毕业,从事过教师、律师等职业。[9]年,他将玉芝园图和许振祎的亲友、门生为此园所做的各类题咏文字辑录成书,命名为《玉芝园志》,刊刻百册,分赠亲友,以期“园以文传,文以园著”。年,河南省图书馆将许振祎祠堂部分屋舍变更用途,许祖禧曾与之发生诉讼。[10] 玉芝园建成于清同治十二年()。[11]许振祎旧居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家具皆空,惟屋存耳”[12],他出仕后打算重建住宅“以博亲欢”,同治八年典试贵州时,已有构筑园林的想法,因财力不足,仅“买地十笏”,又“虚绘一图,置之箧中”留作准备。[13]同治十年出任陕甘学政后,俸入稍厚,遂于十一年()委托门生孔继昌在家乡督建了宅第“恩养堂”,第二年又在其西侧引山泉为池,建造水榭、亭台,取曾国藩集苏轼诗题赠的楹联“玉芝紫笋生无数,凤雏骥子日相高”[14]命名为“玉芝园”。许振祎修建此园,原打算作奉亲养老和自己致仕乡居之用,不料事与愿违,他于同治十二年任满还家,其父次年三月就病重不治,许振祎不禁哀叹“奉亲特辟玉芝园,恩养堂成渍泪痕”。[15]光绪二年(),许振祎丁忧服满后起复入京,从此宦迹南北,很少得暇归乡长住,偶一入园,每感“作个主人仍是客,不知添得许多愁”[16]。 民国时期,因社会动荡,玉芝园日渐凋敝,许祖禧辑录《玉芝园志》时,已流露出“深惧斯园文物之或泯也”的忧虑。[17]建国后,玉芝园主体建筑至20世纪50年代尚存,曾作为小学使用,年因建公社礼堂被拆,今地面建筑已然荡毁。[18] 二、玉芝园景观概略 许振祎世居高冈村,明正德年间,其先祖即由东南不远处的罗塘迁居于此。这里地如其名,是平原上的一小块丘陵。玉芝园依山势而建,坐北朝南,北高南低,面积约50亩。园外四周砌有青砖围墙,大门位于东南方,建重檐门楼,门外开设月池以供防火。围墙内兼有宅第和园林,东部是住宅区和祠堂,恩养堂乡和贤公祠两组建筑分居左右,均为江西常见的三进天井式院落,前有空地,后带跨院。西部约三分之二面积皆是园林,主要景观二十四处,计有:舫斋、烟雨楼、杨柳池台、秋籁阁、鸥湖、鹿岩、在山泉、青山谷、紫藤花下、度月廊、来青亭、水边篱落、桂丛、松洲、飞来三岛、碧栏桥、一拳石、柳帘香榭、腻绿坪、西涧、南楼、蔬香圃、蓉堤、鞠潭,合称“玉芝园二十四景”。(图三) 中国传统园林景观命名素来重视用典,玉芝园二十四景名称大部分取自古人以归隐为题的诗词,试图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遁迹山林的氛围(表1)。 表1玉芝园部分景名用典及依据 景观 用典 依据 舫斋 黄庭坚《次韵寄滑州舅氏》:舫斋闻有小溪山,便是壶公谪处天。 吴光显《舫斋》:舫斋曾诵涪翁句,今见先生结屋偏。 烟雨楼 钱惟善《和季文山斋早春》:烟雨楼台春似画,水云窗户昼生寒。 烟雨楼题联:烟雨楼台春似画,水云窗户昼生寒。 秋籁阁 欧阳修《秋声赋》: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胡湘林《秋籁阁》:声自树间出,风生万壑幽。 鸥湖 黄庭坚《登快阁》: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孔继昌《鸥湖》:白鸥曾与盟心久,飞傍阑干绝可怜。 鹿岩 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吴光显《鹿岩》:空山月出人语响,疑是幽人王右丞。 在山泉 杜甫《佳人》: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陈琅《在山泉》:杜氏有高咏,在山泉水清。 来青亭 徐渭《来青亭》:亭非邀翠入,山自送青来。 胡瀛生《来青亭》:更从天际望诸山,山势来楼青来了。 水边篱落 林逋《梅花》: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 吴光显《水边篱落》:三枝两枝梅格瘦,长篱短篱波影斜。 桂丛 淮南小山《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 孔继昌《桂丛》:芳丛如共小山游,散得天花处处幽。 松洲 苏轼《戏作种松》:我昔少年时,种松满东冈。 陈琅《松洲》:问得种松术,青松种满洲。 南楼 李白《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清景南楼夜,风流在武昌。 胡瀛生《南楼》:武昌清景南楼夜,李白奇怀一倾泻。 借助《玉芝园志》收录的园图,可以稍窥园林昔日风貌。