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作业疯狂小纸人之ldquo纸
项目作业:疯狂小纸人之 “纸”对你说 纸的独白 作者:蒋予涵 我,是一张方方正正的白纸,大家天天见到我,与我相伴,习以为常。但是大家可知道在我薄薄的身躯背后,蕴含着超过年的成长史。今天我就给大家絮叨絮叨我的成长历程。 春秋战国时期,我的召唤 在上古时代,人类的祖先主要依靠结绳记事,慢慢地人类发明了文字,开始在甲骨上书写和记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甲骨文,是人类社会的重大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类的聪明才智又得到展示,开始在竹片和木片上书写,再用绳子按顺序连接在一起,实现了飞跃,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竹木太笨重、体积大,不便于运输和储存。秦始皇时期,著名的悲催事件——“焚书坑儒”,就是焚烧的竹简,大火熊熊好多天,烧毁了典籍,坑杀了儒士,摧毁了文化。哎!我真搞不懂秦始皇的想法。那时候的人类肯定会希望有一种更轻便、更便宜的物质来代替竹木,也会更便于珍藏书籍啊。我已经感觉到了大家对我的期盼与召唤。 大汉时期,我的诞生 汉武大帝,不仅塑造了一个强盛的帝国,奠定了汉族的名号,也开启了我的一生。当时的能工巧匠开始用大麻和少量苎麻的纤维来制造简单的纤维纸。年,在西安市东郊的灞桥,出土了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古纸。出土时,这是一叠纸片,有大有小,最大的有10×10厘米,最小的有3×4厘米,米黄色,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他们应该算是我的哥哥,但是制作太过繁琐,成本过于高昂,无法广泛应用,政府文书仍是用简牍、缣帛书写的。 我的诞生,得益于一位在世界历史上都很有名气的人----蔡伦。他是一位非常细心的人,决心为人们寻找一种实用的造纸方法。蔡伦在河边观察到妇女们洗蚕丝和抽蚕丝的“漂絮”过程,他发现蚕丝拿走后所剩下的破乱蚕丝,会在席上形成簿簿的一层东西,可以用来写字。他到造纸的作坊,请教工匠,渐渐掌握了造纸的基本过程,最后蔡伦采用了树皮、麻皮、破布、废渔网等常见的材料,采用独创的“漂絮”方法,用席子捞纸浆,晒干后就成了纸,这就是真正的我。蔡伦终于成功了。他造出了价格低廉、便于携带和书写的纸,这一伟大发明被列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首,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后人尊称他为“纸神”。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张艺谋导演还特别展示了蔡伦发明的造纸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的成长 蔡伦纸容易生产,价格便宜,广泛流传,造纸区域也从以前的河南洛阳一带向四周扩散,一直到了今天的安徽、浙江、江西、四川等地,产量、质量也与日俱增。造纸原料也开始多样化,纸的名目也多了起来:如,以藤皮为原料的藤纸、以桑树茎皮纤维造的棉纸、以烂渔网造的网纸、以破布造的布纸、以麻类纤维造的麻纸。我的兄弟姐妹越来越多,也开始纷纷离开家门走向全国。 隋唐时期,宣纸的诞生 大唐盛世是中国文明的璀璨时代,在诗歌、书法、绘画各方面都达到了高峰,对质量优异的纸张有很大需求。在此期间诞生了纸中极品——安徽宣纸。关于宣纸的诞生还有这么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替师父来画像修谱。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不能如愿以偿。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后来他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 五代两宋时期,纸的循环 我们现在都讲究绿色环保,循环利用,其实早在宋朝时代,我们纸张大家族就开始循环再利用了。随着纸张使用越来越多,原料供应不足,而且废弃的纸张到处都是,很是浪费。有热心人专门研究纸的再利用,终于在南宋时期,人们发明了以废纸为原料再造新纸的技术,这种纸人称还魂纸或熟还魂纸,具有省料、省时、见效快的特点,这对后续纸张的使用和发展贡献巨大。当今天的小朋友把一张废纸扔进可回收垃圾桶的时候,可想到在南宋时期的人们就这样做了,所以节约纸张、废纸利用、人人有责,否则对不住祖先啊。 元明清时期,走向成熟 元代是蒙古族统治中原的时期,文化建设不多,对纸的需求也少,造纸业凋零,只在江南还勉强保持昔日的景象。 到了明代,中华文明重新复兴,造纸业才又兴旺发达起来,书法、绘画、典籍盛世,对精品宣纸的需求增长,出现了更多品类的宣纸:竹纸、宣德纸、松江潭笺等等。 到了清代,造纸业继续兴旺和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色以鲜明静穆为主,如康熙、乾隆时期的粉蜡纸、印花纸、图绘纸、染色花纸等,已到了完美绝伦的地步。清代的造纸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了。 现在是21世纪,人们都在追求生活更舒适、工作更方便的生活,那就越发离不开我了,我的质量、花色、品类、数量都是越来越好,我为能满足大家的需求而高兴。虽然我目前还是个小孩子,但是已走过多年的光阴,见证了和记录了中国的历史与发展,目前是中国的最好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从珍惜我开始做起吧! 