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利中丹山纪行图卷作者考
编者按:本文对原定名《明·顾琳〈丹山纪行图卷〉》作了重新考证。通过对作者行藏交谊之探赜、爬梳,认为是图实出自元代画家顾园(-)之手,应定名为《元·顾园〈丹山纪行图卷〉》。此图系顾园目前仅见之传世精品,弥足珍贵。画史将顾园误为顾琳,实因二人同“顾”姓、同号“云屋”所致。本文经凌利中先生授权,推送分享。 《丹山纪行图》卷作者考 凌利中/撰 一《丹山纪行图卷》简介 上海博物馆藏《丹山纪行图卷》(图一)以下简称《丹山图》,系晚清著名收藏家吴门过云楼主顾氏文彬(-)家族捐赠,全国书画鉴定小组定为明代画家顾琳的一件名迹[1]。此图出以长卷,纵30.8厘米,横厘米,纸本浅绛。层峦叠嶂,古树迷殿,云气浩荡,清丽之气自具。文人策杖其间,或吟咏啸傲,或挥毫落墨,尘思烦虑,令人澄透。画家笔墨风格宗董巨,亦受倪黄影响,并参以四明丹山实境,笔饬墨润,尚未脱元人萧疏淡远之品格,当属难得珍品。图一元,顾园,《丹山纪行图》卷,纸本浅绛,纵30.8厘米,横厘米,上海博物馆 卷首有“丹山纪行”四楷字,作者自署“云屋”,钤“云屋山人”、“大兴世家”白文二印。据鉴藏印记得悉,此卷曾经金望乔、金传声、林熊光、顾文彬递藏。卷后有元明十余家题跋。为行文方便,兹详录内容如下: 1.徐本立洪武辛亥()十一月五日题: 游丹山记。神仙家所谓丹山赤水洞天者,在吾邑之四明乡。去上虞小山东南十五里,而近汉刘纲夫妇升仙之所也。洪武辛亥岁,予客授小山陈氏(陈铸)。冬十一月,句吴顾云屋先生(顾园)自山阴来,予与之会。先生善图画,予颇以吟咏自适,缝蜷旬日,有足乐者。明月一日,□□□□□偕其友吴温夫、汪复初来会,属予请先生及西阁汪居安同为丹山游,先生与予欣然。出门,日已夕矣。遂由峰而南,过徐家峤,居安(汪居安)追及之。行二里许,穹林长溪,阴风飒沓,吾辈放浪谐谑,不畏昏黑。复初(汪复初)去其家已近,乃先往。须臾,二童子执烛来迎,仰见巨石林立,危磴险逼,下睨潭影,心悸胆慄,迤逦缘崖数十步,崖旁有古祠,剑石森卫,松杉夜鸣,若有神物然。过祠西至复初(汪复初)家,宿其所谓“四明溪舍”。复初为置酒,酒数行,先生戏写《琅玕图》,约在席者出奇语题其上。明日溪行一里许,度小桥,桥侧梅始花,盘桓不忍去。西过状元坊,坊宋景定间方公山□登第时所建也。自坊南入小柿?,出?□,度黄溪,溪水出大兰诸山,由紫溪而下,白石累累,流驶过清,鳞介下游,巨细可数。中流横石,矼下有声,铿然与笻音和。泝溪东行三里,至观岭,谒刘樊祠,祠前石桥,长丈余,相传昔洚水泛流而至者。自桥左入松林百余步,至一清亭,观白水。白水所出崖壁,缺落如削,其上则群峰嵌空,若奔马骤止,而水自云际下注崖谷者,踊耀腾沸,昼夜有声,隐隐若游雷,无有冬夏。溢石罅,走涧壑,鏦铮珑玲,萦纤百折。出石桥,西与诸溪合。石桥之东若干步,有巨石临溪上者,可列坐十余人。□□请用柳柳州序饮故事,众客或一饮,或再饮,或累饮醉(至),或不饮(及)而止,皆抚掌大笑。是时乐甚,不知日之暮也。白水宫道士潘实斋留宿石田山房,弟子赵集玄侍立不倦,先生索佳楮,作《丹山图》,诸客各赋诗。明日,实斋请登绝顶,观群仙遗迹,以兴尽而止。既还小山,□□□请先生作《纪行图》,且俾予书其事。其月五日也。余姚徐本立记。 钤“徐氏性全”、“龙丘生印”白文印记。2.杨彪题: 丹山图。丹山我忆旧游地,奇峰叠巘天下无。徘徊四顾断复起,势若万马争奔趋。云霞焕烂变朝暮,乃知福地神仙居。深林涧谷入窈窕,悬崖石磴何盘纡。南望飞流挂绝壁,晴空急霰跳明珠。初疑人迹不可到,但听犭員乌声相呼。平生素有山水癖,扳援不惮筋力劬。人言刘樊两夫妇,白日自此升天衢。披榛尚喜见遗迹,临风遐想空踟蹰。嗟予胡为久羁旅,十年未许归田庐。好山时时入梦寐,展图令我增长吁。君知世上厌名者,愿将出处同樵渔。银塘杨彪。钤“杨宗彝”、“清白世家”白文印记。3.赵古则题[2]: 四明佳山水,洞天宅仙灵。久慕刘樊迹,始遂皮陆登。放歌碧峰,投宿谿舍清(汪复初)。扶藤厉急涧,披草遵微行。倚梥听鞠侯,□崖拾青櫺。过云扈辟茝,玩瀑愒幽亭。仙宫访羽客,诣首问黄庭。既极林泉趣,似了物我情。惜无柳州笔,纪此烟霞盟。浚仪赵古则。 4.朱坦翁题: 公余亦有丹山游,直上大兰绝顶头。云南深与云北会,紫溪远合黄溪流。青櫺异果每欲食,白水仙人那可留。披图感慨念畴昔,此身浑似登瀛洲。洪武辛亥春,予亦有丹山之行,虞邑姻戚其时亦随行,固出此卷求题,遂书于末以纪岁月云。蕲阳朱坦翁。 5.王霖题: 顾侯(顾园)自是虎头孙,故故来寻赤水源。秉烛去时行着屐,题诗留处酒盈尊。青山当户道傍舍,红叶满林溪上村。凖拟重游定何日,野梅枝上月黄昏。栝苍王霖。 6.赵宜生题: 丹山赤水神仙窟,高士相携寻药物。洞口桃花春色深,溪上青櫺烟草没。刘樊何处云南居,过云问径仆已痡。人生行乐不可孤,归来写作丹山图。余姚赵宜生。 钤“赵宜生印”、“德纯”白文印记。7.范玄凤题: 群仙冉冉下丹丘,潇洒闲披翠羽裘。不受皇家宣室召,长为赤水洞天游。琼林楼阁高低见,珠树云霞远近浮。愧我未能酬此约,锦帆又促上神州。余姚范玄凤。 8.毛锐题: 开辟乾坤大,登临景物新。好山清入越,细路曲通鄞。耕凿生涯旧,陶渔习俗淳。危楼低日月,别馆净埃尘。树出平桥外,藤垂涧浅滨。寒花明素褐,晴叶下乌巾。风静猿啼稳,云空过鸟频。中天崖积翠,千尺瀑翻银。胜赏烦杯斚,幽探结搢绅。得仙前代事,吊古百年身。放浪思安石,疏狂忆季真。异时名尚在,回首迹难湮。感慨当行乐,栖迟念隐沦。久闻岩穴侣,俱作庙堂珍。献纳应多荣,匡扶各有人。求田吾未遂,济世子须伸。雕鹗飞腾晚,蛟龙变化春。诗书宜努力,舟楫待通津。相过情偏契,论交意独亲。何由脱凡俗,卜筑暂为邻。会稽毛锐。 钤“毛锐之印”、“毛氏进仁”白文印记。9.