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网络上搜索,你一定会发现成都的综合实力位于国内城市第四,零售业排名数一数二,私家车保有量全国前三,如此等等。但是,作为普通市民,或者要了解成都人的经济活动与生活,这些信息连同GDP(国内生产总值)和HDI(人类发展指数)都太过抽象。要了解成都的经济发展,除了去了解经济发展的背景和历程外,还是要深入普通市民的生活中,才能有真切的体会。

1.成都的粮食与果蔬

成都过去几年曾打出了发展现代田园城市的口号。这个建设目标的提出并不意外,因为成都平原有大量的良田,自古就是农业发达的地区。周边很多省市都要从成都运农产品回去。如果要了解成都的农业生产,到西南郊的白家镇、西北的沙西市场等看看就明白了。郊区遍布这类大型农产品批发中心,粮食、蔬菜、肉类、水产,应有尽有。“渝”、“陕”、“甘”、“黔”、“滇”字头牌号的大货车数不胜数。也可以到彭州的蔬果集散中心,那里的交易规模似乎更加巨大。城北驷马桥附近有一个水果交易中心,从市区去龙泉驿的路上有个水产交易市场,它们同样是每日熙熙攘攘。至于米、油这些生活必需品,成都的好几个地方都有大型的批发市场。

水果批发集市

那么,这些农产品产自哪里呢?这就要走到远郊或者远一点的区县去看了。比如,邛崃、大邑等县有大量的机械化耕种的农田。龙泉驿区盛产水果,有万亩梨园、枇杷园和桃园等,每年水果上市的时候,市民们喜欢驾车到龙泉山附近游玩品尝,场面十分壮观。彭州盛产猕猴桃、新津产柚子、金堂产柑橘,这些都是市民们熟知的。如果要大量购买农产品,哪怕只是购买1个星期的量,很多有车的家庭喜欢周末跑到远郊或者小一点的场镇上去。那里的蔬菜和水果有时候便宜得让人意想不到(比如市内市场卖5元一斤的水果,那里只要1元)。龙泉驿区太平镇的水果、双流县永安镇的鱼、兴隆镇的兔,以及金堂县的柑橘,曾经吸引了很多来自市区的买主。不过,这样的巨大价差和优厚的条件,近来慢慢发生着改变。新住宿小区的扩建、公共交通的进一步覆盖,使人们到这些产地变得越来越容易,农产品价格自然就上去了。原来走20公里能购买到的便宜产品,现在要走上更远的距离,价格还不一定低。

农田远眺

成都人大多以大米为主食,一些近年移居的外来人群,也有以面食为主食的。水稻种植在成都平原虽然不少,但是产量应该是不够自给的,质量也并无优势。因此,市场上的多数大米还是打着东北大米、泰国大米等商标。成都周边倒是有几个大型水稻种植基地,一个在南面的眉山市彭山县,一个在北面的德阳市广汉境内。因此成都市的粮食资源还是比较充足的。这些地方尽管属于成都平原,但是已不在成都市的行政区划内。

2.成都的花卉

成都的市花是木芙蓉,市树是银杏。这两者何以成为城市花木的代表,可能更多的是历史人文的原因。木芙蓉花形硕大,每年秋季开花时,整个树上都挂满了花,有红色的,也有白色的(同一树上有两种颜色)。但是我发现不喜欢这种花的人还不少,因为花不但不香,有时候闻起来还有点异味,所以有的人干脆称之为“臭芙蓉”。银杏则受欢迎得多。秋季金色的银杏林是一道极美的风景。大学校园、公园、寺院,往往成为深秋观赏银杏黄叶的绝佳去处。目前成都的街道绿化树木,银杏并不是最多的,小叶榕好像要远远多于其他树种。小叶榕成活率高,病害少,四季常绿,管理比较方便。

深秋的银杏

如果论苗木花卉栽培,成都的一东一西有大规模的基地。西面的温江区有大量苗圃和园林,要是有谁想布置一下自家的花园,或者绿化一下单位的道路院落,那么到温江的苗圃,一定能找到满意的东西。乘车从市区出去不远,就能看见道路两旁全是大大小小的苗圃,连绵十多公里,一直到与都江堰交界的地段。东面的锦江区和龙泉驿区则以小型观赏花卉为主,近郊的红砂村有大型的花卉交易市场,不少市民一年要来上好几趟。红砂村的花卉培育、销售已经红火了十多年,这里的面貌也因此大为改变,成了市民的休闲区。

