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挂号 https://m-mip.39.net/czk/mipso_9192457.html
廉州杂诗其九

〔清〕屈大均

屈大均(~),字介子,一字翁山,号泠君、华夫、骚馀等。番禺人。少随师抗清,败走肇庆,南明永历帝将授官,以父病归。削发为僧,法名今种,字一灵。仍秘事抗清。事泄返初服,避走塞上。遗民终身。工诗,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在清初遗民中与顾炎武、吴嘉纪分鼎三足。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道援堂集》。

汉代经营地,今馀蔓草长。

军无新息将①,女作麋冷②王。

烟重鸢频堕,霜高桂自芳。

越州③城下水,流尽泪汤汤④。

〔注释〕

①军无句:马援事迹详见前注。

②麋冷:古县名。征氏姐妹出生在交址郡麋泠县。建武十六年,征氏姐妹在喝门举兵,攻取交趾,九真、日南、合浦等地蛮夷纷纷响应,汉朝太守苏定逃往南海郡。建武十八年,光武帝派伏波将军马援等南征交址。次年五月,马援击败二征,并在当地兴修水利,安抚民心。建武二十年,马援回军,功封新息侯。

③越州:南朝宋泰始七年置。南朝梁移治合浦县。隋大业初改为禄州,寻改合州。唐武德五年改合浦郡为越州,贞观八年改为廉州。

④汤汤:水流盛大貌。《诗·卫风·氓》:“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马留辞其一

〔清〕屈大均

山留铜柱水铜船,新息威灵在瘴天①。

终古马留②称汉裔,衣冠长守象林边。

〔注释〕

①军山二句:马援事迹详见前注。

②马留: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境异》:“马伏波有余兵十家不返,居寿洽县,自相婚姻,有二百户,以其流寓号马留。衣食与华同。”

九日署中作

〔清〕冰玉堂

冰玉堂,清代女诗人,邵光胤之母。邵光胤顺治十年任息县县令,冰玉堂随之卜居息县。

客里逢佳节,离思增白头。

凭高孤障①出,极目乱云流。

宦邸②清如水,征鸿③声带秋。

黄花照尊酒,藉尔散人愁。

〔注释〕

①孤障:孤立的屏障。元尹廷高《钱塘怀古》诗之一:“江上怒涛空拍岸,海门孤障自横秋。”

②宦邸:指息县县衙。

③征鸿:即征雁。南朝梁江淹《赤亭渚》诗:“远心何所类,云边有征鸿。”

摘菊限韵

〔清〕冰玉堂

秋色清如许,应怜陶令①家。

闲情同吏隐②,无意问春花。

远岫③收余翠,平林散暮霞。

高怀何所系,是处足生涯。

〔注释〕

①陶令: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②吏隐:谓不以利禄萦心,虽居官而犹如隐者。唐宋之问《蓝田山庄》诗:“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

③远岫:远处的峰峦。宋曾巩《池上即席送梁况之赴宣城》诗:“远岫烟云供醉眼,双溪鱼鸟付新诗。”

来山楼①落成

〔清〕耿山客

耿山客,光州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

读易时还理素琴②,楼高十里见遥岑③。

身依云气环星斗,界指淮流辨古今。

茗碗闲容岚影④入,书床不受暑烟侵。

漫言信美非吾士,来者谁忘肯构⑤心。

〔注释〕

①嘉庆《息县志》:“来山楼,县城南。耿山客有诗。”

②素琴:是与晋代的陶渊明相关的典故。《宋书·陶潜传》:“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③遥岑:指远处陡峭的小山。唐韩愈、孟郊《城南联句》:“遥岑出寸碧,远目增双明。”

④岚影:山间的雾气。此指雾气笼罩的濮公山。

⑤肯构:建造房屋,营缮。《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

浴佛日濮山遇雨,晚憩塔院剧燕

〔清〕耿山客

偶为寻山郭外行,沧浪①过水愿同听。

风声送客千樯②动,草色依人两岸青。

伶剧能通高士传,招提③足拟醉翁亭。

归来更不烦灯火,凉月携来遍晚汀④。

〔注释〕

①沧浪:古水名。借指青苍色的水。明高棣《题台江别意饯顾存信归番禺》诗:“沧浪浩荡杳难期,此别重逢又几时。”

