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180509/6223398.html

二十四节气

袅袅凉风动

凄凄寒露零

02:24

视频

光明日报

寒露

寒露

年10月8日星期五

农历九月初三

寒露,是一场从凉爽到萧瑟的过渡,一次从秋天向冬天的进发,一个透着寒意却多姿多彩的日子。此时节,空气里有凉凉的桂花香和寥落的虫鸣,大地上的一切讯息,都随斑斓的落叶齐齐地指向了深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不同于白露的暑消微凉,也不似霜降般寒气更甚,寒露过后,昼渐短,夜渐长,凝露成霜,寒意愈盛。

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清,少雨干燥;北方深秋已至,露重夜凉,冬寒初露。“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在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

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

关于寒露,史书中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

此时的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也更多,原先地面上晶莹的露水将凝未凝,皎白成霜,带有点点寒意,故名。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伴随“寒露”而至的浓浓秋意,北方层林尽染,南方蝉噤荷残,正是最为五彩斑斓的深秋时节。

犁桥田原秋色

寒冷露HanLU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寒露三候

一候

鸿雁来宾

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通書》中“来宾”作“来滨”。滨,指水际。

二候

雀入大水为蛤。

深秋天寒,古人以为海边出現的蛤蜊是雀鸟变化而成。

三候

菊有黄华

草木皆华于阳,独菊花于阴,菊花正浓时。

寒露诗词

《池上》

唐·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袅袅的凉风吹动,凄冷的寒露凝结。花衰荷破,凉风习习,入眼处都是一片衰败的景象,只觉梦醒秋凉。自此,告别了秋高气爽、秋明空旷,白日将变得幽晦,天寒夜长,秋残如血的季节到了。

《寒露》

现代·左河水

天高昼暖夜来凉,草木萧疏梧落黄。

昼享菊香播小麦,夜尝梨贝养脾肠。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唐·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露净万物,真是好看!不要嫌烦,等到天亮了,露水干了,再想看就难了,“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宋·王安石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

逆知后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

诗人王安石在庭院散步,一阵风来,丝丝生冷,马上夹紧了衣衫。他想到了远方的朋友冲卿,“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不知他是否有加衣,不知有没有好好保重自己呢?

《木芙蓉》

唐·韩愈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

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寒露丛中,残荷亭亭,这样的景致别有一番风味!

有人偏爱于春暖花开,有人钟情于夏日艳阳,有人陶醉于秋高气爽,有人执着于冬雪素裹。其实,仔细想来,人生何处无风景呢?“留得残荷听雨声”在懂的人眼里,也是美不胜收。

《芙蓉亭》

唐·柳宗元

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

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

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

尝闻色空喻,造物谁为工?

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钟。

寒露时节,凉气加重,最暖心的事,莫过于会有人叮咛,添衣加被。

图片

旅游博主:背包客的笔记

二十四节气中,“寒露”二字最是冰清玉洁。寒露之后,雨季的喧嚣归于宁静,烈日的火热归于萧瑟,露寒而冷,繁华不再。

在这样的景致里,漫步在老街闲看花开花落,年年依旧。赏天边云卷云舒,去意无留。拥秋入怀,清露濯心,人生才会少几分匆忙与浮躁,多一些从容与淡定。

深秋的枫叶

如天边流霞

不需彩笔浓墨

便装点出秋的浪漫

托起秋日梦幻

一树树红叶

在秋风中舞姿曼妙

婷婷袅袅,仪态万方

浓浓秋意

便缱绻成悠长的牵念

放逐于流年记忆的点滴

如漫山红枫

入眼成诗,入心为情

我在如诗的深秋、定睛如画的犁桥老街等你

犁桥老街照片(左右滑动)「梦里水乡大美犁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a.com/mfrjz/9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