宋玄僖洪武辛亥()十一月二日题: □□□白水,顾老画丹山。往事追行乐,留名在世间。路随□□去,领度白云还。已了三生梦(约),谁乘半日闲。青櫺供土产,紫凤下天关。皮陆陈珠玉,刘樊解佩环。琼台非有契,铁锁讵能攀。况遂仙乡宿,宁愁世路艰。展图令我叹,下笔觉才怪。醉后忘今古,高吟破旅颜。洪武辛亥十一月二日,余姚宋玄僖□□。 钤“宋元僖印”、“无逸”白文印记。10.吴居正题: 弱龄厌尘居,胜迹心所仰。遂为世外游,获陪林下杖。鱼梁依涧度,鸟道缘云上,既睹仙真宅,愈重烟霞想。环山知几峰,飞流可千丈。天绅傍簷舞,水乐临阶响。皮陆迹已陈,刘樊事亦往。不有继先志,何能引清赏。前人有遗咏,磨崖看仿佛。此诗承九灵先生[3]命作,于白水观出旧所作《丹山纪行诗卷》,俾予书之,盖丹山即白水境也。吴居正。 钤“吴氏居正”、“耑学”白文印记。11.范骥题: 胜地追游亦壮哉,藥珠宫阙面三台。丹山路绕清溪出,赤水源从碧汉来。古树生阴迷殿阁,飞花如雪点莓苔。顾侯笔力多潇洒,令我披图日几回。范骥。 钤“自骥之印”、“范氏德称”白文印记。12.顾文彬同治十二年()季秋题: 笑人间,拥素云,黄鹤几度拂行轩。古木斜晖,苍崖绿嶂,此地宜有。词仙似鸱夷,昔游未远。乘一舸,迤逦剡中山,与客携壶。当时唤渡,第四桥边,人世了无知者,且休将鸡犬野老。林泉寂寞,刘郎云中飞去。曾见海作桑田,想佩环甚时,重至水边亭凝佇。倚阑干,暮色偏怜高处,漠漠摇烟。集姜白石词。 舣孤篷,有天开,仙境不与世间同。采药难寻,杖藜重到,清气竟入。崆峒转丹砂,炉存太乙。谁得似,吟啸百年翁,呼酒凭高。鸥眠竹净,鹤去台空,见说寻真有路,且醉飡石髓吟老。丹枫深护,啼猨暗销鈆虎。洞户自有云封,通幽径禅房,深窈听泉声不隔。夜深钟,桂底露衣香湿,月白千峰。集张玉田词。同治十二年季秋艮庵书于山阴舟次。 钤“顾文彬印”白文印、“子山”朱文印记。据画卷款署“云屋”及钤印“云屋山人”以及上述诸家题跋可知,“云屋”顾姓,友人称其为“顾云屋”。顾氏于洪武辛亥()十一月自山阴来上虞小山,与徐本立相会,并与吴温夫、汪居安约为四明丹山之游,由峰、徐家峤,至汪复初家西溪精舍,作《琅玕图》。次日过状元坊、小柿?,度黄溪、大兰诸山。泝溪东行三里许,至白水,夜宿白水宫道士潘实斋石田山房,其弟子赵集玄侍立,遂作《丹山图》,诸友纷纷作题纪之。 顾云屋其人及此图卷,顾文彬在《过云楼书画记·顾云屋丹山纪行图卷》有如下描述[4]: 《画史会要》云:顾琳号云屋,上虞人。仕为知州,读书政治之暇,游戏绘事,为世所重。又程本立《巽隐文集·跋三友图》有云:王山农所画梅,顾云屋松,高士谦竹。则云屋不廑以山水见长,而用笔苍润,设色古厚;自谿桥野岸取径,而□壑深林,丛祠古木,笼烛脂夜,荷担响晨,杖履经营,悉归笔底;入后白云蓬蓬,横束山带,瀑布飞流于岩际,石幢兀立于路隅,梵宇琳宫,时隐见于松杉夕照间,有数人得得而来,若访僧寻寺者,盖丹山纪游作也。 云屋于洪武辛亥,偕余姚徐本立往游。本立为记,有云:神仙家所谓丹山赤水洞天者,在吾邑之四明乡,去上虞小山东南十五里而近汉刘纲夫妇昇仙之所也。 用别纸界乌丝栏楷书十三行,字极古秀,中有洗刮处,当是革除年间,诸臣姓氏列在禁纲,以惧祸而讳之。前有陈登篆书“丹山纪行”四字,后有银塘杨彪、浚仪赵古则、蕲阳朱坦翁、括苍王霖、余姚赵宜生、范玄凤、宋玄僖、会稽毛铣、吴居正、范骥题诗。 按,登与古则、玄僖、宜生、铣,《明史》有传。本立诸人,意皆元代遗民,土苴缨弁,独浪山水,所谓人中野鹤、天外冥鸿,固不欲世知者。而墨妙流传,且使记中□实斋、吴温夫、汪复初、居安诸姓字,亦长留于天地间也,安能以艺事忽之? 按,顾氏原载陈登篆书“丹山纪游”四字,现已佚。顾氏所录题跋“毛铣”,实误,应释为“毛锐”;“□实斋”应释作“潘实斋”。 近人俞剑华《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载顾琳曰: 顾琳(明),号云屋,上虞(今浙江上虞)人,一作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仕为知州。工山水,有出尘之趣,有《云山图》,吕不用有诗题之。 俞氏明显综合了康熙四十七年()所编《御定佩文斋书画谱》中的顾琳小传。是书曰: A、顾琳,号云屋,上虞人。仕为知州,读书政治之暇,游戏绘事,为世所重(《画史会要》)。 B、吴郡顾云屋,工山水画。吾乡郑山辉称其有出尘之趣(宋玄僖《庸庵集》)。 C、吕不用《题顾云屋云山图》云:我识东吴顾文学,早岁丹青动皇阁。挥毫得意傲王侯,霜刮虬髯面如削(《得月稿》)。而《丹山图》藏家顾文彬亦沿旧说,故而此卷成为了明代画家上虞顾琳之传世孤本。 二顾云屋与《丹山图》题跋诸家及跋中所涉友人之交游考 顾云屋其人,据《丹山图》卷后顾氏友人徐本立“(云屋)作丹山图,诸客各赋诗”悉,所应邀诸家题跋者皆为顾云屋友人,且多为同行者。这无疑为研究顾氏交游以及生平行藏提供了最为重要的线索。诸家中,宋玄僖、赵古则二人尤显重要,在二家文集中,透露了较多顾云屋的交游行踪及其身世。 1.宋僖 元人,初名元僖,入明改署玄僖,后更名僖,字无逸,号庸庵,浙江余姚南城人。至正十年庚寅()中浙江乡试,补繁昌教谕,官十九日,即弃归。元末兵乱,隐居四明,家贫无衣食资,惟授徒以自给。枢省嘉其苦节,辟为乡邦文学,不就。洪武二年(),召修《元史》,宋濂、王袆任总裁官,征山林之士汪克宽、胡瀚、宋僖、陶恺、陈基、赵壎等十六人为修史官,宋与诸家皆在分科修纂之例。宋氏所撰《外国传》自高丽以下悉出其手,书成不受职,乞还山,复与桂彦良同征主考福建。宋僖师从杨维桢[5],诗格清和婉转,以自然为宗,史称“元末之一家”。著有《庸庵文集》三十卷、《庸庵集》十卷。本卷署“宋玄僖”,钤“宋元僖印”、“无逸”二白文印记(图二),知此时为避元讳将“元僖”改署“玄僖”,然尚未更名“宋僖”。 