花卉市场一角

在市区内也有一个花卉宠物交易的市场,在青石桥,从人民南路岷山饭店路口或者春熙路方向都可以去。小时候经常来这里看花花草草,因为那时没有郊区的大型市场,这里的东西就是最好的了。今天的青石桥仍然有一定的人气,规模不大,但是花卉和宠物的种类不少,偶尔还会碰上一些罕见的珍贵品种。如果要买几条金鱼回家养,那么青石桥的确是上佳的去处。

3.成都的大型工厂

成都以悠闲和开放的姿态给很多游客留下了一种印象,认为成都人关心的是文艺、选秀和饮食,而没有认认真真搞实业。我亲耳听到过不下十个外地朋友得出这种结论。如果没有在成都长期生活,或者呆在市区哪儿也不去,看不到成都的工业生产也是可以理解的。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东郊的工业区已经尽数搬迁,市内的工业企业基本上也都外迁了,东郊记忆就是留下的一点作为纪念的设施。市区的据说是最后一根工厂烟囱也在年爆破拆除了。如果呆在市区,那自然是一点大工厂的影子都看不见。

东郊记忆展出的工业厂区

如果往北面走,特别是进入青白江区境内,你就会发现,原来成都还有那么多的工业企业,比如钢铁厂、化工厂、水泥厂、化肥厂、汽车厂等等,应有尽有。往西进入高新西区、往南进入双流,你还能发现大量现代化的、整洁的新型工厂,其中不乏德国拜尔之类的企业。往东进入龙泉驿,不仅能看到大型工厂,还能看到多种知名品牌的汽车生产车间。

如果要说成都工业达到什么水平,那我们不妨看一下近年的一些消息就知道了。首先是德国大众的捷达轿车生产线落户成都,它为现在正在建设的更新型轿车的生产线奠定了基础。然后是笔记本电脑的芯片,据说全球有至少一半的笔记本电脑使用的芯片是成都制造的。最后再看一下军事迷关心的新型战斗机,其中歼-20等高性能战机都是在成都飞机公司完成组装和试飞的。要知道,具备汽车生产和飞机制造能力,说明该地区的很多配套产业都达到了相当的发展水平,各方面的基础已经建立,否则难以长期维持。具备这些工业基础,不仅有利于促进城市的经济繁荣,更对整个国家的繁荣稳定有重要意义。

4.成都的餐馆和宾馆

在成都绝对不愁找不到餐馆和宾馆。餐饮文化是巴蜀文化的重要方面。在市区内,小到快餐店、小型面店,大到专为商务会客服务的大型豪华餐厅,只要问问当地人,你会发现附近一般都有合适的选择。成都的餐馆,从餐饮类别上看,无非三类:中餐、西餐、火锅(涮羊肉、串串香这类,一般我们认为它与火锅差不多)。中餐馆和火锅类餐馆最多;纯西餐类的较少,主要集中在人民南路外国领事馆区域附近,也有个别分散在其他地方。

室内火锅店

如果要问成都的餐馆与其他城市有什么不同,这确实是一个较难回答的问题。因为现在经济交流很方便,全国各地都差不多。但是,如果要问吃的东西在口味上有什么特点,那就有的说了。首先,成都与西南几个大城市一样,饮食普遍偏辣,盐味较重。福建、江浙一带的客人来成都,吃上第一顿饭,马上就能体会出这句话的含义。到底有多辣呢?我在这里呆的时间不短了,尽管我自己也是这一方人,但是像正宗的张凉粉、夫妻肺片、麻婆豆腐等本地的名小吃,我要是吃快了,照样会喘不过气,满头大汗。不过味道确实好,要是外地游人感兴趣,不妨亲自品尝一下,体会一下麻辣加上重口味的感觉。

其次,中餐馆里一般炒菜品种特别多,汤类较少。虽然这并非成都独特的风格,但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客人和多数外国人却能够注意到这种差别。点菜时,特别在有客人的正式场合,一般要点一份汤。这里要提醒某些地区来的人,这份汤的量,只要不是恋爱约会,基本上不够喝,而且有时候完全不具有解渴的作用。

除了餐馆以外,宾馆是另一类颇能体现城市服务水平的场所。本地人其实并不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a.com/mfrtz/12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