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涛 https://yyk.39.net/doctor/306474_comments.html

钟振振博士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网友意义问:

钟教授好,冒昧请教您。杜甫的“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该句中,“千朵”的“朵”,失对失粘,是不是出律了呢?如果是,是否有原诗传抄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可能呢?请不吝赐教。

(接上期)

钟振振答:

上三期的答疑,我们列举了在初唐时期比较靠后的一个阶段中,杜审言、李峤、李乂、王勃、刘宪、宋之问、郭震、沈佺期、马怀素、卢藏用、岑羲、崔湜、崔液、徐彦伯等十四位诗人创作的五十首“七言近体绝句”,今天继续往下列举。

(51)赵彦昭《苑中人日遇雪应制》诗曰:“始见青云干律吕,俄逢瑞雪应阳春。今日回看上林树,梅花柳絮一时新。”其字声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符合“折腰体七言近体绝句”的格律。

(52)又《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诗曰:“廊庙心存岩壑中,銮舆瞩在灞城东。逍遥自在蒙庄子,汉主徒言河上公。”其字声为“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符合“常规体七言近体绝句”的格律。

(53)又《秋朝木芙蓉》诗曰:“水面芙蓉秋已衰,繁条偏是著花迟。平明露滴垂红脸,似有朝愁暮落时。”其字声为“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符合“常规体七言近体绝句”的格律。

(54)阎朝隐《饯唐永昌》诗曰:“洛阳难理若棼丝,椎破连环定不疑。鹦鹉休言秦地乐,回头一顾一相思。”其字声为“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符合“常规体七言近体绝句”的格律。

(55)韦元旦《夜宴安乐公主宅》诗曰:“主第新成银作榜,宾筵广宴玉为楼。壶觞既卜仙人夜,歌舞宜停织女秋。”其字声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符合“常规体七言近体绝句”的格律。

(56)李適《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诗曰:“银河半倚凤凰台,玉酒相传鹦鹉杯。若见君平须借问,仙槎一去几时来。”其字声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符合“常规体七言近体绝句”的格律。

(57)又《饯唐永昌赴任东都》诗曰:“闻道飞凫向洛阳,翩翩矫翮度文昌。因声寄意三花树,少室岩前几过香。”其字声为“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符合“常规体七言近体绝句”的格律。

(58)武平一《夜宴安乐公主宅》诗曰:“王孙帝女下仙台,金榜珠帘入夜开。遽惜琼筵欢正洽,唯愁银箭晓相催。”其字声为“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符合“常规体七言近体绝句”的格律。

(59)又《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诗曰:“鸣銮赫奕下重楼,羽盖逍遥向一丘。汉日唯闻白衣宠,唐年更睹赤松游。”其字声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符合“常规体七言近体绝句”的格律。

(60)又《饯唐永昌》诗曰:“闻君墨绶出丹墀,双舄飞来伫有期。寄谢铜街攀柳日,无忘粉署握兰时。”其字声为“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符合“常规体七言近体绝句”的格律。

在以上十九位诗人创作的六十首“七言近体绝句”中,“折腰体”只有王勃一首、宋之问一首、沈佺期一首、卢藏用一首、崔湜一首、徐彦伯二首、赵彦昭一首,凡七人八首;而“常规体”却有五十二首。由此可以看出,在初唐时期的后半段,“常规体七言近体绝句”已经占了压倒的多数。“折腰体七言近体绝句”已风光不再,拱手让出了“七言近体绝句”创作主流的位置。这是符合诗体发展的内在逻辑的。以“对—对—对”为句与句之组接方式的“折腰体七言近体绝句”,比起以“对—粘—对”为句与句之组接方式的“常规体七言近体绝句”来,字声相同或相近的句式配位单一,显得重复,不如后者那样参差错落,活泼灵动。它的退居“配角”,是诗人的“群体选择”的结果,不以单个诗人的特殊意志为转移。

这里,我们只是考述文学史上的一件客观事实,并力图对它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作出合理的解释。必须提请大家注意的是,任何“诗体”只不过是件“兵器”。“兵器”本身的长短优劣,是相对的,可以因时因地因人而转化,并不能决定格斗的输赢。真正的武林高手,无论使什么兵器都有胜算;而技不如人,无论使什么兵器也不管用的。“折腰体七言近体绝句”经“群体选择”而退到“七言近体绝句”创作的“配角”地位,并不意味着它的艺术生命就此完结。稍后的盛唐,王维用它写出了《送元二使安西》这样的千古绝唱:“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杨柳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试问,又有多少占了“主流”地位的“常规体七言近体绝句”能超过它呢?

(未完待续)编后语:

欢迎楼友们继续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a.com/mfrfb/11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