②樯:帆船上挂风帆的桅杆,引申为帆船或帆。

③招提:寺院的别称,此处借指塔院寺。

④汀:指淮水边的平地,小洲。

大慈寺①

〔清〕邵光胤

邵光胤,字蓼三,浙江富阳人。顺治九年()壬辰科进士,十年任息县县令,顺治十五年主持修撰《息县志》。

一声清磬露华②晞③,贝叶香生静可依。

寺倚荒城云覆树,池临藓径翠沾衣。

岸风动水鱼初上,楼雪栖寒绿未肥。

偶入禅林万念寂,坐看凉月到渔矶④。

〔注释〕

①大慈寺:明清城区寺庙。嘉庆《息县志》:“大慈寺,县治东,南北十八丈五尺,东西十六丈三尺。永乐末建,正统、宏治间修。隆庆六年知县赵如昆、万历四年署县通判翁朝辅、天启五年署县教谕张国臣重修。”

②露华:露水。唐李白《清平调词》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③晞(xī):干,干燥。

④渔矶:可供垂钓的水边岩石。唐戴叔伦《过故人陈羽山居》诗:“峰攒仙境丹霞上,水远渔矶绿玉湾。”

古息行

〔清〕邵光胤

癸巳春,余始任息令。邑旧有三万口,经乱后仅存一千三百有奇。井里丘墟,人烟寥绝。到官甫数月,军兴、河工络绎麕至,至期辄办。俄顷,前署邑者报垦溢额、徭役,率倍他邑,而督垦之使复按额坐派。迨考功法行诸,使檄催无宁晷,辄以谪罚为儆。嗟乎!事必先期民且失错,事或后期动多见尤,等过也。将终守吾拙,俟命而已。地以息名自周初,迄兹未或改也。作古息行纪之。

周初始封君,息社传今兹。四百四十年,犹称姬姓儿①。贾公始作令,又见乳哺时。生男名贾子,邑望久著斯②。是气所递禅,终无悬绝期。天帝偶假寐,豺虎失禁持。吞噬不择人,聚落只孑遗。邑地滨淮北,赋与淮南差。当年失除荒,徭役倍邻规。师行竟南服,铁骑纷若驰。征求更蝟集③,朝令夕嫌迟。大河忽奔决,璧马实漏卮④。车柳压周道,于役千里疲。兴屯令严急,按籍课新菑⑤。不计额重轻,惟蕲⑥副所司。期会稍尔纾,谪罚旋相随。嗟此疮痍馀,喘息仅如斯。如彼乌将雏,初羽幸勿劘⑦。如彼木方芽,微蘖⑧慎毋摧。几欲重催科,见辄心生慈。既号称子民,未忍漠视之。忆昔贾父称,顾名徒增悲。荣名人竟趋,民命天独靳。天人各有意,今古将安施。司牧务长养,锲刻失所剂⑨。迂者甘守拙⑩,耻为荣辱移。世推赫赫名,醇朴或以漓。亦云闷闷者,去后恒见思。得失未甚远,聊复遂吾私。曾闻阳亢宗?,政拙姑自嗤。畴昔元次山,舂陵感赋诗?。先民有正训,长者终可师。

〔注释〕

①四百二句:指息侯国自周初分封至为楚所灭,历四百四十年。

②生男二句:贾父即贾彪,曾任新息长,革除溺婴旧俗,时息人生男名为“贾子”,生女名为“贾女”。

③蝟集:即“猬集”,此处指当时军兴、赋税、徭役多而杂。

④漏卮:本指底上有孔的酒器,此处感慨生民不堪重负。《淮南子?泛论训》:“今夫霤水足以溢壶榼,而江河不能实漏卮,故人心犹是也。”明张居正《寿襄王殿下序》:“江海虽大也,以奉漏卮,则没世不能取盈焉。”