玉芝园内东为庭院建筑,西为园林区,园林利用地势,形成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山,东南水的背山面水布局,俨然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进玉芝园大门后,入左侧题“小辋川馆”的二门,有小院垂柳称“柳帘香榭”。院中左手月门“香海巢”内为“青珊馆”院落,东西厢房分别名“紫藤花下”和“蕉云槛”,院中植翠竹、紫藤花、芭蕉,还有一座来自袁枚随园的假山石[19]。院北端为二层书房兼藏书楼“万卷楼”,楼西侧“秋籁阁”庋藏书画,楼北有桂树密匝的“桂丛”和遍栽木芙蓉的“蓉堤”。 发源于蓉堤之下的“在山泉”形成一条溪流纵贯园中,沿岸栽种梅花,称“水边篱落”,溪水在园东南部汇聚成池,其园内部分称“鸥湖”,南墙外部分为“鞠花潭”。以在山泉为界,园中景观又分为东西二部分,东南为水池,池上建有楼台,西北有假山,山间点缀亭阁,二者以在山泉为纽带,相互联络。 穿过青珊馆西侧“度月廊”即为鸥湖,湖中种植荷花水草,散养水鸟游鱼,“碧栏桥”曲折横穿湖面,桥中央有水亭“杨柳池台”,台南池上还有“舫斋”和“南楼”两处水榭,其中南楼是园中最佳的观景所在,登上此楼,不仅能够遍览全园,还可向北远眺九岭山脉风光,向南俯瞰园外桑田菜圃,许振祎曾有诗称“尽收风物入南楼,楼下花光倒影流”。[20](图四) 园西侧和北侧环以垒土而成的假山,山脉西北角有牌楼题“飞来三岛”,山势取蓬莱仙岛之意耸成三峰,中间主峰建“烟雨楼”,南北峰分别有“听泉亭”和“来青亭”,其中听泉亭内陈设着一块奇石,所在山峰又称“拳石岛”。山脉至拳石岛为止,其南有名为“鹿岩”的鹿舍,饲养了许振祎从陕甘带回的几头獐鹿。 玉芝园地处乡间,二十四景中有几处别具田园风光:鞠花潭西开渠引水,用以灌溉玉芝园西的田地,渠名“西涧”,水中有数株松树,称为“松洲”。园西墙外有菜畦“蔬香圃”、桑麦田“腻绿坪”以及粮囤“惠邻仓”。 玉芝园中四季花木繁茂,植有丹桂、银桂、月月桂、红梅、白梅、酸梅、千层茶、翠柏、红枫、樱花、木笔、芙蓉、兰花、海棠和相思柳等余种奇花异卉,林木葱茏,花香不断,堪称一处乡间盛景。[21] 奉新当地虽旧有帅氏锁石园,然至道光年间即衰败不堪,晚清时期,江西名园亦不多,玉芝园建成时,其规模不仅是一县之最,在全省也已颇足称道。许振祎自述:“爰从弱冠奔走京国,往来梁、吴、楚、粤,辄于山水佳处,未能忘情”[22],可见他在设计玉芝园的景观时,曾经借鉴了南北各地名园的一些特点。这座园林究竟具体参考了哪些其他名园,尚需进一步查证。 三、玉芝园中的诗文集会 许振祎毕生喜以诗文会友,咸丰三年入京时即“迭为文酒之会,名闻公卿间”[23],在翰林院时与诸多名士唱和,提督学政后,又选拔了一些以文学见长的后辈,因而其故旧、门生中不乏当时知名的文人学士,《玉芝园志》收录了许多他们为许振祎创作的诗文。这些题咏作于同治十二年至光绪二年,大致分属于两个时期:许振祎任陕甘学政时,即曾请人为玉芝园作记;居父丧丁忧在家期间,“忧伤成疾,至不能寐”[24],适值玉芝园新成,于是经常携门人在园中夜游吟咏,又邀外地亲友为此园作记,以山水诗文排遣悲情。 《玉芝园志》共录入了10位作者所作的记、赋5篇,诗、词首。通过分析这些作品及其作者身份,既能了解园中诗文集会的情况,也可反映出许振祎社会交游的范围。下面依照编次顺序,对园志中诗文作者的身分略作说明,并对其作品加以简单介绍。 1、沈文荧《玉芝园记》 沈文荧(-),字心灿,号敬轩,又号梅史、春萍馆,浙江余姚(今属慈溪市)人。咸丰九年()举人,曾在漕运总督邵灿、宁绍台道张景渠幕中,参与镇压太平军、捻军。同治四年()赴陕,先后入陕西提督雷正绾、刑部侍郎袁保恒军幕,官至陕西商州知州,光绪三年至五年(-)为驻日本公使随员。[25]沈文荧著作颇多,有《春萍馆诗钞》《古文钞》《磨盾草》《栈车草》《塞垣日记》《西北行程记》《东槎诗文》《东瀛日记》《西斾录》《眠琴榭词》等[26],今皆不传,现存诗文主要收录于黄遵宪驻整理的与日人的笔谈材料和王韬《淞滨琐话》中,《玉芝园记》则仅见于园志。 沈文荧曾与许振祎在陕西共事,此文系其在陕时应许之请为玉芝园图所作。文章由称赞奉新人杰地灵、玉芝园美不胜收,转而颂扬许振祎的人品和功绩,最后祝愿玉芝园能像裴度集贤园、司马光独乐堂一样名传千古,虽无甚新意,但骈四俪六,辞藻华丽,可算一篇合格的应景之作。 2、姚劭諴《玉芝园记》 姚劭諴(-?),字质夫,陕西澄城(今渭南市澄城县)人,秀才出身,曾任陕西城固县学训导,后受聘为味经书院协理[27],曾力劝许振祎尽快修建宅园,以便奉亲。姚劭諴著述传世者仅有此文。 本文作于许振祎从陕甘学政离任之际,为散文体,姚劭諴对许的一官之赐感激备至,文章也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事。全文以夏侯胜所言“有阴德者,必飨其乐,以及子孙”为核心,以许家道光季年“室内产紫芝”为许献琛有德之证,称赞其能“得贤宦为之子,得名园为之娱”,文末又称因秦士皆颂许氏父子之德,玉芝园他日必定还会户生芝兰。 