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台文学芙蓉花开作者李红旗
作者简介:李红旗,河南省滑县人,退役海军中校,毕业于海军政治学院,现供职于濮阳市教育局。自幼爱好文学,作品散见于《解放军报》、《人民海军》报、《大连日报》、《锦州日报》、《中原散文诗》、《滑台文学》、《中国散文诗年选》、“京都闻道阁”、“滑州纵横”等报刊、年选与文学网站,出版有散文集《那些年,那些事》。 芙蓉花开(散文) ◎李红旗 芙蓉花开 他喜欢树。 在六、七十年代黄河滩区的村庄里,杨树、柳树是乡村和田野的主色调。一次,他帮父亲到公社粮管所交公粮,看到仓库门前一颗郁郁葱葱的大树,挂满了一簇簇粉红色的针状型花瓣,在微风吹拂下散发出阵阵清香。他很是好奇,父亲告诉他:“这是芙蓉树。” 从此以后,美好的芙蓉树印象深深刻记在了他的脑海。他背着父母,托县城里的亲戚捎来了一棵芙蓉树幼苗,栽在了后院。后院里载满了他喜欢的树苗,唯有对芙蓉树钟爱有加,经常浇水施肥,芙蓉树长的枝繁叶茂,很是惹人喜爱。 在芙蓉树第一次开花的那一年,也就是一九七六年,他要报名参军,实现他从小渴望当一名解放军的理想。家族里有人反对,“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南方热的要死”等等,他没有犹豫,诚恳地走到娘的面前。看到孩子决心已定,娘抚慰道:“到了部队要听领导的话,好好干。家里有你三个哥哥,不要牵挂我和你爹。” 十七岁的他登上了南去的列车。临离开家之前,他专门围着那棵芙蓉树挖了一圈沟,跑到黄河大堤上,向打渔人家要了一筐臭鱼烂虾埋在了下面,嘱咐他的大侄子不要忘了浇水、剪枝。 几年过去了,芙蓉树在家里人照料下,在肥沃的土地上一天天长大,每到开花季节招惹来很多小孩在树下玩耍,清香四溢,成了村里一道景色。 一天,年迈的爹娘在树下乘凉,乡村邮递员送来了一封信,老人不识字,让大侄子打开书信听听啥内容。大侄子高兴地蹦起来对爷爷奶奶说道:“我四叔提干了!”对于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下人来讲,这无疑是天大的喜讯。忍耐不住兴奋的老人,叫来了亲戚朋友,在院中摆了三桌宴席,热热闹闹庆祝了一番。那天,老人喝醉了。 他提干的消息飞快地传播到了四邻八村,人们在竖起大拇指夸赞的同时,说媒提亲者络绎不绝,门庭若市。老人考虑到儿子年龄不小了,在征得他同意下,优中选优,定下了一名姑娘,并把照片寄到了部队,要他回来相亲,把婚事确定下来。 为了儿子能尽快结婚成家,老人张罗着凑钱盖了三间新瓦房,并把他亲手栽下的那棵芙蓉树移栽到大门前面。这里的阳光更充足,绿盖如阴。 谁知,当他将要请假探家时,部队要远出执行紧急任务,延误了假期。两个年轻人之间只能书信来往,相约任务完成后回家定亲。 半年过去了,一年过去了,黄河岸边依然站着一位眺望远处的姑娘。 终于,部队准许他探家相亲了。恰恰在这个时候,中越自卫反击战爆发,他所在的部队开赴前线,回家相亲的事自然就又推迟了。通过两年多的鸿雁传书,相互之间无话不说,为了表达诚意,他这封在信上说:“等自卫反击战结束后,就回家结婚。”承诺不但是一种期望,也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担忧。这种担忧牵挂着爹娘,牵挂着姑娘,牵挂着送他踏上征程的故乡。 等啊等,一个月过去了,二个月过去了,没有儿子任何的信息,老人的期盼成为了担忧和不安。 担忧变为了现实,而且是最残酷的现实。一天,县武装部和公社的领导陪着两名军队干部来到来家中,握着老人的手,沉痛地告诉他们:“你有一个伟大的儿子,为了掩护战友,牺牲在了中越自卫反击战战场上。” 烈士的名字叫王茂才,祖籍是河南省长垣县人。