图二宋僖“宋元僖印”、“无逸”二白文印记 宋僖与顾云屋交往甚密,在其《庸庵集》[6]中多有记载,如“壬子秋九月”即顾云屋作《丹山图》之次年,宋、顾二人连夜宿宋氏邑罗壁山中,时近九日,罗壁之颠有所谓龙门者,足以适登高眺远之兴。“云屋以余未游为歉,明日将偕往,先为作《高峰远涧图》以赠。及还,予赋诗书其上”(《题云屋所赠高峰远涧图》)。集中另有《与顾山人宿罗壁方氏停云楼赠诗一首》(诗后自注云:顾氏,吴中所居号玉山草堂者)、《秋日过郁仁斋翠深轩与顾山人夜坐有作》以及为友人题顾云屋画作十数首。 2.徐本立 宋僖、顾云屋二人与《丹山图》卷后题跋诸家之交游,《庸庵集》中亦多有透露,如《题顾云屋山水图》[7]: 吴郡顾云屋,工山水画。吾乡郑山辉称其有出尘之趣。戊申()夏,自鄞还吴,泊舟慈溪之丈亭。观其山水诸佳处而乐之,过余姚为山辉门人(郑山辉)徐性全作此图以行。亟其图,墨色有未足者,性全以赠其友周德如,山辉为题山字韵绝句一首。辛亥()春,予循海而游,过德如家,德如旧尝从予者也,出此图请予继山辉题诗,予遂以次其韵:虞公渡下丈亭山,送目船窗几往返。今日题诗云屋画,白头一笑海云间。 据题可知,顾云屋于“戊申”()夏,过余姚,为山辉门人徐性全作山水图》,后徐氏将图转赠友人周德如。年,周氏请宋僖作题。“山辉门人徐性全”据《丹山图》卷后顾云屋友人徐本立款署“余姚徐本立”及钤“徐氏性全”白文印,可知,徐性全即为徐本立,余姚人(图三)。 图三徐本立“徐氏性全”白文印记 检宋僖文集中所收自作诸诗,如《为徐性全题顾山人天际归舟图》、《次韵徐性全同宿小山陈氏书楼有作》、《次韵赵德纯阻雨小山有作兼简徐性全并谢陈氏诸亲旧》、《为徐性全题万壑秋声图》、《即事》(自注:八月廿八夜与徐性全、汪复初、吴温夫、王时敏宿上虞倪弘道家,弘道为置酒。其季如道戏以枣核加烛上,发辉若五出花。坐客皆为尽欢而醉,如道请予赋诗,遂成二十八字[8]等,可知宋、顾、徐三人互为挚友。 按,徐性全之师“山辉”,即郑元秉,因筑山辉轩,以轩为号,称郑山辉,亦擅画,如《庸庵集》中收有《题郑山辉效高房山枯木竹石图》、《为王汉章题郑山辉李石楼合作兰竹图》、《题郑山辉画兰》、《为闻人生题郑先生李太守合作兰竹图》、《为孙尚质题山辉兰蕙图》、《题山辉画》等。据宋氏《为奉古元题郑李二老合作兰竹图》云:“今年庚戌春二月廿四日,过古元画室,出图观之,予与坐客七八人,皆掩袂而泣,时山辉翁即世三日矣。李侯前月未赴龙河于翁之殁,盖莫知也。”[9]可知悉郑山辉于洪武三年庚戌二月廿一日,即年逝世,为元代画家。 3.吴温夫、汪复初 宋氏上述诗文中所提到诸友,有数人即为《丹山图》卷后徐本立跋中所指顾云屋友人: 明月一日,□□□□□携其友吴温夫,汪复初来会,属予请先生(顾云屋)同为丹山游,先生与予欣然,至复初家。宿其所谓“四明溪舍”。复初为置酒,酒数行,先生戏写《琅玕图》。 跋中“吴温夫、汪复初”二人,即宋僖《即事》诗中自注:“八月廿八夜与徐性全、汪复初、吴温夫、王时敏宿上虞倪弘道家,弘道为置酒。其季如道戏以枣核加烛上,发辉若五出花。坐客皆为尽欢而醉,如道请予赋诗遂成二十八字”中所提到的吴、汪二人。宋僖、顾云屋与吴、汪二人之交游,在《庸庵集》中甚多,如《自题画》云: 今年辛亥岁()九月三日,予在姻戚倪氏孝思庵与时敏、吴温夫、汪复初、倪原道及其从弟安道(倪安道)[10],从子用彰(倪用彰)抄书。午饮既酣,原道令人拭壁,请予作墨戏,予素不解此技……徐性全也,为研墨执砚…… 《丹山图》徐本立跋所透露的顾云屋所宿汪复初之“四明溪舍”,在当时文人中颇有声名,其舍近丹山赤水道家洞天,沾有仙气,为文人向往圣地。如宋僖《为汪复初题四明溪舍》云:“丹山赤水洞天中,水出长溪似白虹。帘外莺声春树绿,潭边鸥影晚花红。汪伦酿酒能留客,李白题诗不负公。欲看丹经坐清夜,为予下榻候仙翁”,据此可知,宋氏亦曾过访汪舍。而《丹山图》后赵古则跋中“四明佳山水,洞天宅仙灵……放歌碧峰,投宿溪舍清”之“溪舍”亦当指汪氏“四明溪舍”。 4.小山陈氏 徐本立跋《丹山图》中称“客小山陈氏”者,据宋僖《重过倪氏深秀楼十首》之十[11]后自注:小山陈生铸,子范也,性醇敏,好学可爱。可悉“小山陈氏”名陈铸,字子范,上虞小山人。小山距徐本立所在邑四明乡丹山仅十五里,“丹山……去上虞小山东南十五里”(见《丹山图》徐本立题),家筑清晖楼,人称小山陈氏书楼,时文人于此往来甚密。如宋僖《小山陈氏清晖楼》、《次韵徐性全同宿小山陈氏书楼有作》、《次韵赵德纯阻雨有作兼简徐性全并谢陈氏诸亲旧》等。陈氏小山藏有顾云屋、赵鸣玉等人画作数件,如宋僖《为陈山人题顾云屋大松图》“顾侯秀异天所种,胸中有此千尺松……羽化登仙巢老鹤,楼居阅世对亢龙。小山桂树何年种,让尔独立青芙蓉。”又有《赵鸣玉为小山陈隐居作小像于双松之下》等。 按,宋氏诗中称“赵鸣玉”者,时为江宁县丞,擅画,能作山水,师从顾云屋,宋僖有“云屋风流续者谁,赵郎早被郑翁知”之赞(《题赵鸣玉效顾云屋山水图》)。 5.赵宜生 上述宋僖《次韵赵德纯阻雨小山有作兼简徐性全并谢陈氏诸亲旧》中“赵德纯”者,即《丹山图》后作跋者赵宜生,款署“余姚赵宜生”,钤有“德纯”白文印记(图四)。 图四赵宜生“余姚赵宜生”、“德纯”二白文印记 赵宜生,字德纯,余姚人。洪武初训导。黄太冲云:德纯本宋宗室子,至正中晦迹耕牧,自号骑牛野人。洪武初,举为乡邑训导。宋无逸(宋僖)诗“往来慰衰暮,感慨宁无同”者,谓德纯也。其诗五言学陶,七言仿佛李长吉。宋氏另有《还自龙河次韵酬赵德纯》诗。赵氏与宋僖师杨维桢亦有交往,如《追次杨铁崖题顾仲瑛玉山草堂春夜乐韵》[12]。 6.赵古则 《丹山图》卷后题跋者赵古则是揭示顾云屋身世之谜的重要人物,纂有《云屋顾先生墓志铭》[13]。 赵谦(-),原名古则,字?