3、高心夔《玉芝园记》 高心夔(-),原名梦溪,字伯足,号陶堂,又号碧湄、东蠡,江西湖口(今九江市湖口县)人。咸丰元年()举人,十年()进士,曾两任吴县(今苏州市姑苏区)知县,著有《陶堂志微录》五卷、《陶堂遗文》《恤诵》《碑概》各一卷。[28]其人天资颖异,工诗善书,是近代“汉魏六朝诗派”代表人物,本人自视甚高,但因早年投入肃顺门下,位列“肃门五君子”之首,辛酉政变后受到排挤,终生郁郁不得志。 高心夔与许振祎早年即交谊甚厚,曾在京中游宴文薮,“出门累车骑,并席持肱肘”[29],二人后来还结为姻亲,关系更加深密。许振祎丁忧期间一度打算归田,他致信高心夔,称“身病且衰”,请作园记“以文字释忧”,高氏遂赠此文。这篇《玉芝园记》虽然用词古奥,但感情色彩强烈,文章追述许振祎入仕以来的经历,对其才华大加称赞,又反复责备他“托衰自诡”,言下之意是劝其尽快出山做官。此文收入《陶堂志微录》,李慈铭曾评价其词意“不免稍杂”[30],但其立意新颖,特点鲜明,在园志收录诸记中可算佳作。 4、熊树滋《玉芝园赋》 熊树滋,字干臣,陕西镇安(今商洛市镇安县)人,是许振祎在陕西录取的生员,随其由秦入赣,后于光绪二十一年()任河南武陟县主簿[31],传世著述仅有此赋。熊树滋《玉芝园赋》以玉芝园二十四景入文,历数各处景观之佳妙,文辞中规中矩,尚属切题。 5、吴光显《玉芝园赋并序》《玉芝园二十四咏》 吴光显,字仲明,陕西西乡(今汉中市西乡县)人,同治癸酉科()优贡,为补任教谕[32],也是随许振祎归乡的门人,生平著述仅见于《玉芝园志》。其赋内容与水平和熊树滋相近,二十四咏均为七言绝句,其中《杨柳池台》是一首送春诗: 池边杨柳袅青丝,飏出梅痕蘸水时。春去堂堂谁解惜,自临池上自敲诗。 此诗首二句形象地描写了杨柳池台中所见的的暮春风光,后二句化用苏辙《送春》诗“春去堂堂不复追,空余草木弄晴晖”,但态度较为达观,在他的二十四咏中质量属于上乘。 6、胡瀛生《玉芝园二十四咏》 胡瀛生,字子惠,号海峰,奉新县人。咸丰九年乡试大挑二等候选教谕,同治十年冬()参与筹办当地民团,镇压棚民温开楫等人组织的起义[33],同治十三年中进士[34],光绪三年任宝应(今扬州市宝应县)知县[35],四年七月补江宁(今南京市江宁区)知县[36],著述仅见于《玉芝园志》。其二十四咏为七言律诗,《舫斋》一首较有代表性: 十年鼓舵沧江月,恶浪狂风寄愁绝。不如拄笏看山云,一楼兴可清秋发。 君今列屋如乘船,表里花木回潺湲。溪山佳处忽大笑,挂起西窗水接天。 首二句感叹许振祎为官艰辛,三四句化用黄庭坚《送谢公定作竟陵主簿》诗“拄笏看度南山云”对其归隐田园表示理解,五六句写出舫斋的建筑特点,末二句化用苏轼《南堂》诗“客来梦觉知何处,挂起西窗浪接天”来赞扬园主的豁达开朗。本诗虽多用前人成句,但别具意象,饶有情致。 7、胡湘林《玉芝园二十四咏》 胡湘林(-),字竹沅,号揆甫,江西新建(今南昌市新建区)人,许振祎女婿。其父胡家玉(-)为道光二十一年()探花,官至通政司参议。胡湘林于光绪元年中举,三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陕西同州知府、西安知府、山西冀宁道、广东布政使司,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元年(-)护理两广总督,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37]其诗作仅见于《玉芝园志》。 胡湘林二十四咏为五言律诗,其中《柳帘香榭》一首清新淡雅,较为佳胜: 袅袅门前柳,青青故近人。飞香不飞絮,酿得一帘春。 8、陈琅《玉芝园二十四咏》 陈琅(-),后改名田,字崧山,贵州贵筑(现属贵阳市)人。同治八年贵州乡试解元[38],光绪十二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改官御史,转给事中。光绪二十六七年间,曾两次上章弹劾奕劻、袁世凯,名动一时,辛亥革命后蛰居在京。陈琅潜心嗜古,著述甚丰,辑有《明诗纪事》卷、参与辑成《黔诗纪略后编》30卷、《略计》3卷,著有《陈给谏遗诗》《听诗斋诗》《遗文》《周渔璜先生年谱》等。[39] 陈琅为贵州“同光体”诗家代表,时人称“崧山之诗,侪辈独绝”[40],其二十四咏为五言律诗,《秋籁阁》《鸥湖》《来青亭》清苍幽峭,有宋诗格调。 秋籁阁 寂处闻天籁,红尘了不侵。丛篁森远韵,高阁警秋心。 新雁前汀起,残蝉晚树吟。松风谁制曲,大壑自张琴。 鸥湖 海上鸥谁昵,晴波漾碧湖。眠沙真狎侣,戏水恰将雏。 蓼岸梳毛羽,芦汀入画图。浮沉吾任尔,前路浪花粗。 来青亭 纵眼何空阔,孤高耸一亭。招山来列坐,放鹤入苍冥。 画墨遥粘碧,矜衫欲混青。几回搔首望,万仞削云屏。 