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木芙蓉

HibiscusmutabilisLinn.

锦葵科木槿属

在深圳,栽培、种植的木芙蓉不多,主要在莲花山公园、荔枝公园、笔架山公园、园博园等公园可见木芙蓉的身影,并不是主要的园林花卉。

去年在莲花山公园第一次偶遇时没觉得木芙蓉的花有什么特别。碰巧第二天又去到那里,惊奇地发现昨个明明看见的是满树粉色花,今儿怎么就变成了全是白花?寻找标牌,得知这花叫“木芙蓉”,花可一天三变色,每年9~12月开花。当时就在手机日历上标注,提醒今年11月要找个离家近点的地方,以便连续观察记录木芙蓉花色的变化。

按计划还真在家附近找到了一处有木芙蓉的地点。如期前往,认真观察、拍照,但推文却一拖再拖。一是知之甚少,要查、要确定的很多;再加上自己放松自己:六十多的人了,生活除了花草还有苟且??????,何必搞得那么紧张!

慢悠悠中,心中疑惑一个个被解开,意外收获了多多!

木芙蓉原产于湖南,生山间溪畔。如今南起云南、贵州,北至河北、辽宁,种植区域非常广泛。经过长期驯化、栽培,已形成了很多栽培品种。

芙蓉,其实最早是荷花的别称。屈原《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说的就是荷花(为了理解这一句,竟然第一次把《离骚》从头到尾细细地读了一遍!)。

而木芙蓉是锦葵科木槿属植物,只因花开皎美若芙蓉出水,灼灼明艳,故称“芙蓉花”;又因生于陆地,为木本植物,又名“木芙蓉”。

大约自宋代起,”芙蓉“就已经专指木芙蓉了。

木芙蓉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m。

木芙蓉的花着生于叶腋或枝顶。单朵花一般是朝开暮枯,枯萎的残花可留株数日。由于每朵花开放的时间有先有后,常常在一棵树上看到白、鹅黄、粉红、红等不同颜色的花朵,甚至一朵花上也能出现不同的颜色。

整株上花蕊不断,花开花谢,陆陆续续花期长达3个月之久。各地花期早晚不同,在深圳从9月开始开花,花蕾不断,一直可开到12月。

据史料记载,北宋熙宁五年(年),陈襄(字述古)出任杭州太守,苏轼此时正在杭州就任通判(州府长官的行政助理)。陈襄虽比苏轼年长20岁,但两人政见相近,志同道合,互相尊重,诗词酬唱。

九月,中和堂木芙蓉盛开,二人相约赏花。陈襄先赋诗一首《中和堂木芙蓉盛开戏呈子瞻》:“千林寒叶正疏黄,占得珍丛第一芳。容易便开三百朵,此心应不畏秋霜”。苏轼以诗相和《和陈述古拒霜花》:“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于是木芙蓉又有了“拒霜花”别称。

花形有单瓣、有重瓣;花色有白色、粉色、红色或复色。

木芙蓉有一个比较名贵的重瓣品种“醉芙蓉”,也称“三醉芙蓉”。早晨初开时花为白色,中午为粉红色,下午又逐渐呈红色,至傍晚深红色则闭合枯萎。

木芙蓉(Hibiscusmutabilis)拉丁学名种加词‘mutabilis’正是“花色是多变的”意思。

图片来自网络Wikipedia

去年初识木芙蓉,今年第一次详细观察,连续三天感受“醉芙蓉”三变其色。由于条件所限,只能做个小小探究。

第一天:阴。目测早上到傍晚光照强度相差不大,温度变化不大,24-26℃。

8:38

10:40

12:52

17:35

翌日8:38

第二天:睛转多云。目测上午光照强度大于下午,温度变化不大,24-26℃。

8:46

12:39

16:04

翌日8:35

8:48

12:41

16:06

翌日8:37

第三天:睛。目测光照强度下午两点左右最强,傍晚温度最高,27℃。

8:39

10:55

12:45

15:01

17:38

翌日8:33

从连续三天的拍摄结果,大致可以看出:

醉芙蓉一天三变其色与光照强度关系不大。

在开花时节,木芙蓉花色变化与温度关系不大。

为了求证得出的结论,网上查阅国内外关于木芙蓉花色变化的研究论文,欣喜地发现刘嘉琦等人发表在《北方园艺》(11)上的论文《醉芙蓉花色变化的机理分析》的结论,与上述观察相吻合。

节选部分内容:

大多数花卉、果实的花青素合成需要光照,即属于依光型;而有些花卉和果实却不受光照条件的影响,即属于非依光型。将醉芙蓉花冠分别置于光照条件下和黑暗条件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等其他生长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无论花冠处于光照下还是黑暗中,都能够正常开放且呈红色。因此认为醉芙蓉花冠呈色属于非依光型。

......

醉芙蓉的生长适温为15~25℃,温度过低花苞无法展开或不转色。醉芙蓉花冠在15℃时花色为粉红色,当温度在25℃以上时,花色变为深红色。相反,温度低于10℃,参与花青素生物合成的酶系活性减弱,花苞几乎不开放或开放缓慢,且花色较浅。

植物的花色是由花瓣细胞中色素决定的,其中花青素是主要的呈色色素。在植物细胞液泡不同的PH值条件下,花青素使花瓣呈现五彩缤纷的颜色。

三天的连续观察结果可以推论:醉芙蓉的一日三变归根结底是花瓣细胞有关基因时空调控的结果。花开放前,细胞液里合成的只是无色的原花青素,而在开放过程中由相关基因控制合成相关的酶催化原花青素转变为花青素。随着花青素的积累,花色由白逐渐转变为粉、粉红、大红、紫红。并不是网上流传的:随着一天光照强度的增强,花青素不断积累使花三变。通俗点说:醉芙蓉花瓣里的相关基因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起了正确的作用!

久违了的搞研究的兴奋!这种感觉真好!

醉芙蓉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网上得知,有“芙蓉国”之称的木芙蓉的故乡-湖南,木芙蓉的现状有些尴尬,更多只是停留在名字上:芙蓉王(香烟)、芙蓉镇、芙蓉楼......在新湖南新闻客户端读到的一篇《芙蓉国里的芙蓉故事》,比较详细地描述了木芙蓉在原产地湖南的前世今生,感兴趣可网上搜来看看。

而在同是因木芙蓉而得名的成都,木芙蓉的境遇大不一样。成都有“蓉城”之称。关于“蓉城”的由来,著名川籍作家阿来在其著作《草木理想国》之中考证,有两种说法:一是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的爱妃花蕊夫人偏爱芙蓉花,孟昶即命百姓在城墙上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秀”,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另一种说法为“龟画芙蓉”。成都建城之初,地基不稳,累筑累圮,后来出现神龟引路,其城乃成,而神龟指引的路线恰似一朵芙蓉花,蓉城之名因此而生。阿来说,成都人民更愿接受前一种说法。年芙蓉花被确定为成都市市花,又建成全国单个园区栽植芙蓉数量最多的公园-天府芙蓉园。

说不定哪个秋天在芙蓉花开时,抛下眼下的苟且,专程去趟成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a.com/mfrzp/7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