谦,后更名谦,浙江余姚凤亭乡人。上海图书馆藏朱彝尊墨迹《史馆传稿三十篇册》:“赵?谦名古则,更名谦,余姚人……”[14]其为宋秦悼惠王十二代孙(封于河南开封浚仪)。明初征修《洪武正韵》,持议不协,出为中都国子监典簿,罢归,寻以荐为琼山县教谕。元末明初著名古文字学家,著《六书本义》、《学范六篇》、《赵考古文集》等。 《丹山图》赵氏跋云: 四明佳山水,洞天宅仙灵。久慕刘樊迹,始遂皮陆登。放歌碧峰,投宿豁舍清。扶藤厉急涧,披草遵微行。倚梥听鞠侯,□崖拾青擂。过云扈辟茝,玩瀑愒幽亭。仙宫访羽客,诣首问黄庭。既极林泉趣,似了物我情。惜无柳州笔,纪此烟霞盟。浚仪赵古则。 如上所述,赵诗中“投宿谿舍清”之“谿舍”,当为顾云屋所宿友人汪复初“四明谿舍”,说明赵、汪二人相识;《赵考古文集》中有《山居四咏依汪复初先生韵》,亦为一佐证。 其次,据《云屋顾先生墓志铭》“大明洪武十有五年()九月初六,云屋先生卒于鄞之定海崇丘乡,其仆冯安来讣,古则与吴刚、陈铸哭于陈慎家”之“陈铸”,即徐本立、顾云屋、宋僖、赵鸣玉、汪复初、吴温夫友人小山陈氏子范。 另,《赵考古文集·龙丘稿序》曰:“男子初生,射以桑弧蓬矢,欲其志四方也……所以卒归于正也。生字惟泉,名本,姓徐氏。毅然男子大丈夫也。少有志于四方……弟子颖川陈思得其《之官纪行诗》三百首……龙丘生虽偃蹇不遇于时。”[15]据徐本立《丹山图》题跋所钤白文“龙丘生印”(图五),可知龙丘生徐本即徐本立,字惟泉,号龙丘生,性全或为其另字,徐本或为所更之名,当亦为赵古则友人。 图五徐本立“龙丘生印”白文印记 又有史料表明,赵氏曾藏有顾云屋《松图》。年春三月,赵氏携《三友图合卷》请友人程本立作题,程氏题曰“王山农(王冕)所画梅固多见之,此图作欣蓬,尤佳笔也。顾云屋松、高士谦[16]竹,固不多见……姚江陈履初合三图为一卷……余使越上,故人赵?谦氏持卷索题……”。[17] 7.毛锐、吴居正、杨彪、王霖、范骥、范玄凤、朱坦翁 除范骥、朱坦翁、范玄凤、王霖[18],四人暂无考之外。有资料表明,毛锐等四人与《丹山图》卷后数人为挚友,互有交往,当为顾云屋交游圈内人物。 毛锐,宋僖《庸庵集》有《次毛进仁留题张氏书舍韵》[19]。据《丹山图》卷后毛锐所钤用印“毛氏进仁”(图六)可知,毛进仁即毛锐,进仁当为其字,会稽人。 图六毛锐“毛锐之印”、“毛氏进仁”二白文印记 杨彪,字宗彝,余姚人,别号银塘生(《绍兴志》)。赵古则撰有《银塘生传》,知赵氏罢官自中都归余姚后,识银塘生,杨氏常乘牛出入四明洞天,遇风景林壑之美,即箕坐长笑,兴不可遏。状其草木水石,题诗于上,墨光动荡,人得其片纸一言者,皆护藏。赵氏曾得一书,曰:“乃吾友杨君宗彝笔迹”[20]。《丹山图》后杨彪署款“银塘杨彪”,钤有“杨宗彝”、“清白世家”(图七)二印,知为赵谦友人无疑。 图七杨彪“杨宗彝”、“清白世家”二白文印记 吴居正(-?),据《赵考古文集·奉吴耑学书》“古则奉复吴君著作足下,仆辱长吾子一年”[21]悉,吴氏生年为年,德艺皆佳,十六七岁时,同邑名公闻士释道清流,莫不尽其恭敬,故赵氏有“足下德美才良,艺精学博,固不待言”之誉。《丹山图》卷后吴居正钤有“耑学”白文印记(图八),固知为赵谦艺友矣。 图八吴居正“吴氏居正”、“耑学”二白文印记 三《丹山图》作者顾云屋身世之谜顾云屋其人之身世,上述顾氏友人之题跋以及他们的文集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线索。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赵谦古则所撰《云屋先生顾公墓志铭》(以下简称《墓铭》,收录于《赵考古文集》卷二)。兹录全文如下: 大明洪武十有五年九月初六,云屋先生卒于鄞之定海崇丘乡。其仆冯安来讣,古则(赵谦)与吴刚、陈铸哭于陈慎家,且召方遥会哭。明日,郑相、张经[22]、骆诚[23]来,余于陈氏又哭。十二日,古则率慎(陈慎)、暹(方暹)走鄞致奠赙。既而,其孤观(顾观)衰绖拜泣,以墓志为请。义有弗可得辞,遂求谱碟及所藏书于其家,得《浩命》三通,以知其曾祖、祖、考之所自。得《玉山名胜集》十卷、《春夜乐唱咏》一轴,以知其家世贵盛之由。得《交谊卷》二轴,以感其好贤尚义之笃。得《游剡赠言》、《静得斋》、《鹤梦轩》诗文各一轴,以感其雅性逸情之实,皆名卿韵士、仙翁佛子,一时之选者,凡三百余人。其不在轴帙而散积于几格间者不与。噫,何好奇博学乐道人善之如是哉!夫处富贵而不骄不淫,居贫贱而不渎不辱,非知道孰能若此,是宜铭,遂序而铭之。 先生姓顾氏,名园,字仲园,云屋其别号也。其先吴县昆山望族。曾祖讳文儒(顾文儒),赠某总管。祖讳文显(顾文显),武备总将军上海等处海道运粮千户,赠万户侯。考讳某,妣盛氏,赠大兴县君。 先生生而聪达勇锐,有远志不羁。读书一过,即记不忘。然好武,不专于学。年十六,北游燕都,出入王侯将相门。昼则相与驰马击剑射博取胜,夜则邸舍兀坐一室,开百氏诸史,观法书名画有得然后已。凡三往返,乃得朝命,袭父爵为千户侯,所历有绩。未几,遭时弗宁,南北隔阻,因卜居定海。盖乐其山川之胜也,遂杜门谢世事,痛刮去旧习绝嗜,欲刻志文艺,卒以善画名于世。不喜作诗,然时出一联半篇,辄清奇骇人。其画尤为世所贵尚,识者以为不减虎头笔法。改物以来,恣游鄞越山水间,不妄交接。尝有权贵人,欲一见之,时夜将半,遽踰垣走避。好周急而未尝取受毫末于人。性刚直,或折人过失,而人服之。卒时年六十二。先娶姑苏应氏,再娶杭之陆氏。一子观(顾观),陆出也。观将以某日月塟,塟地未兆,谋买山于崇丘乡顾?之原。谋既协而赀未办,冯安将谋诸与先生交游者,古则曰:可。俾成之,铭曰:少而勇,勇于武。壮而仕。时乃阻,克奋于学,师厥古德。施不昌,以昌其画。 