⑤新菑:初耕的田地,此处指按籍征收田赋。

⑦初羽句:初生幼禽不宜摧劘。

⑧微蘖:指树木长出新芽。

⑨锲刻句:此处指苛政猛于虎,于社会民生易失其调和。

⑩守拙:安于愚拙,此处指为政不扰民,注重休养生息。宋欧阳修《辞宣徽使判太原府札子》:“大抵时多喜于新奇,则独思守拙;众方兴于功利,则苟欲循常。”

?曾闻句:唐德宗时期,道州刺史阳城“亢宗”,看到历年进贡矮奴甚为愤怒,他上疏陈述了历年因贡矮奴给道州人民带来的无尽苦难,要求皇帝免除这项陋规。唐德宗看后遂同意停止当地土贡。

?舂陵句:唐广德元年(),元结受任道州刺史,次年五月来到任所。道州原有四万多户人家,几经兵荒马乱,剩下的还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人民困苦不堪,而官府的横征暴敛却有增无减。元结目睹民不聊生的惨状,有感而写了《舂陵行》,并在任所修建民舍、提供耕地、免减徭役。

九日署中作

〔清〕邵光胤

寒城①一以眺,霜气到峰头。

政拙尤将母②,心闲欲漱流③。

疏林时送澹④,瘠土幸能秋。

二季萸尊冷⑤,因风动远愁。

〔注释〕

①寒城:《文选·谢朓〈郡内登望〉诗》:“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吕延济注:“秋气寒而登城上,故云寒城。”

②政拙句:邵光胤任息令时,其母冰玉堂亦随之前往。

③漱流:谓以流水漱口。用此处借指诗人歆慕隐居生活。晋陆云《逸民赋》:“杖短策而遂往兮,乃枕石而漱流。”

④澹:水波纡缓的样子。

⑤萸尊:借指茱萸酒。尊,盛酒器。明张居正《九日宴汪年兄宅得清字》诗:“未嗟万里长为客,坐对萸尊笑语清。”

集兴国寺小憩塔院

〔清〕邵光胤

犹存一塔倚遥天,堤远蒹葭①翠欲连。

祗树②筠③深将一色,禅灯慧寂自千年。

云横浮弋④岚光动,雨过长淮日影悬。

客散鸣驺归路暝,惟余清磬破苍烟。

〔注释〕

①蒹葭:蒹指没长穗的荻,葭指初生的芦苇。《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②祗树:即祗树园,简称祗园,在古印度舍卫城,与王舍城的竹园同为释迦牟尼时代的两大精舍之一。此处代指兴国寺。

③筠:竹子。

④浮弋:即濮公山。

登濮山

〔清〕邵光胤

渐入层峦势欲浮,振衣霄汉①揖同游。

云藏古洞花间出,风引飞泉树杪②流。

千嶂翠微摇落日,万家禾黍动清秋。

渡头雨后苍葭③湿,满袖烟岚④晚未收。

〔注释〕

①霄汉:本指天空。此处喻遥远,高远。宋王安石《致仕虞部曲江谭君挽辞》:“它日白衣霄汉志,暮年朱绂水云身。”

②树杪:树梢。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诗:“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③葭:初生的芦苇。

④烟岚:山林间蒸腾的雾气。唐宋之问《江亭晚望》诗:“浩渺浸云根,烟岚出远村。”

来山楼

〔清〕邵光胤

南来山色远当楼,空翠①迎人澹欲流。

晓角②吹云开霁景,宵钟催月静深筹。

雁归浅渚③楚天碧,风满平林梁苑④秋。

燕雀不知陵谷⑤改,犹依戍火宿城头。

〔注释〕

①空翠:指对面濮公山青色的潮湿的雾气。唐王维《山中》诗:“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②晓角:报晓的号角声。唐沈佺期《关山月》诗:“将军听晓角,战马欲南归。”

③浅渚:指淮河水中小块陆地。

④梁苑:西汉梁孝王所建的东苑。故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园林规模宏大,方三百余里,宫室相连属,供游赏驰猎。梁孝王在其中广纳宾客,当时名士司马相如、枚乘、邹阳等均为座上客。此处为借指。

