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芙蓉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在位于原衢县上宇乡鱼头塘村的衢县上宇乡初中读书。我家在上宇乡石塘背村,学校距离我家四公里左右,村头隔着一条叫江山港的河流。 我家边上的江山港 在以水运为主的古代,这条河曾是繁忙的交通枢纽。明未清初著名文学大师李渔,就多次随经商的父亲往来经过这条河流,对邻近的针灸大师杨继洲的故乡六都杨村有着“日里千人朝拜,夜里万盏明灯。笙歌锣鼓不绝,名伶花旦头等。”的描述,还以此创作了章回小说《连城壁》,后又改编成戏曲《比目鱼》。 我家边上的江山港当时还处于懵懂少年的我,对这块曾经繁荣过的土地和拂过炫丽文风的河流却无从知晓。只是在每天凌晨微微朦亮时,带上母亲准备好的午餐---装着大米的铝饭盒和装着咸菜的搪瓷杯,一路小跑的奔向渡口,生怕错过了航船摆渡时间而迟到。 原衢县上宇乡初中校园一角学校不大,整体围墙包着二十来亩地的样子。校大门旁有一间传达室兼小卖部,除了卖些文具作业本之外,还经常现炸现卖着让我口水直流的油炸粿。沿着大门往里走上二、三十米,二幢三合院结构形制的教学楼前后布置着,总共十几间教室,是六、七十年代常见的单层大瓦房建筑。红砖红瓦,白灰嵌缝,虽简洁朴素,却也窗明几净。 在我读初二时,学校有初一4个班,初二3个班,初三3个班,近名学生,当时的学校校长是朱友贤、副校长朱云福、教导主任许家燮。校园里的芙蓉树校园里的树并不多,只有零零星星分布着一些高大挺拨的水杉,几株枝繁叶茂的法桐,还有寥寥无几的一些小乔木,花灌木。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两幢教室楼之间矗立着三株木芙蓉树,约三米多高,丛生着的主干一段一段的向上分叉着展开,整个象一把把撑开着绿油油的大伞。 早晨的时间总是非常紧张,一到学校首先是淘米蒸饭,然后冲进教室开始早读。此时语文老师钱月英早己站在讲台上,用眼光静静的看着每一个进入教室的同学。她年大学毕业分配在另一所中学工作,后来调到上宇乡初中教书,有着城里人特有的白晳透红的肤色,戴着眼镜,扎着马尾巴,走起路来头发一甩一甩的。平时不喜欢管闲事,但上起课来却非常认真,朗读课文时总是声情并茂,全身心的融入到文章描述的境界当中。以至于个别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同学动作越来越大,影响了课堂纪律。这时她便会厉声呵斥,火大了还会夹杂出几句“城里腔”,当然这并不是常有的事,是我见到过她教学过程中最严厉的时刻。 最严厉的莫过于班主任朱水仙老师了,正如她所教的数学一样,平时非常的严谨严肃,很少能见到她有笑容,犀利的眼神扫一眼都能让那些捣蛋鬼战战競競。这也是我不敢迟到,不敢学习偷懒的原因。但严厉总是好的,天生对数学有缺陷的我,也几乎能达到逢题必解的程度,甚至一见到数学题时有了一种解题欲望的冲动。 这样的班主任,自然会得到校领导的赞扬和重视,朱水仙老师在一次腿部骨折受伤时,依然拄着拐杖坚持上课。当时的学校副校长朱云福就主动兼任我们的班主任,以减轻朱水仙老师的日常管理负担。朱副校长是校领导当中最年轻的,只有二十四岁,阳光帅气,温文尔雅,是我们初二3个班的物理老师,教学有条不紊,通俗易懂,能让人很快的融会贯通,对物理这门学科也有了满满的自信。可是在一次平时测验考试中,却闹出了笑话。拿到试卷的我迅速沙沙做完所有题目。而我的同桌,一个极有体耐力的长跑健将,见我如此的拿手拈来,干脆在一旁直接抄将起来。结果卷子批复后我只得了98分,而他得了满分。这件事虽然让我一度小郁闷过,但很快被芙蓉树下快乐的课余戏耍给冲散了,被英语当中“youispig”等自创的洋文给乐笑融化了。 我最终还是见到了朱水仙老师的笑容,那是她带着我们去湖南镇乌溪江库区春游。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如同锦霞般的怒放着,清新的春风扑面而来。她大声的告诉我们,这是徐以新的家乡,那天她脸上一直洋溢着幸福灿烂的笑容。我还听到了朱云福副校长激情奔放的演说,那是我们学校老教导主任许家燮(一位曾经的四明山游击队员)退休告别大会上的感人瞬间。那些爱与传承,也开始在少年的心中萌芽……。 每年校园外的稻谷开始金黄遍野,橙红色的桔子压满了技头时。校园里的芙蓉也开始依次打开花蕾,绽放出芬芳。从洁白到微红,再淡红到艳红,朵朵硕大,团团锦簇,布满了树梢枝头。在秋风中摇曳着,像一片片舞动的彩云。而此时的我坐在窗内的教室中,看着窗外芙蓉映衬着蓝天白云,在钱老师抑扬顿挫的朗诵中,更让我认识了鲁迅,知道了藤野先生,看到了绯云一般的樱花……。那一切,在一个少年的眼中,无疑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 多年以后,我成为了一名园林工程师。对木芙蓉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木芙蓉适应性非常强,极耐瘠贫,随意剪下一条技干插入土中就能生根发芽,当年就能开花。花大艳丽不亚于牡丹,可净化空气,花、叶、技、根均可入药。花开时间从初秋至初冬,有些直至霜雪冻伤了枝条才肯进入冬眠,来年又可顽强的萌芽开花。是少有的秋季观花树种,更是一种极具奉献精神的树种!自古以来文人雅士无不赞叹她那似菊迎霜的高尚品格。 自年离开上宇初中,上了高中后,我随父亲进了城里,再也没有去过上宇乡初中,再也没遇见过钱老师朱老师他们。我离开上宇初中的几年以后,上宇初中师生全部并入廿里镇初中,学校就没有了。但见到芙蓉花开时,总是会想起那段曾经的光阴。每当有昔日的同窗向我讨教院子里栽什么树时,我都会让他们栽上一株芙蓉,用那种顽强的、朴实无华的信念,把爱传承下来,让文脉延续下去…… 不清楚上宇乡初中那几根木芙蓉现在长得怎么样?真想再去看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a.com/mfrpz/4296.html
- 上一篇文章: 高山云雾出好茶,自古芙蓉出贡茶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