9、孔继昌《玉芝园二十四咏》 孔继昌,字兆五,浙江萧山(今杭州市萧山区)人,寄籍贵州,同治九年(一说同治十二年)举人[41],后官花翎同知衔候补知县。孔继昌诗作仅见于《玉芝园志》,二十四咏为七言律诗,《烟雨楼》一首甚费心思。 烟雨空濛到此楼,凌虚拥出半天秋。回栏曲曲青都卷,画栋阴阴翠欲浮。 作态与谁添画稿,醉吟宛若坐沧州。一声长笛催山月,消尽人间尔许愁。 首句直引清人陈文述《蔡浣霞烟雨倚楼图》“江山跌宕容吾辈,烟雨空濛到此楼”,从玉芝园烟雨楼联想到嘉兴南湖烟雨楼,五六句“醉吟宛若坐沧州”以烟雨楼暗喻滕王阁,第七句又化用明宣宗潇湘八景图诗《远浦归帆》中的“长笛一声山月低”,把烟雨楼比作岳阳楼。孔继昌通过巧妙集句,将烟雨楼与历史上的名楼隐隐关联起来,使读者由此及彼,引发情感上的共鸣。 10、宋家蒸《玉芝园词二十四阕·调寄菩萨蛮》 宋家蒸(-),字云浦,奉新人,为许振祎好友。同治二年进士,历任署安徽歙县知县,四川营山、夹江、蓬溪、盐亭、洪雅、峨眉(今乐山市辖峨眉山市属)知县,以循吏称。[42]宋家蒸喜好诗词,有《述闻斋诗草》十七卷、《谱杏轩词草》四卷。[43]此外,还参修了同治十一年版《奉新县志》。 后人论宋家蒸诗风为“格调高古,天趣横生”[44],其词也约略如是,《蔬香圃》《松洲》两片可为代表。 蔬香圃 秋菘春韭随时种,晨蔬摘罢还提甕。莺语晚晴天,一畦飞翠烟。 土膏香饱腹,真笑鸡豚俗。芝草有仙根,暖风生更芬。 松洲 天风唤得虬龙起,涛声谡谡飞前浦。雪后卷帘看,此心同岁寒。 云间双鹤至,点破千重翠。明月趁朝晴,携锄劅茯苓。 以上诸人诗文大都是命题之作,旨在夸赞玉芝园林泉秀美,称颂主人志趣高洁,同时又不忘委婉地劝说其早日复起为官,虽然不乏文字优美者,但由于题材上的限制,文学成就并不算杰出。然而,一些作者在晚清政治、文学史中尚有一定地位,《玉芝园志》中所录诗文又是其仅存于世的个人作品,故而有一定资料价值。 四、玉芝园题联赏析 题联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玉芝园志》保存了园中25处景观的题联。这些联语大部分摘集古人名句而成,不仅对仗工整,格律严谨,而且意蕴流畅,浑然天成,是玉芝园园林文学的精华,其中题于“荷芰水亭开”(即柳帘香榭别名)的“帘卷夕阳流水高山芳草外,诗成春夜清风明月画楼中”更是被誉为“奉新第一联”[45]。下面以表格形式,对这些联语略加分析(表2)。 表2玉芝园景观题联 景观 联语 出典 头门 昨者作堂名醉墨 朝来拄笏看西山 上联集苏轼《石苍舒醉墨堂》:昨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13) 下联集苏轼《次韵胡完夫》:老去上书还北阙,朝来拄笏看西山。(22) 秋稼如海 天花在庭 不详,或为自拟 骅骝开道路 水木湛清华 上联集杜甫《奉简高三十五使君》: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18) 下联集谢混《游西池》:景昊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小辋川馆 松篁有天籁 山水含清晖 上联出处不详。 下联集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2) 今夕只可谈风月 谪居犹得住蓬莱 上联集《梁书·徐勉传》:今夕只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 下联集元稹《以州宅夸于乐天》: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住蓬莱。 柳帘香榭 独倚栏杆看花立 故种芭蕉待雨声 上联集李建勋《独夜作》:空庭悄悄月如霜,独倚栏杆伴花立。 下联集陆游《题书斋壁》:旋煎罂粟留僧话,故种芭蕉待雨声。 风飏檀烟销篆印 月移花影上栏杆 上联集温庭筠《访知玄上人遇暴经因有赠》:风飏檀烟销篆印,日移松影过禅床。 下联集王安石《夜值》:春色恼人眠不得了,月移花影上栏杆。 香海巢 诏恩尚许归田里 平生漫说古战场 上联集苏轼《过新息留示乡人任师中》:往虽不及来有年,诏恩倘许归田里。(14) 下联集苏轼《送李方叔下第诗》: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15) 钩帘归乳燕 移柳待山莺 上联集苏轼《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 下联集刘长卿《送袁处士》:种荷依野水,移柳待山莺。 钓矶 花气袭人浑欲醉 鹊声穿树喜新晴 上联集陆游《东窗遣兴》:花气袭人浑欲醉,鸟声唤客又成愁。 