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卫城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蕴育手执羽豪的文人,也为了“镇守东南沿海”的一方平安,这就是这块巨石“镇海石”的含义,这遒劲有力的三个字出自明代抗倭英雄俞大猷之手,这位气咤风云的抗倭名将,用他镇海般的有力气势多次击退了倭寇的侵扰,为这方百姓换来了安家乐业、富庶太平。

  这块任凭风吹雨打毫不动摇的镇海之石,默默矗立在这里,远眺着苍茫的大海,远眺着海峡对面那个美丽的宝岛,千年万年,守望成一块丰碑、一首史诗。它和附近的穿云迳、浸月池、玉带桥,都是永宁十八景之一。

  城隍庙的香火,屡屡袅袅飘来,在略带咸涩的海风中,年不熄不灭,这绵延飘荡的香火保佑了这方黎民百姓子孙满堂、幸福安康、家业兴旺。城隍庙建于年,清道光、光绪年间两次修葺。由门楼、前殿、戏台、拜亭、后殿和左右厢房组成。庙中石雕、砖雕、木雕工艺十分精湛,门口两尊石狮子也是一奇,有雄性象征。城隍庙规制完备、气派恢宏,在同类建筑中极为少见。

  目前城隍在国内分灵处,还分灵到菲律宾、新加坡、缅甸、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十几个国家与地区。早在郑成功收复台湾、施琅入台,城隍公便随着军民一起跨过海峡,踏上了宝岛的土地,在台湾开枝散叶,成为台湾民众一大宗教信仰、一种精神皈依。

  这六百多年的香火在岁月的苍穹中绵绵不绝地弥漫着,塑造了永宁人悲天悯人的情怀、知命达观的品性。

  生存的艰难,不仅丰富了永宁文人的智慧,也磨砺了孔武有力的将士,使他们志气高扬,在屡次抗倭斗争中,出现了尤天爵、戚继光、俞大猷、王世实、高三弟等气壮山河的英雄形象,但是,历史也是用鲜血写就的,这块立于民国31年的“七·一六”蒙难纪念碑,碑上字迹清晰可辨,这是永宁历史上的惊天大难、致命创痛。

  年7月16日,日寇的铁蹄践踏了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于是血流成河,苍天也落下悲悯的眼泪,这就是震惊世人的惨案---“陷城洗街”。

  触目惊心的血腥已被岁月的雨水冲淡,但历史的教训还是血淋淋地定格在这块石头上。

  千年岁月弹指一挥间。历史人物已面目模糊,成为铅字的记载,和一代又一代人口口相传的掌故。

医院健康小助手:与早餐、中餐相比,晚餐宜少吃晚间无其他活动,或进食时间较晚,如果晚餐吃得过多,可引起胆固醇升高,刺激肝脏制造更多的低密度与极低密度脂蛋白,诱发动脉硬化,长期晚餐过饱,反覆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往往造成胰岛素β细胞提前衰竭,从而埋下糖尿病的祸根。

石狮广电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a.com/mfrtz/4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