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花间集桃花灼,梨花雪
本文转自:成都日报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花卉都有着特殊的情结, 从春秋时期起就有百花传说广为流传, 而百花传说中十二花神的传说最令人神往。 十二花神, 是指农历中十二个月份对应的代表花卉, 通过历代文人的诗词歌赋渲染, 从而分为男花神和女花神。 三月男花神为桃花, 桃花又被称为三月的花盟主, 同时也因桃花花神息夫人的故事闻名, 三月也因此被称为“桃月”。 桃花,属蔷薇科植物, 叶椭圆状披针形, 核果近球形,主要分果桃和花桃两大类。 原产于中国中部及北部,栽培历史悠久, 桃花是中国传统的园林花木, 其树态优美,枝干扶疏,花朵丰腴,色彩艳丽, 为早春重要观花树种之一。 中国人对桃花的喜爱由来已久, 《诗经》有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周朴写道:“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桃花一开,一派明媚烂漫, 荒野外,溪岸边,山谷中, 霎时热闹起来, 整个人间都被染得春光旖旎。 一朵桃花唤醒了人间最美的时节, 桃花开了,春天便到了。 唐朝诗人皮日休在《桃花赋》中赞扬桃花为 “艳中之艳,华中之华”, 并以古代许多美人作比拟, 使人见了桃花,犹如见到美人。 由此桃花常被作为吉祥美好、美满爱情的象征。 (清恽寿平《桃花图轴》,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桃花的美容价值。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里谈道, 桃花具有令人好颜色之功效。 《千金药方》载:“桃花三株,空腹饮用,细腰身。” 孙思邈的美容方也颇为推崇桃花。 女皇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同样深谙桃花美容之道。 据记载, 太平公主常用桃花末调乌骨鸡血涂面及身, 因而能面若桃花、身如白素。 三月女花神为梨花。 梨花, 蔷薇科梨属,梨树的花朵。 原产我国,栽培遍及全国。 在我国有余年的栽培历史, 种类及品种均较多,历史悠久, 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其素淡的芳姿更是博得诗人的推崇。 梨树暮春开花, 盛开时花团锦簇, 如雪六出, 大有“占断天下白,压尽人间花”的气势。 武元衡《西溪丛语》: “牡丹为贵客……梨为淡客。” 作为淡客, 梨花的瓣子, 白得轻薄、透亮, 如同月亮所做, 被称为“月光白”。 这种以无色胜有色之感, 就像王阳明说的, “汝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 汝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 古诗里,梨花通常被拿来和雪相比, 清代的李渔也曾讲 “雪是天上之雪,梨花乃人间之雪。 雪之所少者香,而梨花兼擅其美。”, 梨雪虽都色白, 但人间天上雪,怎比梨花一树月光白? (清邹一桂《画梨花夜月》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梨花花期仅20天左右, 盛开之际,也是伤悼的清明时节, 因此诗人也常用梨花来传递伤春、思乡、怀人等情感。 素洁的梨花以玉作肤, 以雪为容, 悠然若仙,玉容带笑。 犹如风姿绰约、淡泊空静的高士一般傲立于枝头。 梨可供生食外, 还可酿酒、制梨膏、梨脯, 以及药用。 据明朝《本草通玄》记载, 梨花有润肺、化痰、止咳和解酒等功效, 民间还发现梨花有肌肤美白效果, 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 “梨花可去面黑粉滓”发现梨花中有高浓度的熊果苷, 是梨花美白肌肤作用的代表性活性因子。 成都种植梨树的历史也十分悠久, 在成都市区就有一条以“梨花”命名的街道——“梨花街”。 据称,在明代, 成都皇城东侧墙角下种梨树;西侧种木芙蓉。 形成街道后, 分别以梨花、芙蓉花命街名, “梨花街”也由此而来。 三月, 柳絮风轻,梨花细雨。 桃花灼灼宜朝日, 梨花风起正清明。 月光溶溶,梨花寂寂, 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a.com/mfrtz/10457.html
- 上一篇文章: 叶子上能站人,花可变换三种颜色这种q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