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穷的湖南人也得抽芙蓉王
年,我离开长沙北上进京,朋友去长沙南站送我,也许是看到了我脸上的迷茫,他从金黄色的烟盒中抽出了一支给我点上。“来,抽支芙蓉王,人生不彷徨。”虽然他递给我的是一根白沙。再穷的湖南伢子,兜里也会揣着一个黄芙的烟盒——即使里面装的可能并不是黄芙烟。他们用烟盒的两边为社交和私生活划清了界限:一边是芙蓉王,用来待客,一边是白沙,用来自给自足。有时候会拿错,拿错的时候他们就会告诉你:“没事,只要一根白沙装进了芙蓉王,它就不是白沙了。”没有什么东西比黄芙更能代表湖南人:透着灿烂金光的外表,芙蓉象征湖南的含蓄,而王又代表着湖南的野心。所以如果你在湖南面对一支递过来的芙蓉王,你要知道那不是烟,而是一张写着省籍的名片。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双手接过。没有湖南人会嫌芙蓉王贵,当你拿出芙蓉王的瞬间,散烟半径内的所有湖南人就都成了你的朋友——这只需要25块钱,太值了。“我刚来湖南的时候啵,为了面子都递中华噻,但他们总用一股敬仰畏惧的眼神看我。直到有一天我没钱了买了一包芙蓉王,他们才第一次叫我兄弟。”拿出红中华,社交不通达递出芙蓉王,朋友遍四方很多年轻的肺都是从黄花机场落地后才学会抽烟的,湖南人绝不会让你的中指和食指之间空无一物。如果你推脱自己不会抽,那就是对湖南人最大的羞辱。滴滴就接到过这样的投诉:“那天我刚出T2,来接我的滴滴师傅本来特热情,上车就非要给我发黄芙,我说我不会抽,他就把脸拉下来了。”“后来我发现他一声不吭的在五一广场转了三圈。”在夏日的烧烤店前,总会有精瘦的店主站在马路边,堆满笑容的向每一个路过的人散黄芙。“哎兄弟,恰烟不咯?”虽然我们十几个人只想吃个炒粉,但只有接过了烟,店主才会去给我们做饭。去湖南乡下支教的年轻人都以为自己真的是去传播知识的,这让他们很困惑一件事:老乡是对大学生有什么偏见吗?怎么连一根利群都散不出去?最终会有一个善良的嗲嗲点醒他们,一人发一包黄芙:“你们调查蛮辛苦得嘞,我这里条件不好没有好烟招待你们,抱歉咯。”直到此时他们才知道自己被上了一节社会学课。不是农民兄弟富裕了,是年轻的你不懂社会经常跑工地的广东朋友刘粤民总会在包里放个空烟盒,晚上再带着满满一包芙蓉王回来。这是他经过社会洗礼后得出的宝贵经验。“他们抽的太凶了,只要看到我手上没有烟,他们就得给我发,我只能偷偷装着回来”,上班这么多年,刘粤民也没想到,他是靠倒卖芙蓉王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如果说黄芙就代表了湖南人,某些韬光养晦、处于社会关键岗位的人一定不同意。在他们看来,金灿灿的黄芙还是太过高调了。他们更喜欢蓝芙那典雅的长烟嘴,据说这样更加养生,也象征着他们手中暗藏的力量。长沙妹陀就喜欢这种穿海军蓝POLO,开着帕萨特的男人。在蓝芙的映衬下,他们连哈欠都显得如此动人。单从包装来说,软蓝芙比硬盒更象征着这个中部省份的崛起。虽然价格贵了一半,但在一家烟店里,软蓝芙总是比硬盒好卖得多。就像GUCCI的羊皮底高跟鞋不能走路一样,这也是一项绵延了一百多年的文化传统:软包因为很容易损坏、变皱,只能被放在笔挺的西装外套里。这意味着,你起码是湖南人里,已经脱离了体力劳动的那一批。芙蓉王替湖南人说出了一切不需明说的话:软蓝芙比软中华更能象征地位;硬蓝芙的主人最会拿捏低调和炫耀间的尺度;而抽黄芙,则是平头百姓证明日子还过得去的唯一机会。毫不客气的说,芙蓉王构成了湖南人的社交参照系。最明白芙蓉王对湖南人影响力的,不是生产它的常德卷烟厂,而是微商。一个30多岁的株洲满哥不惜改名换性黄芙西施,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a.com/mfrzp/4542.html
- 上一篇文章: 不起眼ldquo茶叶渣rdquo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