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01年全国高考正式结束,今年共万考生赶赴考场,创出历年新高。但他们不知道,按照人口数据推算,未来的13年内,每年的高考竞争者还会继续增长。

讽刺的是,在高考竞争继续加剧的同时,这两年出生的学子会面临极少的竞争对手,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减负政策。(详细的各年龄段升学压力会在文末展示)而在大洋彼岸的美股市场,K1教育龙头高途(原名:跟谁学)股价从一月份的最高点美元,一路跌到最低点只剩14美元,半年之内跌幅超过了90%。

这对应的是未来十二年学子的地位提升,教培机构的地位下降。也对应着第七次人口普查背景下,政府对减小生育压力的表态。

01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意见主要内容是不得提前授课、设学前班、布置读写算作业。另一方面,市场监管总局对15家教培机构顶格处罚万元,这一表态也意味着,在线教育行业极度依靠的线上广告渠道,被彻底卡死。

同时,监管部门将收紧教育企业融资上市的消息也频传。

监管政策一系列组合拳引爆的这颗大雷,让许多知名基金经理也只好认错割肉。去年三季度至今年一季度,高瓴清仓好未来;今年一季度景林亦大幅减持好未来。公募扛把子张坤,其易方达亚洲精选股票在一季度时,新东方和好未来的持仓也超过了13%,不知道二季度的时候有没有减?

这些基金经理之前为何看好K1教培行业?而现在又是为何卖在底部?要知道当年白酒行业的“三公消费”是个绝佳的抄底机会,而这次的情况又有何不同?

01

贫富差距激化+教育就是最好的投资,“鸡娃”已成全球现象

近期《小舍得》的热播,让“鸡娃”一词火遍全网。在这部电视剧中,几乎每个家长都在拼尽全力,让自己的孩子过早开始追求成绩,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给别人家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许多社会问题都能找到对应的经济诱因。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教授马赛厄斯·德普克的《爱、金钱和孩子:育儿经济学》一书指出,决定教育的两个主要因素是:

社会中的贫富差距

教育投资的回报率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决定父母的教育方式,其实是由社会经济造成的。换句话说:“鸡娃”是父母在社会经济下的选择。以书中作者的统计数据为例,在贫富差距越小的国家,父母称赞孩子勤奋越少,称赞孩子有想象力更多;贫富差距越大,父母称赞孩子勤奋越多,称赞孩子想象力更少。从纵向时间来看,上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经济不平等指数是比较低的,没上大学的美国孩子和上了大学的美国孩子的年收入是差不多的,父母自然也就没有必要“鸡娃”。到了90年代,因为美国的贫富差距扩大,“直升机父母”一词也就出现了。所谓直升机父母就是像直升机一样时刻盘旋在孩子上空,对孩子过度干预的父母。在中国也是同样如此,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大家对于孩子的学习也都是放养式的,念书念的好就去念书,念不好的也可以早点出来打工。在年《新华字典》有这样一句话:“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在当时,中专生的社会地位指数“SEI”与本科生相差无几,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鸡娃”也就没了必要。而现在的父母把高考称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由此可见社会环境的转变。虽然没有人真的想要孩子变成“鸡娃”,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越注重教育的国家,其在世界上的竞争力也就越强,中国,美国皆是如此。全球顶级对冲基金经理——桥水基金的达里奥在分析荷兰、英国、美国、中国等一系列大国崛起的原因时,用了八项指标衡量国运。它们分别是:

教育

竞争力

界贸易份额

经济产出

创新和技术

军事

经济中心

储备货币

在这些衡量标准中,教育质量一直是长期领先指标。对于自己孩子的教育投入,中国人一直都是不遗余力的。中国从孔子时代至今一直传承保留了深厚的教育文化,同时古有科举今有高考,又一直保留了一条知识分子的社会上升路径。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教育一直都会一个长期大需求。这个长期大需求有了,教培行业自然也就迎来了发展,各路资本也就蜂拥而至。

0

大佬们也会犯错—融资火热的背后是未来新增需求的骤减33%

受疫情影响,00年线上教育赛道大热,腾讯营销洞察(TMI)发布的《数字化时代的K1与学前教育行业趋势洞察》报告显示00年线上教育机构数量已突破3万家,在线教育融资数量突飞猛进。00年在线教育行业是最大的风口之一,融资总额达亿元。但是回过头来看,00年在线教育的爆发主要受益于年左右的开放二胎政策。当时在那小波婴儿潮里出生的孩子,现在进入了小学阶段,再叠加上疫情影响下线下学习转向线上的需求。资本们可能也犯了线性外推的错误,简单的看了短期的景气度,就认为未来长期也会如此。中国每年的新出生人口在年之后都是逐年递减的,这个数字在年还有万,到了00年只有万。受新冠疫苗的影响,01年新生人口预计会跌破0万。中国后续也会面临少子化的危机,那也就意味着孩子们竞争压力的降低。证星研究院研究得出,到05年整个K1的新增需求量会萎缩至当前的67%!显然这一波在线教育的繁荣有很多泡沫,只是长期下跌前的一次伪复苏。

03

销售越努力,公司越无力

资本市场只看到了00年的昙花一现,没有考虑到后续人口结构的转变。资本大量涌入,导致了教培行业供过于求,行业内卷以及过度营销的市场乱象。今年一月,网友发现,猿辅导、作业帮、高途课堂和清北网校这四家在线教育机构所投放的广告视频主讲,竟为同一人。在猿辅导的视频里,她自称“做了一辈子小学数学老师”;在高途课堂的广告中,她则又变成了“教龄40年的英语老师”。虚假宣传更是层出不穷:新东方“名师风采”栏名教师中,76名教师的实际教龄与宣传不符,大部分都是虚假宣传。大量的“名师”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经调研,00年教培行业的人均获客成本在元左右,而新东方在线的销售相关费用率高达80%!俞敏洪说:“在线教育每收入一块钱,就要花掉两块钱。”显然这种模式不可持续。一位讲师也在网上吐槽道:“现在主讲教师也有销售KPI,教培机构把续班率65%作为标准线,超过这条线的多一名学生提成8%,少一名学生罚款,去年末,我提成多,罚款。最后一个月只领到元工资。”品牌心智源自于公司对用户的价值绑定,越是以销售为导向的企业,对市场的掌控力也就越弱,在这种情况下,客户是没有粘性的。证星研究院认为,目前在线教育行业陷入了恶性竞争。同时,现在的在线教育踩的还是传统教培机构踩过的坑。这个行业的大多数机构都是泡沫,偏离了教育的本质。

04

在线教育还能投资吗?未来在哪?

当教培公司脱离做好教育,提升教育质量的第一性原理,把用户规模、广告的烧钱速度、续班率这些东西作为核心KPI之后,监管的铁拳也就来了。这次对于教培行业的监管,是为了防止教培行业过度营销与资本化,其实有利于行业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让教培企业不偏离提高教育质量的正路。这次的监管也重塑了整个教培行业的逻辑与商业模式,投资者需要研究新的行业逻辑,不能单纯报以简单的抄底思维。教培行业太过与众不同,其背后映射了一系列民生问题与经济问题,也不应过度市场化。在过剩的供给+未来急速萎缩的需求+恶性的竞争环境的影响下,K1在线教育行业的景气度可能要低迷数年。如果在线教育赛道非得找条出路,那么从政策和人口结构的角度去看,值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a.com/mfrtz/8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