下联集陆游《村居书喜》: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重帘不卷留香久 三径初成乐事多 上联集陆游《书室明暖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句》: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积墨多。(24) 下联集苏轼《次韵周邠》:南迁欲举力田科,三径初成乐事多。(22) 太古乾坤随处有 江西山水真吾邦 上联集黄庭坚《赋陈季张北轩杏花》:岂如大醉升糟丘,太古乾坤随处有。 下联集苏轼《江西一首》:江西山水真吾邦,白沙翠竹石底江。(15) 红药栏 流揽古今当日永 静观山水乐天和 不详,或为自拟。 青珊瑚馆 香山诗句留池上 彭泽高怀寄菊中 不详,或为自拟。 紫藤花下 . 小窗虚幌相妩媚 曲沼游鱼信往还 上联集苏轼《眉子砚歌》:小窗虚幌相妩媚,今君晓梦生春红。(14) 下联集苏轼《秋兴》:野鸟游鱼信往还,此身同寄水云间。(22) 闲看书册应多味 直为鲈鱼也自贤 上联集苏轼《赠仲勉子文》:闲看书册应多味,老傍人门想更慵。(22) 下联集苏轼《戏书吴江三贤画像》:不须更说知机早,直为鲈鱼也自贤。(26) 百丈游丝争绕树 万叠春山翠入楼 上联集卢照邻《长安古意》: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下联集欧阳修《寄徐巽秀才》:千重锦浪翻如箭,万叠春山翠入楼。 青山上下狷鸟乐 处士风流泉石间 上联集苏轼《柏家渡》:柏家渡夕日欲落,青山上下猿鸟乐。 下联集苏轼《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尚书清节衣冠后,处士风流泉石间。 诗梦花禅 到此诗情应更远 不是花时肯独来 上联集张籍《寄和州刘使君》: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下联集苏轼《冬至日独游吉祥寺》: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尊闻精舍 平生万变阅沧桑幕府使槎无补涓埃甘下泽 隙地三分容水竹樊川杜曲尚将丘壑慕前修 自拟。 此中大佳自得于湖山以外 为善最乐所居在廉让之间 不详,或为自拟。 千岁老根生乳节 一家终日住楼台 上联集苏轼《铁拄杖》:柳公手中黑蛇滑,千年老根生乳节。(14) 下联集元稹《以州宅夸于乐天》:四面常时对屏障,一家终日在楼台。 水镜堂 入则孝出则弟为君子儒先立乎其大者 依于人游于艺友天下士又尚论古之人 不详,或为自拟。 谢安子弟佳难得 庾信文章老更成 上联出处不详。 下联集杜甫《戏为六绝句》: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万卷楼 会心原不在远觉禽鱼鸟兽自来亲人 惟学可以成才如玉树芝兰芳生竟体 不详,或为自拟。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颐性养寿咏啸长吟 上联集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并难。 下联集嵇康《忧愤诗》:咏啸长吟,颐性养寿。 红药满阶春练句 青藜映案夜摊书 常见联语。 心在一邱目营四海 身行万里坐拥百城 常见联语。 月白风清有时独醉 香初茶半偶然遇书 常见联语。 度月廊 春风碧水双鸥静 小荷新竹夕阳明 上联集元好文《颖亭》:春风碧水双鸥静,落日青山万马来。(25) 下联集陆游《晚晴闻角有感》:暑雨初收白帝城,小荷新竹夕阳明。(24) 千章古木临无地 百步新廊不蹈泥 上联集苏轼《广州蒲涧寺》:千章古木临无地,百尺飞涛泻漏天。(22) 下联集白居易《和刘郎中学士题集贤阁》:欲知丞相优贤意,百步新廊不踏泥。 未成小隐聊中隐 可爱深红间浅红 上联集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26) 下联集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间浅红。 蕉云槛 雨余禽语催天晓 家近荷花似镜湖 上联集黄庭坚《戏和舍弟船场探春》:语余禽语催天晓,月上梨花放夜阑。 下联集赵孟頫《海上即事与李子构同赋》:小姬劝客倒金壶,家近荷花似镜湖。 一篇向人写肝胆 万事略不置町畦 上联集苏轼《次前韵送刘景文》: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15) 下联集黄庭坚《赠张仲谋》:向来情义比瓜葛,万事略不置町畦。(16) 溪边翠竹新诗料 门外青山古画屏 常见联语。 鉴清堂 疏峰抗高馆 密林含余清 上联集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疏峰抗高馆,对岭临回溪。