⑤陵谷:比喻自然界或世事巨变。唐韩偓《乱后春日途经野塘》诗:“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读太常黄公传

〔清〕邵光胤

至今生气凛犹存,列柏萧森①拱墓门。

执法一身徇谏草②,传家七世答君恩。

钱清③春雨留车辙,淮浦秋风荐藻蘩④。

禾黍⑤不堪凭北望,犹悬姓氏照乾坤。

〔注释〕

①萧森:指松柏茂密阴森貌。宋司马光《又和董氏东园桧屏石床》:“密叶萧森翠幕纡,蹔来犹恨不长居。”

②谏草:见前注。

③钱清:指黄绾二钱太守之典,详见前注。

④藻蘩:泛指生长在水中的植物,亦借指华丽的文彩、文辞。

⑤禾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以“禾黍”为悲悯故国破败或胜地废圮之典。诗人此处寄托对黄绾的感怀和敬仰。

兴国寻幽

〔清〕邵光胤

春入平芜①碧草萋,偶随胜侣到招提②。

远山岚影③云边霁,曲径苔痕雨后齐。

竹露生香清磬出,蘋光泛绿野凫④栖。

晚来月色延空翠⑤,遥送钟声过院西。

〔注释〕

①平芜: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唐李山甫《刘员外寄移菊》诗:“秋来缘树复缘墙,怕共平芜一例荒。”

②招提:见前注。

③岚影:形容山间雾气缭绕。

④野凫:野鸭。宋梅尧臣《东溪》诗:“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⑤空翠:指青色的潮湿的雾气。唐王维《山中》诗:“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广丰浸碧

〔清〕邵光胤

空碧①泓然入望收,长堤虹偃蓼花洲②。

远山过雨清如拭,潦水③归墟天共浮。

云树四垂堪入暮,烟波千顷自生秋。

荒原何处寻遗迹,片石应同岘首④留。

〔注释〕

①空碧:指澄碧的天空。五代齐己《自遣》诗:“云无空碧在,天静月华流。”

②蓼花洲:指开满蓼花的河陂陆地。唐柳宗元《田家》诗三首之三:“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绿。”

③潦水:雨后的积水。唐王勃《滕王阁序》:“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④岘首:山名。即湖北襄阳县南的岘山。唐孟浩然《送韩使君除洪府都督》诗:“岘首晨风送,江陵夜火迎。”

古息含烟

〔清〕邵光胤

遗封千载倚淮湄①,古庙依然栖断碑。

伏腊②偏悲墟社日,冠裳共忆锡圭③时。

数家篱落寒烟积,满目蘼芜④野火吹。

燕麦⑤兔丝村鼓会,甘棠犹系昔年思。

〔注释〕

①淮湄:指淮河岸边。

②伏腊: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死,并葬黄石,每上冢伏腊,祠黄石。”

③锡圭:珪,古代诸侯朝聘时所执的玉制礼器。帝王封爵授土时,赐珪以为信物。后泛指授以高官重爵。

④锡圭:草名。芎藭的苗,叶有香气。《山海经·西山经》:“﹝浮山﹞有草焉,名曰薰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疠。”

⑤燕麦:植物名。野生于废墟荒地间,燕雀所食,故名。子实亦可用以救饥。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序:“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

仙洞灵湫

〔清〕邵光胤

洞中开灶久微茫①,共说仙家日月长。

茅屋数椽松竹冷,苍虬②百尺水云香。

岩前花影摇清昼③,树里泉声挂夕阳。

鹿径④荒烟人迹少,何须方外觅元霜。

〔注释〕

①洞中句:“仙洞灵湫”本为古息十景之一,仙洞即濮公洞。后来改称八景,裁去“仙洞灵湫”和“玩花吊古”二景。

②苍虬:形容树木盘曲的枝干。

③清昼:指白天。宋杨万里《题望韶亭》诗:“峄山桐树半夜鸣,泗水石头清昼跃。”

