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拾萃丨浅析石林词中自我形象的多元表达
中科白癜风医院荣获安全管理优秀奖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按 语 聂安福老师开设的“中国文学流派研究”期中作业要求同学们围绕词学、任选主题写一篇小论文。现选登该课程的优秀作业,与大家交流分享,分两期推出。 浅析石林词中自我形象的多元表达 作者:金碧滢(中文系级本科生) 《四库全书总目·东坡词提要》曾言:“词至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轼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一派。”可以说,从晚唐“男子作闺音”的伶工代言体,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1]的士大夫言志体,词,越来越成为文人志士表达独特人生体验,抒发个人理想的“陶写之具”[2]。而作为勾连苏辛词风演变脉络中的重要人物叶梦得,其寓壮怀于清旷的词作中,亦有许多自我形象的塑造和表达。本文试图浅要梳理和分析石林词中,叶少蕴最常运用的五种自比类型,即“陶公”、“谢公”、“庾公”、“山公”与“衰翁”,并说明这些形象背后,正寄托了词人对自我人生选择的认识,一种在“逍遥山林”与“兼济天下”两端之间寻求平衡自适的努力。 引言|石林词中多元的自我抒写 身为历仕哲、徽、钦、高四朝的“岿然耆宿”,叶梦得曾亲历靖康之变、家国之难。与此同时,他虽少年得志,被称赞为“妙龄秀发、独步当时”[3],但在官场上亦遭受了数次被罢落职的坎坷境遇。值得注意的是,在石林词中,叶梦得常常会援引魏晋名士的典实,且有意识地将自己与他们进行比拟喻指。从“赋归三径”的陶潜,到“高卧东山”的谢安;从“倒著接篱”的山简,到“南楼咏兴”的庾亮,叶少蕴都以或诙谐或悲慨的笔调,将自我的形象与他们合而为一。因而在词中,他的形象也呈现出多元的面向。有趣的是,这种身份的复杂性恰恰可以从他作于建炎三年秋的《水调歌头》中可见一斑: 水调歌头[4]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这年二月,叶梦得官拜尚书左丞,但仅仅十四日之后就因与宰相朱胜非意见不合,门下侍郎颜岐、杭州知州康允之的排挤弹劾,被罢官还乡。此刻,归居卞山的词人仿佛幻化为一个旁观者,半是自嘲半是感慨地询问“山翁”亦即自己,为什么终日闲坐在秋窗前,任凭大好年华虚度,甘愿空留双鬓斑白。虽然上片结句并未直接作出回应,而是将视线转向了窗外澄澈开阔的水天霞色,但事实上在下片,梦得通过化用《归去来兮辞》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文句,巧妙地给出了答案:我生性本如陶潜,飘荡天涯之后便更明白松菊竹林才是我真正的安身之处。 不过“把酒东篱”的退隐生活似乎仍不能完全安定他的心境,全词结拍笔锋又一转:“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这表面看似反问,实则正寄予了他希望自己也能如谈笑破敌的安石那样,即便身已老,却依然有机会为国御敌,建立功业。 不妨把此阙词视为一个自我身份的三棱镜,通过山简、陶潜、谢安三位魏晋名士的融合,叶梦得含蓄而巧妙地折射出自己嗜饮狂放、恬淡隐退但仍心忧国事的多重性格侧面。不过,由于三人的性情境遇相去较远,这种同时喻指三人的笔法,在石林全部词作中仍是极为罕见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叶梦得更倾向于比附特定类型的人物。 陶公与谢公|归园田居,东山高卧 梦得之爱陶,已为古今词家所指出,如明人王樵赞誉他为“知渊明之真趣者”[5],而蒋哲伦先生认为石林词中返璞归真的恬淡心境正是从陶诗中脱胎而来[6]。诚然,石林词中有较多化用陶潜诗文的例子,据笔者粗略统计,现存阕词中有10首与之相关的作品。如最早提及渊明的《临江仙》: 临江仙[7] 唱彻阳关分别袂,佳人粉泪空零。请君重作醉歌行。一欢须痛饮,回首念平生。却怪老来风味减,半酣易逐愁醒。因花那更赋闲情。鬓毛今尔耳,空笑老渊明。 政和七年至宣和元年,梦得时任颍昌知府,在此送别离宴上,他自比为年老的陶渊明,诙谐地调侃道:由于自己双鬓已然如此斑白,因而无法再对着娇艳的花朵提笔创作《闲情赋》了。乍读时,笔者觉得词中反映的心态似乎有些矛盾:此时梦得尚且为官,为何却比附隐士?此后才明白,或许如此反差正体现出他内心厌倦官场、渴望像陶潜一般归隐田居的心志。联系历史背景可知,在颍昌任职期间,宦官杨戬曾强令各地输米之品质须如同苏州粳米。叶梦得就此上疏,据理力争,言各地之地理环境各异,宜按当地所产输送。其后他又惩处私吞良田数千顷的李彦,因而结怨于二人。加之此前他因极力反对蔡京任命童贯攻取青唐,就已遭排挤而罢职。故梦得应是感到宦海斗争的艰险,出仕为官只是不得已的决定[8],其内心早已向往着能如渊明般潇洒地退隐田园。 然而此后果不出其所料,宣和二年他即被劾,罢知颍昌府。在南下楚州的途中,他更是追慕陶潜无所拘束的潇洒状态,写下了“杂用渊明语”的名作《念奴娇》[9]。他深知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世事流转浮沉难料,故以超然旷达的心境,幽默地与同为休官的友人唱和出如东坡词般洒脱的句子:“那知一丘一壑,何处不堪藏。”“雅志真无负,来日故应长。”[10]类似于他的后辈辛弃疾,力主抗金的叶梦得亦经历了数起数落的仕宦之途。不过虽然二者都同样在隐居期间大量地效仿渊明体,有别于稼轩“深蛰要惊雷”这样渴望复出的心态,石林老人更安然于山野林泉,也更得元亮之精髓,恰如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a.com/mfrfb/9779.html
- 上一篇文章: 陌上花开缓缓行二年级上评语二二十四节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