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鹿城人文景观》沈克成汤章虹著个别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登上江心孤屿,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浩然楼——人们憩息、观景的好地方。绿树丛中、江楼一角、真有说不尽的诗情画意;曲槛回栏、画栋飞榆,都还保存了原来建筑的风貌。登楼远眺,翠微、郭公、海坛诸山尽收眼底;瓯江上往来的巨轮小帆,还有那市区鳞次栉比的房屋一览无余。浩然楼位于宋文信国公桐东首。明万历八年()巡道吴自新、郡丞刘正亨创建。邑令郝敬有“层楼环拥大江流”句,知府陈公相有“楼开鳌背日孤悬”句。据明刘东星《新建浩然楼记》引首倡建楼者吴自新的话来说,建楼的目的是为了“以壮观瞻”,至于命名的由来,有人说是以文天祥《正气耿》中“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日浩然,沛平塞苍冥”之意命名,楼名取“浩然”二字、是为了纪念文天祥曾到江心寺暂居。如明末清初温州诗坛祭酒梅调元有诗咏浩然楼:百尺层楼冠巨鳌,文公曾此驻旌旅。厓山事去家何在?孤屿潮生塔自高。魄化杜鹃啼夜月,神骑白马瞰秋涛。凭栏一望忠魂杳,天地茫茫首重播。清代温州太守方鼎锐在《登浩然楼吊文信国》中有我登浩然楼上望,吊古怆怀真宰相。江上寒呜咽声,助我狂歌更悲壮。另一说为纪念初唐诗人孟浩然曾在江心登楼赋诗,故名之。据《新建浩然楼记》云:而名之日浩然,盖取文公正气歌中所称孟子浩然之旨云。但只是说盖取文公正气歌中所称孟子浩然之旨,并未提到该楼为纪念谁而建。尽管如此,后人总喜欢把孟浩然的名字与浩然楼联系起来。每当登上浩然楼,见景生情,顾名思人,使人很自然地会联想起伟大诗人孟浩然来。孟浩然(-),唐代著名山水诗人,湖北襄阳人,故又称孟襄阳。他的诗格律严谨,意境深远,特别是五言诗,极负盛誉。他的诗与王维齐名,后人提起盛唐时期的山水诗人,常常是王孟并称。孟浩然唐开元十三年(),时年37岁的孟浩然去乐成访问同窗好友张子容、顺道游历江心孤屿,并写下了一首温州人民所最喜爱而经常传诵的诗篇《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诗曰:逆旅相逢处,江村日暮时。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乡园万余里,失路一相悲。全诗一气呵成,确是佳构。首联两句,首先交代了两人会晤的时间——当天日暮之时;地点——江村(上浦馆)逆旅之中。从而把读者带进了诗的意境,引起读者翩翩联想。颔联则是他俩当日游览江心孤屿情景的如实记叙。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来自孤屿志00::09当时的孤屿还十分荒凉,他俩游览孤屿的目的.主要是去领略周围群山的景色,同时借以追寻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游踪屐迹。尾联中失路者,不得志也,孟浩然为自己才华正茂的同窗好友被谪迁至远离故乡而又如此荒僻的乐成,深表同情和惋叹。全诗即景抒情,情融于景,令人赞赏不已。可惜当年两位共游孤屿时联袂题的诗没有留下来。不过张子容在他的《泛永嘉江日暮回舟》中写道:无云天欲暮,轻鹞大江清。归路烟中远,回舟月上行。傍潭窥竹暗,出屿见沙明。更值轻风起,乘流丝管声。还是隐隐约约可见孤屿身影。孟浩然的一生虽然是布衣一生,可是他的诗才却誉满一时。李白以极其崇敬的心情赞美他:“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诗圣杜甫亦如实地给予很高评价:“赋诗虽不多,往往凌鲍谢。”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到过温州,游过江心孤屿,还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给温州地方文化史写上了珍贵的一页。孟浩然的温州之行,在温州人民的脑海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记忆,孤屿题诗的韵事,更使江心名胜因之增辉生色不少。清乾隆三十八年()。乡人将浩然楼移到今址重建,楼为木结构,三开间,重檐歇山顶,造型轻巧别致。五十九年(),温处道秦瀛以前贤名不宜名楼而索性把楼名改称为孟楼。并记孟襄阳会游此。光绪元年()重修时,仍复名为浩然楼。但诗人吟咏仍称孟楼,如宋恕《孤屿怀古》诗有:题诗对酒忆唐贤,海宇清平韵事传。凭吊江潮夷犬吠,大英领事孟楼眠。梁章钜《孟楼》诗中有江山如此清辉在,人物当年逝水忙。谁识浩然留正气,西偏丞相有祠堂。江心十景之一的孟楼潮韵,也就因此而得名。后有两层楼房,是年钦云老和尚主持江心寺时所添建。在浩然楼上,匾额书江城如画。有乾隆间学使李宗昉(字静远,号芝龄,江苏山阴人,清嘉庆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撰写的名联:青山横郭,白水绕城,孤屿大江双塔院;初日芙蓉,晓风杨柳。一楼千古两诗人。此联是写景联。通过对江心自然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山水诗派仰慕之情,流露了浪迹山水的归隐之心。上联化用李白《送友人》诗中的名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勾勒了一幅雄浑而自然的图画:远处青山苍茫,城廓巍然,近处江水如带,飘拂而过。正是在这雄浑而自然中,孤屿砥柱中流,东西塔院遥相矗立。下联的景观清新活泼,“初日芙蓉,晓风杨柳”,色彩堪为绚丽,情感更为强烈。晓风杨柳脱自宋代词人柳永《雨霖铃》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楼千古两诗人,作者观景怀古,心中感叹油然而生。在赞美谢、孟同时也披露了内心胸襟。浩然楼古联李芝龄撰张原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a.com/mfrjz/11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