由此,顾云屋其人之真实身份昭然,且墓志铭所载其生平事迹,皆与《丹山图》卷后诸友人题跋及诗文文献吻合,现勾勒考证如下: 1.籍贯 《墓铭》称,其先吴县昆山望族。按,徐本立题《丹山图》:“句吴顾云屋先生自山阴来”,宋僖《题顾云屋山水图》“吴郡顾云屋”、《题雪浦待渡图》“吾邑王性常[24]客居罗壁山中,岁晏,蹑冰雪还水北省亲,时中吴顾云屋留其家,为作《雪浦待渡图》以赠之”、《题顾云屋龙门眺远图》“谁写龙门眺远图,风流顾老出勾吴”、《与顾山人宿罗壁方氏停云楼赠诗一首》原注“顾氏吴中所居,号玉山草堂者”、《秋日过郁仁斋翠深轩与顾山人夜坐有作》“爱画能留吴下客”、《题云屋山人大松图歌》“中吴高士身姓顾”,宋僖友人吕不用[25]有诗《题顾云屋云山图》“我识东吴顾文学”等。诸家所称“句吴顾云屋先生”、“吴郡顾云屋”、“顾氏吴中所居”、“能留吴下客”、“中吴高士”、“东吴顾文学”,皆与《墓铭》相合。 2.早年经历 《墓铭》:年十六,北游燕都,出入王侯将相门。昼则相与驰马击剑射博取胜,夜则邸舍兀坐一室,开百氏诸史,观法书名画有得,然后已。凡三往返,乃得朝命,袭父爵为千户侯。所历有绩,未几,遭时弗宁,南北隔阻,因卜居定海。 按,范玄凤题《丹山图》“不受皇家宣室召,长为赤水洞天游”,以及吕不用《题顾云屋云山图》“早岁丹青动黄阁。挥毫得意傲王侯”、宋僖《为方处士题顾山人所作鉴湖渔隐图》“着鞭不上长安道”,皆亦吻合。 3.元末明初卜居定海 《墓铭》:因卜居定海。盖乐其山川之胜也,遂杜门谢世事,痛刮去旧习绝嗜,欲刻志文艺,卒以善画名于世。……改物以来,恣游鄞越山水间。 按,据有限明署年份之顾氏事迹,亦表明年前后,顾氏足迹多在吴越之间。如: 年夏,顾园自鄞还吴,泊舟慈溪之丈亭。观其山水诸佳处而乐之,过余姚为山辉门人(郑山辉)徐性全作《山水图》以行。亟其图,墨色有未足者,性全以赠其友周德如,山辉为题山字韵绝句一首。(《庸庵集》) 年十一月,顾园自山阴来上虞,与徐本立等会,至汪复初家,遂有丹山游之行。(徐本立题《丹山图》) 顾云屋于元末明初归隐定海,往来于鄞山越水之事迹,《丹山纪行图》固然为后人留下了唯一的实物证据。另外,其友人文献中亦多有透露,如宋僖《庸庵集》: 云屋山人云与游,十年为客海东头。(《与顾山人宿罗壁方氏停云楼赠诗一首》) 爱画能留吴下客,过门为治越中船。(《秋日过郁仁斋翠深轩与顾山人夜坐有作》) 画图云树看今夕,客子风潮忆往年。谁似杜陵诗兴好,浮家吴楚到西川。(《题顾云屋秋江叠嶂图》) 顾侯避俗留越山,高情长在山水间。(《题顾山人秋江叠嶂图歌》) 顾侯留滞东海头,放怀思上洞庭舟。(《题顾侯江山图歌》) 吕不用亦曰: 我识东吴顾文学,……旅食南州梦非昨。(《题顾云屋云山图》) 4.顾云屋之画艺 《墓铭》其画尤为世所贵尚,识者以为不减虎头笔法。 按,顾云屋之画艺,友人常以顾氏本家顾恺之虎头视之。如王霖曰: 顾侯自是虎头孙。(题《丹山图》) 宋僖曰: 龙门雪色入鸟道,顾老霜毫追虎头。(《为方允恭题顾山人龙门雪雾图》) 虎头孙子气吞虎,龙门怪松身似龙。落笔萧梢朔风起,泼墨惨淡飞云从。(《题顾云屋龙门大松图》) 5.顾云屋母亲籍贯 《墓铭》:考讳某,妣盛氏,赠大兴县君。 按,《丹山图》顾氏自钤“大兴世家”白文印记(图九),与墓铭内容相合,实有标示本家出处意。 图九顾园“大兴世家”、“云屋山人”二白文印记 6.顾云屋之斋名 《墓铭》:得《交谊卷》二轴,以感其好贤尚义之笃。得《游剡赠言》、《静得斋》、《鹤梦轩》诗文各一轴,以感其雅性逸情之实。 按,《丹山图》本幅图卷末左下有一白文残印,从印泥气息以及篆法风格等看,与“云屋山人”、“大兴世家”二印相同,当为同一时代所钤。从所钤位置上看,作者自用印的可能性极大。墓铭中其有《静得斋》诗文轴,“静得斋”应为顾氏斋名,从此印之残存部分看,右上部分当为“静”字之“争”,右下当为“得”字之“日”,故此印前二字当释为“静得”(图十),亦顾园用印矣。 图十顾园“静得”白文残印记 综上所考,《丹山纪行图》卷作者顾云屋为顾园无疑。其生平小传可勾画如下: 顾园,据赵谦《墓铭》“大明洪武十有五年九月初六,云屋先生卒于鄞之定海崇丘乡”,知卒年为年。“卒,时年六十二”,故又推得顾氏生年为元至治元年辛酉,即年,当归入元代画家。其字仲园,别号云屋、玉山逸人(据宋僖《题云屋所赠高峰远涧图》称“玉山逸人顾云屋”知,吴县昆山(今江苏昆山)人。出身昆山望族,曾祖顾文儒,赠某总管。祖顾文显,武备总将军上海等处海道运粮千户,赠万户侯。妣盛氏,赠大兴县君。先娶姑苏应氏,再娶杭之陆氏。有一子顾观。 顾氏“霜刮虬髯面如削”。早年聪达勇锐,有远志不羁,读书不忘。又好武,不专于学。年十六,北游燕都,出入王侯将相门,习武读书绘画兼习。凡三往返,乃袭父爵为千户侯。元末,南北隔阻,因卜居定海。元亡以来,恣游鄞越山水间,刻志文艺,卒以善画名于世,识者以为不减虎头,时有赵鸣玉画师云屋。交游甚广,雅性逸情,皆名卿韵士、仙翁佛子,达三百余人,如《丹山图》卷后诸家等。顾氏还好收藏,有《交谊卷》、《游剡赠言》、《静得斋》、《鹤梦轩》等皆佚。 四“顾园云屋”误为“顾琳云屋”之由 画史将画家同姓、同名、同字、同号者混为一者,较为常见,如董其昌代笔人珂雪常莹与李日华之子珂雪李肇亨、明代金陵画家蒋嵩之子虹桥蒋乾与杭州鹤宾蒋乾、明代痴痴道人史忠与痴痴道人马愈等。而将《丹山图》作者顾园云屋误为顾琳云屋,亦如出一辙。如前所述,将二顾视为一人者,始作俑者当属康熙四十七年()所编《御定佩文斋书画谱·顾琳》[26],摘录如下: A、顾琳,号云屋,上虞人。仕为知州,读书政治之暇,游戏绘事,为世所重(《画史会要》)。 B、吴郡顾云屋,工山水画。吾乡郑山辉称其有出尘之趣(宋玄僖《庸庵集》)。 C、吕不用题顾云屋《云山图》云:我识东吴顾文学,早岁丹青动皇阁。挥毫得意傲王侯,霜刮虬髯面如削(《得月稿》)。 