(2) 下联集谢灵运《游南亭》: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2) 明窗深室皆严靓 细草幽花入献酬 上联集陈造《检旱宿香云》:明窗深室皆严靓,白菊红蕖相妩媚。 下联集秦观《次韵刘逊父以宁斋诗二轴作以还之》:明珠白璧堪投报,细草幽花入献酬。 近水远山于此得少佳趣 法书名画可以顿醒滞思 常见联语。 梦里花仙觅奇句 我家江南摘云腴 上联集苏轼《腊梅一首赠赵景贶》:归来却梦寻花去,梦里花仙觅奇句。(15) 下联集黄庭坚《双井茶送子瞻》: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16) 秋籁阁 轻鸥白鹭定吾友 红树青山合有诗 上联集黄庭坚《题大年小景》:轻鸥白鹭定吾友,翠柏幽篁是可人。 下联集陆游《望江道中》:晚来又入淮南路,红树青山合有诗。(24) 为山有基平地先成一篑 尺璧非宝吾人当惜分阴 常见联语。 脱冠便作扶犁叟 载酒闲过绿野堂 上联集苏轼《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质非文是终难久,脱冠还作扶犁叟。(14) 下联集苏轼《次韵许遵》:问禅时到长干寺,载酒闲过绿野堂。(22) 须臾净扫众峰出 惟有源头活水来 上联集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12) 下联集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青亭 青云在平地 西园游上才 上联集曹邺《杏园席上同年》:一旦公道开,青云在平地。 下联集沈约《应王中丞思远咏月》:高楼切思妇,西园游上才。 此峰最高青云足下 大观在上明月雪时 常见联语。 谁能呼唤三更月 我欲凭陵万里风 陆游《雨后独登拟岘台》:谁能招唤三秋月,我欲凭陵万里风。 烟雨楼 筑室俯飞鸟 荡胸生层云 上联集黄庭坚《三至堂》:筑室俯飞鸟,我来岁仲冬。 下联集杜甫《望岳》: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7) 烟雨楼台春似画 水云窗户昼生寒 钱惟善《和季文山斋早春》:烟雨楼台春似画,水云窗户昼生寒。 听泉亭 晴日上帘分绿色 晚凉倚树听秋风 上联集潘纯《秋日与仲达昆季饮有怀李季和先生》:晴日上帘分竹色,晚风移席近鸥波。 下联集萨都剌《寓栖云》:白面道人门不出,晚凉倚树听秋风。 绿树村边合 清泉石上流 上联集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17) 下联集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17) 杨柳池台 五亩自栽池上竹 四方同此水中天 上联集苏轼《李伯时画其弟亮功旧宅图》:五亩自栽池上竹,十年空看辋川图。(22) 下联集苏轼《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何处低头不见我,四方同此水中天。 阶前碎月铺花影 柳转斜阳过水来 上联集温庭筠《生禖屏风歌》:画壁阴森九子堂,阶前细月铺花影。 下联集贾岛《题虢州三堂吴郎中》:荷翻圆露惊秋近,柳转斜阳过水来。 荷芰水亭开 幅巾不拟入亭市 乔木如今似画图 上联集苏轼《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幅巾不拟过城市,欲踏径路开新蹊。(14) 下联集苏轼《傅尧俞济源草堂》:先生卜筑临清济,乔木如今似画图。(21) 帘卷夕阳流水高山芳草外 诗成春夜清风明月画楼中 传曾国藩题。[46] 碧栏桥 荷风送香气 秋月生夜凉 上联集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下联集孟浩然《宿业师上房期丁大不至》:秋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多事始知田舍好 几人不为看花来 上联集苏轼《景纯见和复次韵赠之》:多事始知田舍好,凶年偏觉野蔬香。(21) 下联集苏轼《又和刘景文韵》: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27) 舫斋 白鸥闲似我 新水碧于云 黄庭坚《演雅》:江南野水碧于天,中有白鸥闲似我。 