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霜降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关于霜降的记载: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中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树叶枯黄,开始落叶了。 节气物候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 豺这类动物开始捕获猎物过冬;大地的树叶枯黄掉落;冬眠的动物也藏在洞中不动不食进入冬眠状态中。 节气民俗 1.赏菊——人们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很多地方在这时举行菊花会,以表示人们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菊花会的菊花不仅品种多,而且多为珍品。有的散盆,有的数百盆四面堆积成塔,称作九花塔,红、蓝、白、黄、橙、绿、紫,色彩缤纷。品种有金边大红、紫凤双叠、映日荷花、粉牡丹、墨虎须、秋水芙蓉等几百种以上。文人墨客在此期间边赏菊,边饮酒、赋诗、作画。 2.打霜降——祈求吉祥 霜降节气,是每年秋后农业丰收的一大节气。农谚曰:“霜降到,无老少。”意思是此时田里的庄稼不论成熟与否,都可以收割了。 在清代以前,霜降日还有一种鲜为人知的风俗。在这一天,各地的教场演武厅例有隆重的收兵仪式。按古俗,每年立春为开兵之日,霜降是收兵之期,所以霜降前夕,府、县的总兵和武官们都要全副武装,身穿盔甲,手持刀枪弓箭,由标兵开路,鼓乐前导,浩浩荡荡、耀武扬威地从衙门出发,列队前往旗纛庙举行收兵仪式,以期拔除不祥、天下太平。霜降日的五更清晨,武官们会集庙中,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礼毕,列队齐放空枪三响,然后再试火炮、打枪,谓之“打霜降”,此时百姓观者如潮。 3.摘柿子、摞桑叶——寓意事事平安 全国各地凡是出产柿子的地方,都流行霜降摘柿子、吃柿子。南方地区的民俗认为,霜降吃柿子,冬天就不会感冒、流鼻涕。闽南有句俗语就是“霜降吃了柿,寒冬不流鼻涕”。这句谚语也是有一定根据的,柿子一般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这时候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但是,尽管柿子好吃,也不能多吃,尤其注意不能空腹吃。 霜降时节是民间摞桑叶的季节。中医认为,霜降后采摘霜打落地的桑叶最好,称“霜桑叶”或“冬桑叶”,老百姓也把桑叶称为“神仙叶”。桑喜温暖湿润气候,味苦、甘,性寒。可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中医习惯认为经霜者质佳。据说用霜桑叶煮水泡脚可以改善手脚麻木,解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霜降节气摞桑叶也成了民俗养生的活动之一。 节气诗词 《八声甘州》 宋·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这首词抒写羁旅悲秋,相思愁恨。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以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了如同白话。千百年来深受词家叹服欣赏,曾得到苏东坡极高的评价,说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处”。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了一一对应的表现。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是大历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前两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阒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相衬托,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a.com/mfrpz/10834.html
- 上一篇文章: 究竟是音乐更美,还是诗句文字更美十首绝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