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芙蓉”,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荷花。不错,芙蓉确实曾是荷花的别称,《本草》云:“其叶名荷,其华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不过,芙蓉也可以是另一种木芙蓉的别称。在古代的诗词文章里,根据语境的不同,它分别代表不同的花卉:水里的芙蓉——荷花,陆地上的芙蓉——木芙蓉。比如屈原的《离骚》有“制芰[jì]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其中“芰荷”、“芙蓉”就是指荷花;而在《九歌》中“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这里的“芙蓉”就是指木芙蓉,因为荷花属于草本,不可能在树梢采撷荷花。木芙蓉,又名芙蓉花、拒霜花、木莲、地芙蓉、华木、酒醉芙蓉等,为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期在8-10月。它原产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华南地区,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忌干旱,耐水湿,不耐寒,对土壤要求不高,瘠薄土地亦可生长。因为木芙蓉耐水湿的特点,所以特别适合种植于水边,开花时波光粼粼中映照着婀娜花影,水与花相映成趣,分外妖娆,所以《长物志》中说:“芙蓉宜植池岸,临水为佳。”木芙蓉也因此有“照水芙蓉”之称。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燕脂色未浓。正似美人初醉著,强抬青镜欲妆慵。——王安石《木芙蓉》满庭黄叶舞西风,天地方收肃杀功。何事独蒙青女力,墙头催放数苞红。——陆游《山园草木四绝句》芙蓉花不仅秾丽鲜妍,如美人醉酒,而且还嬗变,一日之中早、中、晚时分有不同的风情。在理想的情况下,木芙蓉在清晨如雪白,中午变浅红,傍晚变成深红。花色一日三变,所以被称为“三醉芙蓉”,正是“晓妆如玉暮如霞”。这是由于光照强度的差异会导致花瓣中花青素浓度不同,这才使花瓣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但花并非都在清晨开放,所以这一树上,白、红多色都有,甚至一朵花会半白半红,甚是有趣。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韩愈《木芙蓉》晚凉思饮两三杯,召得江头酒客来。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花尽木莲开。——白居易《木芙蓉花下招客饮》相传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便十分爱花,尤其对木芙蓉最为钟情,难以自拔。孟昶非常宠爱她,为博妃子一笑,便下令在蜀都尽皆种上木芙蓉,待到来年花开时,蜀都美如锦绣,后蜀皇帝携花蕊夫人登上城楼,共赏十里红艳。自此,成都便有了“芙蓉城”的美称。如今木芙蓉也以成都一带栽培最多,成都有“蓉城”之称,木芙蓉也是成都的市花。花蕊夫人最为后世所称赞的,是后蜀国破时,孟昶降宋,花蕊夫人不忿于这些没有气血的软骨头,曾赋诗一首,道: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二十万人齐解甲,竟无一个是男儿!花蕊夫人的故事虽然不见于正史,但这首诗里对蜀国将士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却甚为刚烈,竟与木芙蓉为文人所称道的“拒霜”之德非常相近。木芙蓉虽然瑰奇美艳,但在秋天开放、不惧霜寒的特质,才是它最令人钦佩之处。“美在照水,德在拒霜”,盛放于天府之国的木芙蓉,真是如这片土地一样,风骨与逸态俱在。

往期精彩回顾:

国学那些事儿|殿试,苏辙比苏轼更有范儿

七夕

鹊桥相会的节日,你需要一句情诗

杜甫|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就泛出微笑

排水兽|古建中的水龙头

壶承

温柔配角

欢迎读者转发至朋友圈

也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图片、音频部分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国学和乐”原创,转载请注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a.com/mfrpz/5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