④鹿径:形容常有麋鹿出没的小径。

九日署中作

〔清〕汪舫

汪舫,清顺治年间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

一日琴尊①共,相看渐白头。

异乡因菊醉,故国寄烟流。

水澹川原②暮,风高天地秋。

遥城闻雁过,空砌几花愁。

〔注释〕

①琴尊:亦作“琴樽”。琴与酒樽为文士悠闲生活用具。唐陈子昂《群公集毕氏林亭》诗:“默语谁相识,琴樽寄此窗。”

②川原:河流与原野。唐陈子昂《晚次乐乡县》诗:“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秋日登濮山

〔清〕周煌

周煌,武进人,清顺治年间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

每到秋来思更清,偏于登眺最关情。

石临淮水①寒相接,树带城烟翠欲迎。

驯鹿②傍篱窥客过,野樵归洞看云生。

游情莫道来仙迹,只为观山也合行。

〔注释〕

①石临淮水:指濮公山临近淮河。

②驯鹿:鹿的一种。一般肩高一米余,雌雄都有长角,蹄宽大,尾极短,善游泳,性较温和。人类驯养已有千余年历史。俗亦称“四不像”。

秋日登濮山

〔清〕毛匡国

毛匡国,字共武,号振夏,清代息县人。遁迹,筑木石居,诗酒徜徉,劝人为善,有古王彦方风。生平著作甚富,有《梅屿寄言》等集。年七十三卒。

西来爽气淡秋山,树底飞云手可攀。

绿野旋开田二顷,黄茅新盖屋三间。

苍虬①古洞时疑雨,驯鹿幽岩欲闭关。

莫道武陵②难问信,几家烟树隔前湾。

〔注释〕

①苍虬:形容树木盘曲的枝干。清顾炎武《岁九月虏令伐我墓柏二株》诗:“老柏生崇冈,本是苍虬种。”

②武陵:本山脉名。此处系化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之典。

再登濮山步邵蓼三韵

〔清〕范景淹

范景淹,息县人。字祥征,举顺治辛卯乡试。性至孝友。明末,父以宦卒于白下。时兵寇交讧,南北路阻,景淹闻讣仰天号泣,死而复苏者再,只身徒步,竟达丧次,扶榇旋里,竭力营葬。精黄庭真楷,骨力端劲,时人比诸文。仅年四十三卒。

谁道深情任世浮,同来登眺访仙游。

远峰送碧遥空翠,近浦①传声带旧流。

云护洞寒②常拥树,鸟知山静自鸣秋。

相将日暮重留恋,好把风光仔细收。

〔注释〕

①近浦:水边,水滨。《诗·大雅·常武》:“率彼淮浦。”

②洞寒:指濮公洞寒意渐浓。

再登濮山步邵蓼三韵

〔清〕孙遂

孙遂,字仲良,直隶故城人,进士,顺治十七年任息县县令。

万事悠悠势共浮,天留静地任人游。

千年楚塞青常在,一点淮滨翠欲流。

古迹遗踪何处觅,峭崕虫篆①几经秋。

我来复向山灵②问,蔓草③荒烟望里收。

〔注释〕

①峭崕虫篆:此处指濮公山崖刻。

②洞寒:山神。元房皞《送王升卿》诗:“我欲从君觅隐居,却恐山灵嫌俗驾。”

③蔓草:生有长茎能缠绕攀缘的杂草。泛指蔓生的野草。《诗经·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濮山行

〔清〕彭宾

彭宾,华亭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盖与邵光胤、范景淹等为同时期人。

题注:濮山,山之逸者。游迹罕至,余与邵蓼三性喜讨幽,因偕洪氏昆仲登其岭,席草茵,啖梨柿,饮酒赋诗而散,未知山灵见许否也。

春秋以来息侯国,长流浩浩淮水北。淮水不深山不高,一望荒城草生屋。邵公①莅息逾五年,牧民省赋官不迁。疮痍岂居淮北后,抚育欲列淮南前。我来停车询父老,少时犹见田禾好。南指濮山山下田,山泉灌溉秋收早。尔今惟余洞口闲,辜负淮南第一山。相传昔年有仙迹,僕公养道居其间。坐中有客同携手,几回扶筇②前进酒。酒阑策马意飞扬,落拓浮名竟何有。即今处士百无忧,趺坐③只为空山留。空山有洞天不豁,咄嗟一去将安求。为问兵戍何时休,南人北人官渡④稠。从此荒原亦加税,何如种瓜东陵侯⑤,何如种瓜东陵侯!