穿越千年的纸 作者:卢家仪 当你看到这篇文章时,或许它已印在纸上,印在我的同胞身上。我是一张穿越千年的纸,我的身上记载了大大小小的世事,我没有丝毫想停下脚步的愿望,我要传播一张纸的身世。 我早在东汉时期便被一位叫蔡伦的古人发明出来。他把树皮、破鱼网、破布、麻头等原料浸泡过后,放入石臼中,不停搅拌,直到成为浆状物。然后再用竹篾把纸浆挑起来,等干燥后揭下来就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经过他不懈的努力,才使我们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这时候的我们质量高,方便制作又很便宜,所以被普遍使用。而蔡伦也为世界的文化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为我们,历史才得以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因为我们人们,才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做工艺美,因为我们薄如蝉翼,玲珑剔透,才得以让一件件的书法绘画诠释他们最独特的模样。 之后我们又被传入世界各国,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记:我们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也是文房四宝之一。我们的贡献遍布世界各地,为人们带来了便捷和美丽。在被使用的这千百年里,我们为人类提供了卓越的贡献。而随着人类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我们纸的用途不仅仅局限于记载历史事实,绘画,书法等领域,我们更承担着技术人员的智慧结晶。在高科技的世界下承担着新的责任,为科技的发展建立了一个崭新的桥梁。 我的新的兄弟姐妹有好多呢!如:发光纸,可吃纸,防虫纸,报警纸等等,但最让我引以为傲的是中科院发明的新型高科技纸张。正所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书籍正是由一张张纸为载体组成的。但是我们最大的弱点,就是不耐火,不防水。一旦发生危险可能千百年的历史便付之一炬。年中科院研究小组发明了水火不侵的纸张,让我们这些“年事已高”的“纸”又活了起来。 正因为这一项技术的诞生,得以让我们纸有了不一样的功能:我们可以变成简易的油水分离器,还可以作为一种易清洁灰尘的图层。我们不仅能作为永久和安全信息存储的一种介质,而且能大幅度的减少对于植物的依赖,从而使得植物等宝贵的自然资源能够受到保护,减少了随意砍伐树木的现象和陆地污染的形势。 在这个突飞猛进的时代之中,我们纸也在与时俱进。在不同的领域中发挥着自己关键的作用,为人类的历史不断书写新的篇章。希望在以后的道路上,我们纸家族还能再创辉煌。 一封来自年的信 作者:何沐阳 人类: 你好。 我是一张来自年的纸。 如今,世界上只剩下我这么一张纸。哎!在我苟延残喘,即将飘散如烟之时回望我们纸的历史,真的是感慨良多。 我们纸这个大家族历经上千年,不断的繁衍生息。有“小山重叠金明灭”的金粟笺纸;有“降绡缕薄冰肌莹”的水纹纸;有“故教明月玲珑地”的宣纸;有“红酥肯放琼苞碎”的万年红纸;有“赌书消得泼茶香”的高丽纸;有“树深时见鹿”的白鹿纸;有“纯坚莹腻有百枚”的澄心堂纸;更有“犹带彤霞晓露痕”的谢公笺。而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谢公笺的前身——薛涛笺。 薛涛笺,是唐代著名乐妓薛涛制作的笺纸,又名“浣花笺”、“松花笺”、“减样笺”。李商隐有诗云:“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可见其地位之高。当年,薛涛的爱人元稹丢下薛涛便再没回来,薛涛厌倦情场,脱下一身风流,裹上一件白色道袍,黯然离去。 当时唯一陪在这位女诗人身旁的就是我啦。相传,薛涛笺是由“浣花溪的水,木芙蓉的皮,芙蓉花的汁”制作而成,专门用来誊写薛涛的小八行诗作。后来,这种薛涛设计的笺纸,原用作写诗作为诗笺,后来逐渐用作写信,甚至官方国札也用此笺,流传至今。 一抹淡淡的胭脂色,恍若大地的酡颜,上面工工整整书写着几行淡松烟似的蝇头小楷,整体看上去像是株灼灼其华的桃花,颜色极淡,是“六如”才可以形容的报春红,墨痕时而舒展飘逸,时而盘虬卧龙,似乎怕纸张颜色太浅,才特地用古典主义的青黑托住。一个发丝如瀑的红衣女子正捉着一只雪白的乳鸽,把信件绑缚到信鸽章丹色的小爪上。转眼间,扇翅而飞的一线月白色便侧转入云霭茫茫。 一页桃花,一腔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柔情。我们纸并不单单是纸,更是一种情感的媒介,一种持续的千年,已深入血脉中的媒介。而如今,我们渐渐成了一种正在湮没于历史、即将变得遥远的故事,一种正在被我们的创造者消蚀的文化印记。现在人人都在叫嚣着保护传统,守卫文化,但鲜有人懂得,真正的文化并非只是所谓的狭义上的文物,更多的是一份扎根于心的种子。 在这颗小小的襁褓中,没有对文化自然的亵渎与盲目推崇,只有沉淀下来的、刚刚好的喜爱。 因为喜爱,所以面对刺绣的血珠滚落只当做烟花绽放;因为喜爱,所以不畏剪纸时满目疮痍、遍体鳞伤;因为喜爱,所以经历京剧的默默无闻依然怀揣梦想;因为喜爱,所以甘愿在下围棋时城池尽失、挖苦嘲笑中寻找方向。 用一颗穿过血雨腥风后仍然屹立千年不倒的心去传承文化。 此致 敬礼! 世界上最后一张纸 年3月21日 -END- 文字 清和十三班蒋予涵、卢家仪、何沐阳 审核 张梦琪老师 编辑 刘锦茂妈妈 欢迎扫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a.com/mfrzp/8932.html
- 上一篇文章: 种植物习性汇总大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