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治白癜风的办法 http://m.39.net/pf/a_4633637.html 寒露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戊;太阳到达黄经°;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丝丝寒意。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广大地区已从深秋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古籍来源 元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作品中的意思是寒露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晨露冷,快要凝结了。古人将寒露作为寒气渐生的表征。“寒露”节气之后,热气消退,寒气渐生,天气渐转寒,常言道“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我国古时曾使用的“平气法”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过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气温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原因,气温下降日期或有所推迟。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与南方秋色迥然不同。 物候特征 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在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寒露节气过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寒意,空气较为干燥。寒露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原因,以上日平均气温或有所偏差)。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南方秋色迥然不同。北京大部分年份这时已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北部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开始降雪。 寒露到达,你便可以隐约听到冬天的脚步声了。寒露节气一般与重阳节在时间上相近,寒露后有登高之俗。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季秋,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寒露的习俗有很多,有农谚是这样说的: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另外,寒露时正是金秋十月,很多地方还有赏枫叶的习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就是这个季节的习俗。每年都有很多人去香山看红叶,香山红叶很有名,漫山遍野的红叶特别漂亮。不过寒露节气还没有红枫叶,红枫叶到了暮秋时节才有。 关于寒露的饮食,民间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寒露过后,软糯的柿子成熟了,其所含的维生素及糖分要高出一般水果一到两倍。但大家要注意,柿子最好不要和高蛋白食物及高矿物质的食物同时食用,特别是螃蟹、虾、牛奶等。 古诗词,谚语 古诗词: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唐·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王安石)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 逆知后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 《池上》(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玉蝴蝶》(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故人何,烟水茫茫。难忘。 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败荷鹡鸰图》(唐寅) 飞唤行摇类急难,野田寒露欲成团。 莫言四海皆兄长,骨肉而今冷眼看。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贵谷子) ???红叶深?秋凝景象,蝉噤荷残偶见霜。 晨早洦塘腾雾气,袅袅轻盈舞?逸上???。?? ?清宵寒露滴,白昼野云隈。——出自修睦的《三生石》。 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出自柳宗元的《巽公院五咏》。 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出自王昌龄的《送十五舅》。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出自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出自韩愈的《木芙蓉》。 ??????? 谚语:???????? 大雁不过九月九,小燕不过三月三。 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 寒露时节到霜降,种麦莫慌张;霜降到立冬,种麦莫放松。 品种更换,气候转暖,寒露时节种上,也不算晚。 早麦补,晚麦耩,最好不要过霜降。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蒋婉和 校对:肖逸 一审:胡小妹 二审:刘筱霓 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a.com/mfrpz/5830.html
- 上一篇文章: 广州人的粤语全部识讲唔识写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