〔注释〕

①邵公:指邵光胤,顺治十年任息县县令。

②筇:古书上说的一种竹子,可以做手杖。

③趺坐:盘腿端坐。唐王维《登辨觉寺》诗:“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

④官渡:官设的渡口。唐韩愈《木芙蓉》诗:“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⑤东陵侯:指汉邵平,以种“东陵瓜”而著名。《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长安城东出南头第一门曰霸城门……或曰青门,门外旧出佳瓜。广陵人邵平为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种瓜青门外,瓜美,故时人谓之‘东陵瓜’。”北周庾信《拟咏怀》之二四:“昔日东陵侯,惟有瓜园在。”

魁星楼落成

〔清〕洪道久

洪道久,字麟勲,号恒齐,息县人。康熙年间考选州同知。

秀峙东南是此楼,重开文运振千秋。

丹楹挂斗②连云起,朱户延庚③带月收。

濮耸笔峰④何巍巍,淮通学海更悠悠。

他年星聚魁垣里,取次连镳⑤到凤洲⑥。

〔注释〕

①魁星楼,又名魁星阁,是为儒士学子心目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魁星而建的。嘉庆《息县志》:“明万历四十五年,丁巳,移邑文昌祠于学之左,建奎楼(其上。邑司训王无忌善青乌家言,相学宫风气,移文昌祠于学之左,筑基高数丈,建奎楼其上。”次年(万历四十六年),黄基固、朱印、陈韬三人中举。

②斗:星名,特指“北斗星”。

③庚:指太白星,又称金星。天亮前后,东方地平线上有时会看到一颗特别明亮的“晨星”,它不是光源,人们叫它“启明星”;而在黄昏时分,西南方余辉中有时会出现一颗非常明亮的“昏星”,人们叫它“长庚星”。

④笔峰:峰似笔架,启文运昌隆。

⑤连镳:镳,马勒。谓骑马同行。比喻才能不分高下。

⑥凤洲:帝京。

寨河晚渡

〔清〕翟炎

翟炎,息县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

摇曳东风送晚晴,夕阳斜挂片帆轻。

几行疏柳余寒影,万里归鸿度远声。

楚塞山明因雨秀,淮滨①水落入秋清。

棹歌②初歇争归舍,新月依人到处明。

〔注释〕

①淮滨:寨河为淮河支流,此指会流处淮河水滨。

②棹歌:行船时所唱之歌。汉武帝《秋风辞》:“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观音阁①

〔清〕翟炎

世代升沉几岁华,惟余古刹静无哗。

慈云②远映三山雨,贝叶③光浮万树花。

禅意何妨通水月,元心聊可寄烟霞。

坐谈先德归来晚,才过溪桥日又斜。

〔注释〕

①嘉庆《息县志》:“观音阁,县东五里。监贡洪道平建。”

②慈云:佛教语。比喻慈悲心怀如云之广被世界、众生。明崔子忠《送僧归滇南》诗:“兵戈前路息,万里忆慈云。”

③贝叶:古代印度人用以写经的树叶。亦借指佛经。

兴国寻幽

〔清〕黄勉学

黄勉学,字无怠,清代息县人。性量宽宏,与人无忤。年九十有六卒。

袛园幽入水云中,杖策时来参色空①。

风引花香通曲径,经翻贝叶护禅宫。

碧筠送影依原上,清梵传声度院东。

谁似远公②莲社胜,不妨止酒印宗风。

〔注释〕

①色空:佛教语。“色”与“空”的并称。谓物质的形相及其虚幻的本性。

②远公:远公是慧远的尊称。慧远,东晋时名僧,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人,他是继著名高僧道安之后的佛教首领,因其大力弘扬净土法门,被后人尊为净土宗初祖。

