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花海芙蓉彝家风情村,远方的客人请你来
导读芙蓉村位于宣威市东部的东山顶上,坐落于东山镇西边,距离城区18公里,距镇政府驻地马场14公里,属少数民族村,该村有户人,其中彝族人口人,占总人口的8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乌蒙山上“一枝花”,东山顶上大氧吧芙蓉村地处乌蒙山系东山之巅,地理风貌特殊,四周群山环抱,中间地势平坦,在宣威是最早迎接朝阳、最晚送走夕阳的村寨,具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景区景点众多且十分独特,有很多民俗风情在此积淀,有明清时代的土司文化,有鬼斧神工的奇山异石、有以杜鹃花为主调的万亩花海、万亩丛林,村中有载入名木保护的芙蓉树,该村因此树而得名,被誉为宣威城市的“后花园”,乌蒙山上“一枝花”,东山顶上大氧吧。芙蓉彝家风情村建设芙蓉村按照“打民族牌、谋富民策、建和谐村”的总体思路,通过项目带动、企业捐资、群众自筹等方式,整合项目,着力建设“彝族民居为主调、山水风光为基调、彝家风情为特色”的芙蓉民族特色美丽村寨。主要建设内容有: 一是道路建设。硬化主干道1条长米,硬化支干道2条米,新建大龙树小桥一座。 二是村民活动中心建设。建活动广场平方米,活动室建筑面积平方米,建平方米球场1个,建老年运动地掷球、门球场1个,新建传统斗牛场一个,建彝族文化墙一道。 三是村容村貌建设。修排水沟3条,总长米,栽植行道树棵,安装太阳能路灯30盏,建公厕4个、垃圾池4个。 生态与人文建设并举芙蓉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财政奖补资金万元,带动村民筹资、捐资及投劳折资43万元,镇村集体投入资金万元,企业捐资67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及村容整治;整合项目: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补助、安居工程补助、农村房屋维修加固补助、群众自筹,进行安居工程建设和特色民居改造。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芙蓉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彝家风情村美丽乡村建设成效一是彝族文化得到有效弘扬。芙蓉村建有各民族共享的芙蓉彝族文化活动广场、斗牛场、停车场、祭祀龙树场所等。每年农历6月24日举办火把节,周边各族同胞欢聚节日盛典;有彝族牛角、彩带、虎头等彝族文化元素;《芙蓉彝家请你留下来》等5首民族歌曲被广泛传唱;有30余人的业余文艺演出队,参演的彝族歌舞《打起灯笼跳起脚》和《欢乐的火把节》在曲靖市第三届少数民族歌舞乐展演中荣获金奖,并被列入宣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俗文化多姿多彩,有批判“姑表舅优先”婚俗,嫁娶时的对歌、接送喜神、摆押席宴、拜谢厨师、穿鞋子、泼水等习俗,有唱孝歌、跳脚、祭拜、举火把转场、掏羊心、摇丧棚等丧葬习俗,有祭龙树祈求风调雨顺、吉祥平安民俗。二是村庄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芙蓉彝寨有优美自然风光,主要有万亩生态地质公园、罗果大山洞、大小龙树、芙蓉树、万亩花海、森林公园(天然氧吧)等,有开发民族文化和生态旅游产业的潜力。 三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推广科枝措施,发展种养殖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经济,推广良种良法、马铃薯双垄高墒栽培技术,发展特色产业,发展魔芋、牛蒡、高寒山地蔬菜种植,有养羊专业户20户,养猪大户3户,年出栏生猪头、黑山羊只。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实施,使芙蓉村成为生态更优美、民族更团结、社会更稳定、经济更发展、特点更鲜明的美丽村寨。(李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a.com/mfrpz/4362.html
- 上一篇文章: 好消息芙蓉这所学校成省级试点看看是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