是书所据三处引文,除宋玄僖《庸庵集》、吕不用《得月稿》所评顾云屋为友人顾园云屋外,所引明代朱谋垔《画史会要》之顾琳,则非顾园云屋。此为《佩文斋书画谱》编者不详审文献所致,故有“上虞”“吴郡”二种籍贯之矛盾。细检朱谋垔所载云屋顾琳,亦确有其人,查《浙江通志》卷一三四“选举·明·举人·永乐十二年甲午科”[27]: 顾琳,上虞人。知州。 查《河南通志》卷三二“职官三·各知府·开封府·知州”[28]: 顾琳,浙江上虞人。举人。正统五年任。 上虞顾琳于永乐十二年甲午()中举,正统五年()任开封府知州之际,顾园云屋早已仙逝矣。 又细检《画史会要》,发现是书除载“顾琳”条外,同书中另载一画家,曰[29]: 顾云屋,善画山水。 列于顾云屋前二位画家是: 鲍原礼,画菜若生。 梁叔刚,工小景山水。 按,鲍原礼,据明代程敏政《篁墩集》[30]载“四明鲍原礼《山水人物花鸟》一卷,国子博士临安钱宰伯均为之序。原礼无所见,伯均在国初与宋景镰诸公,俱以文显”。钱宰(-),字子予,一字伯均,会稽人,至正八年()与宋僖同举,亲老不仕。洪武二年()征为国子助教,称旨,年,乞休,年,复征为宿儒,修礼乐书,旬逝,年九十六。可知鲍原礼为元末四明画家。 梁叔刚,据刘嵩《槎翁诗集》卷六载《题梁叔刚小景赠故人令弟欧阳以诚归会昌滩口同游》[31]。刘嵩(?-)字子高,泰和人,元末举于乡。据刘氏卒年,亦知梁氏为元末画家。 紧列顾云屋后二家为: 杨云林,工于花鸟。 郑山辉,善画兰。 郑山辉(?-),即《丹山图》后顾园友人徐本立之师。而杨云林者,亦为元代画家,如元代唐肃《杨云林画雁》赞之“叶无踪苇叶低,湖波撼碎白玻璃”[32]。可见,朱谋垔氏编画家人名,除按擅长题材门类逐条分列原则外,所例画家是按一定时代及地区顺序排列,即顾云屋前后数人皆为元末画家,而顾琳条前后数家如詹仲和、沈襄、刘鹏、沈鸣远、周颂等皆为明中叶画家。因此,朱氏实并未将二顾混为一人。显然,书中后者“顾云屋”当为元代“顾园云屋”。且顾园一生,除在元代封千户侯外,并未有明代中举及任开封府知州之事实。耐人寻味的是,《佩文斋书画谱》转录《画史会要》时,梁叔刚与杨云林二位元代画家之间的“顾云屋”已不知所终。编者很可能误以为前已载顾琳云屋小传,不必赘述。而晚清顾文彬亦忽视了《画史会要》中顾云屋顾园小传,故以讹传讹至今[33]。 五结论 综上所述,原定名《明·顾琳丹山纪行图卷》,应改为《元·顾园丹山纪行图卷》。此卷作于洪武辛亥(),作者时年51岁。与同时代“元四家”之一王蒙(-)《丹山瀛海图卷》(图十一)(笔者另有专文考析)一样,皆属元末文人纪行四明丹山之内容,为折射元代文人与道家思想极为密切之实物佐证。《丹山图》系目前顾园传世孤品,谓添元代画史又一佳构。 图十一元,王蒙,丹山瀛海图卷,上海博物馆 (本文刊载于《故宫博物院院刊》,年第04期) 注释1.《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明代上》页12,彩图八,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年10月。按,此图《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五册页,将顾琳编入清代画家,当为编辑之误,文物出版社,年5月。 2.赵谦传世墨迹目前仅见二迹。另一为:年元夕题《宋人摹女史箴图卷》(故宫博物院藏,见《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19册页68)。按,北京市文物局藏赵谦《行书五柳庄怀太史诗》轴(见《北京文物精粹大系·书法卷》页70,北京出版社,年9月,署“赵谦”,钤“壑舟”、“赵谦之印”二印记。从书风及用印内容上看,与赵谦古则不类,为同名者,俟考。 3.按,吴居正跋中称“九灵先生”者,即戴良(-),字叔能,浦江人。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学古文于柳贯、黄溍、吴莱,学诗于余阙。洪武元年()南还,变姓名隐于四明山,自号嚣嚣生。十五年征入京,欲官之,以老疾辞,太祖怒,羁留不释,次年四月卒于京师。世居金华九灵山下,故自号九灵山人。著有《山居稿》、《吴游稿》、《九灵山房集》等。诗风骨高秀,迥出一时。交游广泛,与宋僖、徐性全、滑伯仁、张监、张纬、丁鹤年、王祎、宋濂、胡翰、高启等皆有往来。戴良传世墨迹目前仅见年闰月望日题耶律楚材《行书送刘满诗卷》一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藏,见《中国书画》年第10期,页4。《中国书画》杂志社)。 4.清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10卷,清光绪刻本。 5.元宋僖,《庸庵集》卷九《为傅伯原题白云亲舍图》:“暨阳傅伯原,吾师铁崖先生杨公之婿……又与予同受经于先生之门”。《四库全书》卷一二二二,页。上海古籍出版社,年6月。 6.前揭《庸庵集》卷一,《四库全书》卷一二二二,页。 7.前揭《庸庵集》卷九,《四库全书》卷一二二二,页。 8.前揭《庸庵集》卷一,《四库全书》卷一二二二,页。 9.按,文中所引宋僖诗文,除注明出处外,皆引自《四库全书》卷一二二二《庸庵集》,不另注。 10.倪安道,吴温夫、汪复初三人。赵古则《赵考古文集》卷一中有《赠骆则敬序》“许昌滑撄宁先生醉六经……晚岁避居东海之上,由是贯籍余姚。而传其业,得其奥者,吴君温夫、骆君则诚、则敬兄弟”、《咏怀次倪安道十首韵》;宋僖集中有《寄宋景濂先生三十韵》“去年撄宁臾往返”、《十二月廿九日承滑撄宁先生韦惟善与乡中诸亲友以予初度之辰致礼见过因斌诗一首奉谢》。