过乌龙集①即事

〔清〕黄勉学

平畴②遥望树阴浓,夹岸人家图画中。

百尺层楼村远近,一湾流水屋西东。

人敦礼让商山③俗,野遍桑麻白社④风。

闭户不知门外事,桃源一径想能通。

〔注释〕

①乌龙集:即今日之淮滨县县城所在地,曾为息县名镇之一。

②平畴:平坦的田野。晋陶潜《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之二:“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③商山:山名。在今陕西商县东。亦名商岭、商阪、地肺山、楚山。地形险阻,景色幽胜。秦末汉初“四皓”曾在此隐居。

④白社:地名。在河南省洛阳市东。晋葛洪《抱朴子·杂应》:“洛阳有道士董威辇常止白社中,了不食,陈子叙共守事之,从学道。”此处赞誉乌龙集为隐士所居之处。

过彭家店①

〔清〕黄勉学

当年极目荒无际,此日田畴②绿渐盈。

茅屋短篱喧吠犬,野塘疏柳唤啼莺。

招徕③自愧无奇术,抚字④惟思尽朴诚。

更愿征徭期不扰,常睹妇子乐升平。

〔注释〕

①彭家店:清嘉庆《息县志》记载:“彭家店,县北四十里。”即今日之彭店乡政府驻地。

②平畴:泛指田地。《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

孙希旦集解引吴澄曰:“田畴,谓耕熟而其田有疆界者。”

③招徕:招抚。清昭梿《啸亭续录·转庵和尚》:“将军之事,吴王亦至矣,为之辟地攻城,战无不克,数月之间招徕数郡,未闻王有尺素之词为之奖誉。”

④抚字:谓对百姓的安抚体恤。宋陆游《戊申严州劝农文》:“虽诚心未格于丰穣,然拙政每存于抚字。”

包信道中①

〔清〕黄勉学

一望城东路,春光刺眼明。

山连平野阔,柳带暮烟生。

日暖催花笑,风骄促马行。

独怜陇②上客,荷锸③带云耕。

〔注释〕

①包信:春秋为赖子国都,东汉为褒信侯国都。南朝宋为苞信县治,梁为梁安郡治。隋为褒信县治,唐为苞孚县治,宋复为褒信县治。元废县称苞信镇,明、清称包信里,后简称包信。

②陇:古同“垄”,土埂。

③锸:铁锹,掘土的工具。

濮山登眺

〔清〕何朝宗

何朝宗,字景韩。少年颖慧,体素弱,奋志读书,闭户不出者十余年。康熙乙丑()进士。任山西浮山县令,勤政爱民。

寻山元上翠微间,径转层岩次第①攀。

白石磷磷岚石静,苍松历历洞门闲。

晚云随意频开合,野鹤忘机②任往返。

跟进碧空一俯眺,长淮如带抱清山。

〔注释〕

①次第:指依次,按照顺序或以一定顺序,一个接一个地。

②忘机:道家语,意为消除机巧之心。用以指甘于淡泊,忘掉世俗,与世无争。唐王勃《江曲孤凫赋》:“尔乃忘机绝虑,怀声弄影。”

宋大村表弟野墅看桃花

〔清〕汪度涵

汪度涵,字万川,号龙岗,息县人。少颖异,能文兼工诗。康熙乙酉(),拣选合浦,多善政,尤好培植人材,阐扬忠孝。手辑《周礼义疏》又订乐府古诗为《存证录》。

三里城南路,桃红屋半遮。

春林新赐锦,大地尽蒸霞。

霄汉同仙寔①,周秦②几世家。

广平③心似铁,不独赋梅花④。

〔注释〕

①仙寔(shí):这仙界。

②周秦:世外桃源。《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③广平:唐人宋璟。璟封广平郡公,其为人也贞操劲节,《旧唐书》说他“在官清严,人吏莫有犯者”,人称之曰“铁肠石心”。

④梅花:指宋璟风华旖旎的《梅花赋》。此句是说诗人不独缱绻梅花,到这里同样赞叹桃花的美丽。

濮公山

〔清〕汪度涵

岭障青阳国①,洞传炼杏仙。

苔斑封宋句②,岳力抗秦鞭。

虎踞③丹岩饮,龙依黑石眠。

东南峰第一④,吴楚共遥天。

〔注释〕

①青阳国:此处指息国故城。

②宋句:作者自题“崖有宋诸名人诗”。

③虎踞:形容怪石雄伟之状。唐王绩《游北山赋》:“石当阶而虎踞,泉度牖而龙吟。”

