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皎若出水,姿艳晚秋
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唤作拒霜知未称,看来却是最宜霜。 --苏轼 植物学 芙蓉花,又名木芙蓉、拒霜花、木莲、地芙蓉、华木,原产中国。其喜温暖、湿润环境,不耐寒,忌干旱,耐水湿。对土壤要求不高,瘠薄土地亦可生长。 花单生于枝端叶腋间,花梗长约5-8厘米,近端具节,花初开时白色或淡红色,后变深红色,直径约8厘米,花瓣近圆形,直径4-5厘米,外面被毛,基部具髯毛,蒴果扁球形,直径约2.5厘米,被淡黄色刚毛和绵毛,种子肾形,背面被长柔毛。 木芙蓉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在长江流域以北地区露地栽植时,冬季地上部分常冻死,但第2年春季能从根部萌发新条,秋季能正常开花。喜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生长较快,萌蘖性强。对SO2抗性特强,对Cl2、HCl也有一定抗性。 价值 木芙蓉在防止水土流失的生态防护中作用十分显著,因其拥有盘根错节的根系,也有能向土壤内部伸展的侧根,这样使根系与土壤接触的面积不断增大,同时根系与土壤的固着强度也大大增加,从而有助于边坡稳定性的增强。 茎皮含纤维素39%,茎皮纤维柔韧而耐水、洁白柔韧、耐水湿,可供纺织、制绳、缆索、作麻类代用品和原料,也可造纸等用。古人还用木芙蓉鲜花捣汁为浆,染丝作帐,即为有名的"芙蓉帐"。 木芙蓉花亦可烧汤食,软滑爽口,花瓣与鸡肉一道可制成芙蓉花鸡片;与竹笋同煮可制成雪霞羹;与粳米一道可煮"芙蓉花粥";还可与面粉调合,放入油锅中炸,炸后与软骨煨汤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凉血止血。用于肺热咳嗽,月经过多,白带;外用治痈肿疮疖,乳腺炎,淋巴结炎,腮腺炎,烧烫伤,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文学 其花或白或粉或赤,皎若芙蓉出水,艳似菡萏展瓣,故有"芙蓉花"之称,又因其生于陆地,为木本植物,故又名"木芙蓉"。木芙蓉开的花一日三变,故又名"三变花",其花晚秋始开,霜侵露凌却丰姿艳丽,占尽深秋风情,因而又名"拒霜花"。 史料记载,自唐代始湖南湘江一带便广种木芙蓉;唐末诗人谭用之赋诗曰:"秋风万里芙蓉国"。从此,湖湘大地便享有了"芙蓉国"之雅称。木芙蓉还是成都市市花。 花语为纤细之美,贞操,纯洁。 图文 网络 排版 李晓阳 审核 新媒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a.com/mfrzw/9082.html
- 上一篇文章: 绿喇叭免费苗木求购信息9月5日
- 下一篇文章: 你知道霜降的含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