乐意相关禽对语 生机不断树交枝 石延年《金乡张氏园亭》: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 玉芝园 名园依绿水 明月照高楼 上联集杜甫《陪郑广文》: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 下联集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芝草琅玕日初长 远山如黛翠眉横 上联集杜甫《元都坛歌》: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11) 下联集韦庄《汧阳县阁》:汧水悠悠去似絣,远山如黛翠眉横。 青春白日无公事 近水远山皆有情 上联集黄庭坚《次韵盖郎中率郭郎中休官二首》:青春白日无公事,紫燕黄鹂俱好音。(23) 下联集苏舜钦《过苏州》: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鸦栖风定鹭点烟明疏柳斜阳留画稿 犊返源头雁横天际平芜秋色起樵歌 不详,或为自拟。 相赏有松石间意 自谓是羲皇上人 上联集《宋书·萧思话传》载宋文帝语。 下联集陶渊明《与子俨等疏》中语。 护花人至停珠屦 话雨灯深长玉芝 不详,或为自拟。 五云仙岛 茗芽隽永尝龙饼 香尾清麘篆麝烟 不详,或为自拟。 以上题联共计25处,长短联65幅,句,有确切出典者80句,其中宋诗占半数以上,苏轼一人诗作即多达27句。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园主对苏诗的偏好,以及同光派诗人标榜宋诗的风气。值得注意的是,在有作者可查的80句诗中,有38句得见于曾国藩辑《十八家诗钞》(出典后括号内数字为该诗所在卷数),这种情况是出于巧合,抑或许振祎因眷恋故主而有意为之,仍有待继续研究。 结语 玉芝园山水清幽,建筑奇巧,又有文人学士品题增色,集句楹联颇可观瞻,在江西近代古典园林中堪称佳作。相传玉芝既有延年益寿之功效,自身亦能历时久远,以此命名宅园,除为亲祝寿外,可能也寄托了使园林长存于世的希望。只是不知酷爱宋诗的许振祎为爱园选名时,是否想起过黄庭坚《游蒋彦回玉芝园志》诗中那座一样未及百年即“但见荒烟野草”[47]的同名园林。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幸而有《玉芝园志》这部珍贵文献流传至今,使我们得以藉此一睹这座园林旧日的风采。 [1]对玉芝园的介绍,仅有肖正根《最大的家族花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奉新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奉新之最》,年)、王令策《稀见的私家园林——玉芝园与玉芝园志》(许怀林主编:《江西文史》第7辑)两篇文章。肖文系对玉芝园建筑和景观的回忆;王文结合《玉芝园志》,对许振祎家族和玉芝园做了简要介绍。 [2]顾廷龙主编:《清代朱卷集成》第11册,台湾成文出版社,年,第页。 [3]许恩缉:《皇清诰授光禄大夫头品顶戴尚戴花翎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广东巡抚显考仙屏府君行述》,清末石印本,第2叶。另据同书国史馆本传载,许振祎系于年由拔贡生捐内阁中书。 [4]许恩缉:《皇清诰授光禄大夫头品顶戴尚戴花翎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广东巡抚显考仙屏府君行述》,清末石印本,第3叶。 [5]许恩缉:《皇清诰授光禄大夫头品顶戴尚戴花翎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广东巡抚显考仙屏府君行述》,清末石印本,第15叶。 [6]该祠为许振祎东光绪十九年()于东河河道总督任上所建,民国时期曾辟为河南省图书馆,现为开封市图书馆。 [7]“述旨”,见《申报》(上海版),年7月31日,第号,第3版。 [8]陈三立:《清故民政部咨议江苏候补道许君墓志铭》,见陈三立著,李开军点校:《散原精舍诗文集》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3年,第-页。 [9]王令策:《稀见的私家园林——玉芝园与玉芝园志》,见许怀林主编:《江西文史》第7辑,江西人民出版社,年,第页。 [10]河南图书馆编:《河南图书馆馆刊》,年第3期。 [11]关于玉芝园建成时间,前人说法不一,肖文称其建于光绪二十一年(),王文则认为建于光绪二年。据许振祎《诒炜集附侍香集》第9叶诗注:“余于壬申()托门人孔兆五大令就家代创恩养堂,遂令眷属同归,老人颇色喜,迨癸酉()任满还家,而先公适大病”,可知恩养堂建于同治十一年,又据许振祎《玉芝园志序》称玉芝园成于恩养堂次年,故知其于同治十二年竣工。 [12](清)莫友芝著:《莫友芝日记》,凤凰出版社,年,第57页。 [13](清)许振祎:《玉芝园志序》,见许祖禧辑:《玉芝园志》,年刻本,第1叶。 [14]上联集《石芝》:“忽惊石上生龙蛇,玉芝紫笋生无数”;下联集《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凤雏骥子日相高,白发苍颜笑我曹”。 [15](清)许振祎:《诒炜集附侍香集》,光绪丁酉()广州馆署刻本,第9叶。 [16](清)许振祎:《度岭草》,光绪丁酉()广州馆署刻本,第3叶。 [17]许祖禧:《玉芝园志跋》,见许祖禧辑:《玉芝园志》,年刻本。 [18]卢英主编的《奉新山水人文寻踪》(江西教育出版社,年)第页载有一幅题为“玉芝园遗址”的照片,存有屋舍数间,然经王令策先生友人实地察看后,认为照片可信度不高,今从王说。 [19]王令策:《稀见的私家园林——玉芝园与玉芝园志》,许怀林主编:《江西文史》第7辑,江西人民出版社,年,第页。 [20](清)许振祎:《度岭草》,光绪丁酉()广州馆署刻本,第3叶。 [21]肖正根:《最大的家族花园》,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奉新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奉新之最》,年,第页。 [22](清)许振祎:《玉芝园志序》,见许祖禧辑:《玉芝园志》,年刻本,第1叶。 [23]许恩缉:《皇清诰授光禄大夫头品顶戴尚戴花翎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广东巡抚显考仙屏府君行述》,清末石印本,第2叶。 [24](清)许振祎:《诒炜集附侍香集》,光绪丁酉()广州馆署刻本,第9叶。 [25](清)黄遵宪著,陈铮编,黄遵宪全集(上册),中华书局,5年,第页。 [26](清)潘衍桐:《两浙輶轩录》卷四十五,清光绪刻本。 [27](清)许振祎:《奏设味经书院疏》,(清)葛士濬编:《清经世文续编》卷五十三,清光绪石印本。 [28]赵尔巽编:《清史稿》列传一百七十四。 [29](清)高心夔撰,李鸿裔删定:《陶堂志微录》,光绪壬午()刻本,第4叶。 [30](清)李慈铭:《荀学斋日记》丁集下。 [31]史延寿修,王士杰纂《续武陟县志》卷三,年刊本 [32](清)刘光蕡:《味经书院志》教法第五六,烟霞草堂遗书续刻本。 [33](清)吕懋先修,帅方蔚纂:《奉新县志》,卷九、卷十六,清同治十年()刻本。 [34](清)曾国藩修,刘绎纂:《江西通志》卷三十二,清光绪七年()刻本。 [35]冯煦纂《宝应县志》卷十,年铅印本。 [36]《缙绅全书》清光绪六年春,荣华堂刊本。 [37]陈三立:《皇清诰授光禄大夫护理两广总督广东布政使胡公墓志铭》,见卞孝萱,唐文权:编《辛亥人物碑传集》,团结出版社,年,第-页。 [38](清)王家相:《清秘述闻续》卷七,光绪十四年()刻本。 [39]李独清:《陈给谏拾遗序》,见李独清:《李独清文史论文选》,贵州大学出版社,年,第33-36页。 [40]李独清:《陈给谏拾遗序》,见李独清:《李独清文史论文选》,贵州大学出版社,年,第33页。 [41]彭庆延修:《萧山县志稿》卷十三,年铅印本;另见浙江通志馆修:《重修浙江通志稿》第册,第9叶,年铅印本。 [42]胡迎建:《近代江西诗话》,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年,第46页。 [43]冯乾编校:《清词序跋汇编》第4册,凤凰出版社,年,第页。 [44]胡迎建:《近代江西诗话》,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年,第47页。 [45]许小欢:《最美誉的楹联》,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奉新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奉新之最》,年,第71页。 [46]许小欢:《最美誉的楹联》,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奉新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奉新之最》,年,第71页。 [47](宋)杨万里:《蒋彦回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a.com/mfrpz/6543.html
- 上一篇文章: 4月3日惠民活动春日护鼻,为您免费检
- 下一篇文章: 海上花语之四十七芍药殿春含情,风流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