俱知,赵氏友人吴温夫、汪复初、倪安道、滑撄宁等,与宋僖皆有过从。 11.前揭《庸庵集》卷八。《四库全书》卷一二二二,页。 12.顾瑛(-),字仲瑛,昆山人。编有《玉山名胜集》,名其居曰“玉山草堂”。按,赵古则从顾园遗物中所见《玉山名胜集》,应为顾瑛所编。《春夜乐唱咏》,据赵宜生《追次杨铁崖题顾仲瑛玉山草堂春夜乐韵》(见《御选明诗》卷三八),袁华《和杨铁崖次韵顾仲瑛春夜乐》、《春夜乐次韵铁崖先生》(见《耕学斋诗集》),谢肃《和杨铁崖次韵顾仲英春夜乐》(见《密庵集》),马??《春夜乐》(见顾瑛《草堂雅集》)等,皆次杨维桢与顾瑛之唱和诗。因此,《春夜乐唱咏》或即与顾瑛有关之遗物。赵古则“以知其家世贵盛之由”,亦是对顾氏一门之风流文采之赞叹。种种迹象表明,顾瑛字仲瑛、顾园字仲园,居所皆名“玉山草堂”,二人年龄相差11岁,皆为昆山望族,应为同族昆季。其关系究为何者,俟续考。又,顾瑛传世墨迹甚少,目前仅见三处:题钱选《浮玉山居图》卷(上海博物馆藏)、题《宋人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第三十四首尾》卷(年,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见《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九册页20)、题赵原《合溪草堂图》轴(年,上海博物馆藏,见《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二册页)。 13.明赵谦,《赵考古文集》卷二,《四库全书》卷一二二九,页,上海古籍出版社,年6月。按,文中所引赵谦文献,除注明出处外,皆引自此书,不另注。 14.上海图书馆编,《上海图书馆藏明清名家手稿》页39,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年11月。 15.前揭《赵考古文集》卷一,《四库全书》卷一二二九,页。 16.高让,字士谦,元代画家,钱塘人,善画竹,自称得法于顾安。与凌云翰(-)、张昱、王裕等友善。弟子蔡学渊、蔡清源俱从其画竹。见梁潜《泊庵集》、凌云翰《柘轩集》、王燧《青城山人集》等。 17.《巽隐集》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年11月。 18.王霖,字叔雨,括苍人,元人。历官江浙行省枢密院都事,至元二十二年()任四明知事。有《题丹山》诗“三台峰下神仙宅,樊榭春风长薛萝……”。与杨维祯、贡师泰、朱右、刘仁本、郑蒙泉、毛彝仲、徐季章、杨志中、舒汝临、刘中等友,亦为宋僖友人,见宋氏《重过倪氏深秀楼十首·其十》自注:“董山人字仲载,天台人,深于地理书。吴老子,吾邑季章先生也。滑公字伯仁,许昌人,儒而善医。朱字伯言,天台人。王仙叔雨,熙阳仲伯也,括人,王君皆孺者。太丘孙,倪氏小戚。小山陈生铸,子范也。” 19.前揭《庸庵集》卷三,《四库全书》卷一二二二,页。 20.前揭《赵考古文集》卷二,《四库全书》卷一二二九,页。 21.前揭《赵考古文集》卷一,《四库全书》卷一二二九,页。 22.张经,字德常,金坛人,起家吴县丞。年为松江府判官,迁嘉定州同知。其行也,诸文士分赋吴中旧迹送之,如成廷硅、陈汝秩、郑元祐、范致大、王逢、周砥、高启、苏大年、倪瓒等。现传世王蒙《行书爱厚帖》页(故宫博物院藏)“德常判府相公尊契兄……”、苏大年《行书诗》帖(年,上海博物馆藏)“吴县乡三老,顾子明求送前县尹张君德常改除嘉定同州诗西涧老樵赋此为赠……”皆与张经者。故宫藏倪瓒《杨竹西小像图卷》为张经旧藏(见《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19册页。张监(-),字天民,人称鹤溪先生,张经父。张氏父子俱与赵古则相识,赵集中有《答张天民书》。故宫藏苏大年《行书邮兴帖》“鹤溪先生文林仙长文侍”(《徐邦达集》第6册页)即寄张监者。张纬,字德机,张经弟。传世倪瓒《付张德机札》(年,吉林省博物馆藏,见《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16册页86)、王蒙《竹石图轴》“太湖秋霁画图开……是日余适游灵岩归,德机忽持纸命画竹遂写近作四绝于上”(年,苏州博物馆藏,见《元四大家集》页97,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年12月)皆与张纬者。张纬之墨迹,目前仅见年题倪瓒《溪山图轴》(上海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2册页)、年中秋日《楷书录皇甫谧高士传札》(吉林省博物馆藏,见《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16册页86)及《与张端、陈珩题跋》(佳士得年秋拍23号)三迹。 23.骆诚,名则诚,弟敬诚,师承滑撄宁。皆为赵谦友人,《赵考古文集》中有《与友骆则诚别》、《赓骆则诚母寿诗韵》等诗记之,其《赠骆则敬序》称“许昌滑撄宁先生醉六经……贯籍余姚,而传其业、得其奥者,吴君温夫、骆君则诚、则敬兄弟……” 24.顾园友人王性常,即王纲,字性常,一字德常。与高启族人高元章相友善,元末尝奉母避兵五洩山。洪武四年(),以文学征至京师,拜兵部郎中。未几,陷入贼为杀。与刘基、余阙(有《赋得峨眉亭送王德常御史赴南台》,见《青阳集》)、宋褧、贡师泰(有《送王元伯游金陵并柬樊时中都事王德常管勾》,见《玩斋集》)等友。张壹民撰有《王性常先生传》。 25.吕不用,字则耕,新昌人。