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士居处称三径,杨万里却有个三三径,
白癜风图 http://www.xxzywj.com/tlnpx/蒋诩古代隐士的居处有“三径”之称,这来自于西汉末年蒋诩的故事。据记载,蒋诩看到王莽擅政,不愿为官,于是归隐家乡,回去后不和外人交往,只与隐士羊仲、求仲交游,他在自己院中开辟小路三条,后来人就把隐士的居所称为“三径”。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辞职,回家路上写的《归去来兮辞》里,想象自己回家后的情况,就说“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这个“三径”也是这个意思。后来读杨万里的诗,发现杨万里说自己有个“三三径”。这个“三三径”又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杨万里的私家花园,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有什么说头儿吗?他有一首诗,就叫《三三径》,诗中写到:“三径初开自蒋卿,再开三径是渊明。诚斋奄有三三径,一径花开一径行。”诗歌里说了,三径是有蒋诩初开,陶渊明是第二个,诚斋是第三个,诚斋就是杨万里自己的号。那么他就是在和历史上的两大隐士在比了。当然这个三三径也可以直接理解成一个名词,他的花园就叫三三径,他在《三三径》的诗序里说:“东园新开九径,江梅、海棠、桃、李、橘、杏、红梅、碧桃、芙蓉九种花木,各植一径,命曰三三径。”也就是说,他在自己的私家花园东园里,开了九径,分别种上九种花,三三得九,所以他给自己的花园起名“三三径”。这个名字既合于古人之意,又说明自己花园的特点。既然有媲美古人之意,自然创制此园时,他应该有了归隐的想法。那么这个三三径到底是什么时候建的呢,正好发现了杨万里有一首诗,题目就叫《癸丑正月新开东园》,诗里说:“长恨无钱买好园,好园还在屋东边。周遭旋辟三三径,只怕芒鞋却费钱。”题目说的很清楚,开建东园是在癸丑年正月,癸丑年即公元年。根据历史记载,在公元年,杨万里称病免职,从此不再任官,此时的杨万里已经是六十六岁的老人,对官场并不留恋,这才会在辞官第二年就在“屋东边”开了东园。杨万里做官清廉,他“长恨无钱买好园”也并不是故意喊穷。有这样一个地方让自己开辟,他应该是很开心的。从此后这个三三径就成了杨万里的真爱,有事没事总会走上几遭,也不顾及“芒鞋费钱”了,春天最适合来:“乙卯春日,三三径行散有感东园一日走千巡,又见龙飞第一春。桃李成阴侬已老,江山依旧岁还新。穿花蹈影浑无日,隔径闻声不见人。学省同寮各星散,白云珍重伴闲身。”一天来一次不够,还得走千回。他在这里感受四季变化,欣赏春光,看花听鸟,又在这里感叹人事。下过雨了,天晴了他会来:“雨后步东园晴缫金线不胜垂,寒勒青针未放齐。拄杖能言忽相报,三三径里已无泥。”到这里看看柳丝,拄着拐杖,雨过天晴,路上也没有泥了,好走多了。雨后有了美景自然更得去了:“雨霁看东园桃李,行溪上,进退格药里关心正腹烦,强排孤闷到东园。行穿一一三三径,来往红红白白间。绕树仰看浑不见,隔溪回望不胜繁。村村桃李家家柳,脚力酸时坐看山。”题目里的进退格,说的是诗歌的格式,这里不再讲了。反正他是走在小溪边,看着红红白白的桃李花,看着绿柳依依,便能排遣掉不少的烦闷,虽然身体不好,也不觉得了,一直走到腿酸了,还要坐下来,和山来个“相看两不厌”。桃李是这里花之主角,杨万里自然不能坐任好花就这么凋谢的。“辛酉正月十一日,东园桃李盛开千万重山见复遮,两三点雨直还斜。行穿锦巷入雪巷,看尽桃花到李花。”有雨也不要紧,可别太大,有那么两三点,正适合去游玩,自己穿锦巷入雪巷,一直看到桃李花尽,不能浪费一天。杨万里除非病了不能来,只要身体一好,就惦记这里了:“初夏病起晓步东园二首病起乌藤强自扶,三三径里晓晴初。莺声只在花梢近,行去行来不见渠。低枝碧李压人头,过雨黄梅满道周。红日漏云初试暑,绿阴酣露已偷秋。”这是初夏,刚刚病愈的杨万里终于忍不住,拄着拐就到了东园的三三径,听着花枝上的莺啼,看着这里的雨后黄梅,赏着这里的低垂的李枝,看到天空的漏云红日,他明白夏天来了,秋天不会远了。似乎杨万里心情还没有彻底好转,还是在感叹已年老。有这个好地方,不仅自己来,也得和老朋友共赏之。这不是杨万里的诗人朋友周必大在某年三月三上巳日就来了,有诗为证:“上巳访杨廷秀赏牡丹于御书匾榜之斋其东园仅一亩为术者九名曰三三径意象绝新杨监全胜贺监家,赐湖岂比赐书华。四环自斸三三径,顷刻常开七七花。门外有田聊伏腊,望中无处不烟霞。却惭下客非摩诘,无画无诗只谩夸。”这题目够长,分明是个小序了,不过这样倒也说得很清楚明白,他是来欣赏牡丹的。这个题目也告诉我们东园的位置,在皇帝给杨万里御题诚斋匾东边的园子,面积有一亩,有九部分,顺便还夸了一句“意象绝新”,这的景色还“有点意思”。诗里还把杨万里和贺知章比,杨和贺是老乡,贺被赐镜湖一角,杨被皇帝赐字,都够有面子。自己还惭愧面对这里的美景,不能像王维一样,既写诗又画画,还自谦只能胡乱夸几句。这些话真不像周必大的名字,一点不自大,倒是很谦虚的。还有一点需要说明,杨万里的三三径是不是建于癸丑年,我不敢确定。杨万里的老朋友吴芾也有一首《三三径》诗,可是吴在年就去世了,这样就有个问题,吴的三三径是杨万里的还是自己的。他的诗歌说:“种成松竹与江梅,杖履相过日几回。莫谓个中三友足,也须更许老夫来。”这首诗写三三径里有松竹梅这“岁寒三友”,自己很喜欢这里,经常拄杖而来。而说这三友,也应该有更深层的意思。他的这首诗里的三三径,很像是自己的。那么三三径这个词不是杨万里发明的,此前或许就存在了吧,这个需有能力的人去细心考证了。杨万里有三三径,后来有人又弄出一个十二径,南宋的朱继芳写过一首《陈令君增诚斋三三径为十二径次韵》:“四家三径各风流,今古悠悠貉一丘。拍瓮新篘浮腊腻,绕堤老柳弄春柔。日边黄纸催人去,霞外山听鹤留。若问西畴蓑笠事,合还陶令一孤舟。”这个陈令君我也不知道是谁,难道是陈必复,我也不清楚。反正这个陈令君又在杨万里三三径的基础弄出了个十二径,诗里说的很好,“四家三径各风流”,都风流去了,但也幸亏没有再见后人继续风流下去,不然到现在一万径都要有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a.com/mfrzp/11816.html
- 上一篇文章: 霜降草木秋风万里芙蓉国,金为衣兮菊为裳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