④东南句:据清嘉庆《息县志》记载:濮公山在淮河南,属光山境。然距县五里,固息之封内山也。中有濮公洞,相传濮公修炼于此,后仙去,石洞、石室尚存。山出珉玉及黑石,堪为棋子。古今贤达登临,皆有题咏纪其胜,汝宁潘公立石题曰“东南第一峰”。

青龙寺①

〔清〕汪度越

汪度越,清朝息县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

古寺荒园旧息州,平台狮伏枕淮流。

西风不散王孙②怨,南国空添帝子③愁。

日暮僧门喧燕雀,云归水殿舞蜉蝣④。

深情无限频谁语,弹剑高歌月满楼。

〔注释〕

①青龙寺:遗址在今息县城西南庞湾。嘉庆《息县志》:“青龙寺,古息城内,县西南十五里。”

②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左传·哀公十六年》:“王孙若安靖楚国,匡正王室,而后庇焉。启之愿也。”

③帝子:谓尧女也娥皇、女英。此代指息夫人。

④蜉蝣:虫名。幼虫生活在水中,成虫褐绿色,有四翅,生存期极短。比喻短暂微小的生命。

新息侯庙①

〔清〕严遂成

严遂成(~?),清浙江乌程人,字崧瞻,号海珊。雍正二年进士。乾隆元年举荐博学鸿词,不与试。官至云南嵩明知州。历游豫、楚、滇、黔。诗工咏古,撰《明史杂咏》至四卷。有《海珊诗钞》。

遗民立庙俯江隈②,万里功成得祸胎。

人惜明珠填谤箧③,天留铜柱配云台④。

据鞍垂老不须讳,穿穴避炎良可哀。

身后妻孥泪无限,蛮乡藁葬⑤几时回。

〔注释〕

①诗人自题:“在长州城东三十里。”

②江隈:江水曲折处。南朝齐谢朓《奉和随王殿下》之四:“睿心重离析,歧路清江隈。”

③人惜句:《后汉书·马援传》:“初,援在交址,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时人以为南土珍怪,权贵皆望之。援时方有宠,故莫以闻。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后因称蒙冤被谤为“薏苡之谤”或“薏苡明珠”。

④天留句:铜制的作为边界标志的界桩。《后汉书·马援传》“峤南悉平”一节,李贤注引晋顾微《广州记》:“援到交阯,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

⑤藁葬:草草埋葬。

息夫人庙

〔清〕袁枚

袁枚(76~),钱塘人,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乾嘉时期代表诗人、诗论家。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新齐谐》《续新齐谐》等。

一望蘼芜①满郭青,溪风到此似吞声。

桃花结子原无语,鹦鹉移笼②尚有情。

千载香烟谁供奉,三年涕泪妾分明。

神巫③解得夫人意,箫鼓还须哑乐④迎。

〔注释〕

①蘼芜:草名。川芎的苗,叶有香气。汉刘向《九叹·怨思》:“菀蘼芜与兰若兮,渐槁本于洿渎。”

②鹦鹉移笼:化用“笼中鹦鹉”之典。据《乐善录》:富商有段姓者,畜一鹦鹉,甚慧,能迎客与诵诗。段剪其两翅,置于雕笼中。熙宁六年,段忽系狱。及归,问鹦鹉曰:“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其怨苦。汝在家有人喂饲,何其乐邪!”鹦鹉曰:“君半年在狱,早已不堪;吾多年在笼,何乐可言?”段大感悟,即日放之。

③神巫:巫师。《庄子·应帝王》:“郑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生死存亡,祸福寿夭。”

④哑乐:无伴奏歌唱的舞蹈。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五:“宋王黼传遭钦圣之丧,犹召乐妓,无而不歌,号曰:‘哑乐’。余故题息夫人庙有‘箫鼓还须哑乐迎’之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a.com/mfrjz/8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