洪武初,举本学教谕,以聋辞,自号石鼓山聋。有《得月稿》三首。王霖评其诗曰:“则耕长篇短歌,无一语尘腐”。宋僖集中有《吕山人养父歌》“新昌世家吕山人德升,隐居授徒,乐于养父,而克遂其志……赠胡汝州、周铭德,皆德升友。余为作歌者,盖有信于二友。” 26.《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五五,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年11月。 27.《浙江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年11月。 28.《河南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年11月。 29.《中国书画全书(四)》,页,上海书画出版社,年10月。 30.明程敏政,《篁墩集》卷三七,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年11月。 31.元刘嵩,《槎翁诗集》,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年11月。 32.见《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九五,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年11月。 33.后人将《御定佩文斋书画谱》顾琳小传中三条材料参合取舍,除清王宸《绘林伐材》(见《中国书画全书》第9册页)为全文转录《画史会要》,即将顾云屋、顾琳分列二画家小传者外。其他画史文献则以讹传讹者为多。如A+B者:“(明)顾琳号云屋,上虞人,仕为知州。读书政治之暇,游戏绘事,为世所重。”(康熙间无名氏编《书画史》,见《中国书画全书》第7册页)、“(明)顾琳号云屋,上虞人。游戏绘事,山水有出尘之趣”(乾嘉间沈辰《书画缘》,见《中国书画全书》第10册页)、“顾琳字云屋,上虞人。仕为知州。山水有出尘之趣”(乾隆间彭蕴灿《历代画史汇传》,见《中国书画全书》第11册页。又A+B+C者,如嘉庆间鲁骏《宋元以来画人姓氏录》,即为全文转抄《佩文斋书画谱》者(见《中国书画全书》第13册页),等等。 作者简介凌利中,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从事古代书画鉴定与研究,从实物出发,解决书画中的一桩桩“谜案”,发表《从惠崇到赵大年——析“惠崇小景”暨〈江南春图〉卷考》、《〈丹山纪行图〉卷作者考》、《王渊〈水墨木芙蓉图〉真迹的发现》、《〈畿甸观风图〉卷作者考》、《董其昌〈各体古诗十九首〉卷辨伪及作者考》、《石乾〈山水图〉册(二十开)的发现与石涛真伪研究的两大突破》、《王原祁题画手稿笺释》等论著五十余篇。波士顿美术馆(年)、大英博物馆(年)、弗利尔美术馆(年)访问学者;国家文物局“全国文博系统专业人员清代书画鉴定培训班”导师。此外,还以学术视角策划了很多主题书画展览,如“董其昌和他的艺术世界”(,波士顿美术馆)、“豪素深心——上海博物馆珍藏明末清初遗民金石书画展”(,澳门艺术博物馆)、“描绘中国――上博藏明清人物画展”(,爱尔兰比切斯特图书馆)、“集古大成——上海博物馆藏王鉴、王翚艺术展”(,上海博物馆)、“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上海博物馆)、“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上海博物馆)等。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学脉深厚,近百年来名师荟萃,人才辈出。建校之初即率先建立“艺术科学”观念,为我国的艺术学研究奠定教育根基。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年成为全国首批美术类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年招收首届史论本科生;年获浙江省重点人文社科基地;年获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年获浙江省高校“十三五”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学院的艺术学理论研究地位崇高,年获评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在年教育部发布的全国学科评估中名列前茅。年,艺术史论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目前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培养、访问学者等层次丰富的人才培养,既是国际艺术史学研究的重镇,又以持续推进中国艺术研究为己任,是当代中国”艺术智性与新人文教育”的建设高地。编辑|许溪刘雨尘杨可涵宋俊杰戴姗睿王薇孙梓钧王思凡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a.com/mfrpz/6111.html
- 上一篇文章: 婆婆过寿,我和老公回去庆祝,饭桌上女儿一
- 下一篇文章: 长假最后一天在古诗词里寻找最美的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