在攻打凉山的战斗中,他带领尖刀排,冲到了敌人碉堡下,为掩护战士英勇献身,时年22岁。 世上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当老人听完儿子牺牲的过程后,手捧着“革命烈士通知书”,拿着元抚恤金,久久说不出话来。信中说好等战斗结束后回家看望父母,想不到竟是最后的遗言,是期盼中的诀别。 我们无法猜想,当烈士跨进战壕,冲向敌人碉堡,在生命最后一刻时,是否想到了遥远北方的故乡,想到了白发苍苍的爹娘,想到了他亲手栽下的芙蓉树正在怒花开放! 我们可以想象,那些青涩男儿剃光了头,照了相,喝干了壮行酒,心里默默喊着“再见吧,妈妈”,义无反顾地冲进了战火纷飞的硝烟中。 两位老人捧着烈士的遗像,望着儿子微笑的遗容,极度的悲伤化作了一句朴素的言语:“感谢党,感谢部队,儿子能为国家献身是很光荣的。” 时光在渐渐流逝,转眼间,烈士的英魂已在祖国的西南边陲沉睡了三十多年。烈士的村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年轻人在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时,只是记得村里有一位烈士参加过中越自卫反击战,很少人能记起烈士的名字。但是,烈士的父母没有忘记在天堂的儿子,两位老人每天都要走到儿子的遗像前,默默地注视片刻,轻轻地擦掉镜框上的尘土。有时来到院中那棵高高的芙蓉树下,抚摸着粗壮的树干,痴痴地望着祖国的西南,直到夜幕降临。 后来,烈士的父亲因病去世。那一年,烈士的母亲已达90岁高龄,后来,老人家又得了半身不遂,但是,她每天都要子孙们把轮椅推到芙蓉树下,坐在那里久久不肯离去。突然有一天下午,老人把大孙子叫到面前说道:“你四叔已经牺牲多年了,我这几天经常梦到他,也不知道他埋在哪里。你去看看他吧,烧一叨黄纸,点一把鞭炮吧。” 烈士的侄子第二天就乘高铁来到了云南,转乘长途汽车,在蜿蜒起伏的山路上颠簸了八个多小时,抵达河口县,又坐出租车走了五个多小时,才到达墓地。 抬眼望去,巍峨的大山峰恋叠嶂,绵延不断。一条河流在大山的前面缓缓东去,阳面山坡上密密麻麻竖立着数千个烈士的墓碑,寂静的山群,翠绿的树林在默默地护卫者这些为国捐躯的英灵们。 墓地管理人员不在,烈士的侄子只能根据姑姑提供给他的大概位置,在墓碑群中逐个查找,好心的出租车司机也帮忙提着从家乡带来的烈士喜欢吃的炸麻花,两个人上下左右寻找了将近一个小时,才找到了烈士的灵位。烈士守望在这里,期盼着家人的看望,一等竟是三十多年。烈士的侄子单膝下跪,泪流满面,在袅袅的黄纸烟雾中轻声说道:“四叔,俺奶奶让我来看你来了。”说着哭着,久跪不起。 离开墓地时,烈士的侄子用红布包了一捧红土放到皮箱中。出租车司机静静地注视这一切,缓慢地说道:“这些英雄都不怕牺牲,就怕被后人遗忘。” 烈士的母亲不久也离开了人世,捎回家乡的一捧红土,一半随老人葬在墓中,一半埋在了芙蓉树下。 如今,那棵芙蓉树越发旺盛,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鲜花竟放,芳香扑鼻。 、3、17、于濮阳 HuaZhouZongHeng “滑州纵横”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治疗好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a.com/mfrjz/4037.html
- 上一篇文章: 石路花语诗歌范李宏无辜之地的一条蛇
- 下一篇文章: 芙蓉花开,拿走这份金牛赏花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