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www.kstejiao.com/m/
□蔡佑祥李坤万盛日报在我们生活的城市,说起公园,那真是大大小小随处可见。从煤城到“一城青山半城湖”,万盛已抖落尘埃,完成了她的华丽转身。当你沉浸在如画的美景中流连忘返时,不知是否想起万盛曾有过“一座城市只有一个公园”的历史?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万盛还是个“一城煤灰半城土”的煤城,城区只有一个公园——万盛公园。这座依山傍水的公园,藏着不少“70后”、“80后”、“90后”万盛人珍贵的童年记忆:春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来这里踏青、野餐、看动物;六一节,在父母的陪伴下,在这里坐儿童飞机、溜大象滑梯;周末,约上小伙伴,在花坛旁、草丛里捉迷藏……儿时的幸福感简单且饱满,那些留在万盛公园里的纯真与快乐,融进一草一木一花,定格在照片里、写进作文里,关于公园最初的印象。今天的万盛,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一应俱全,初步实现了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绿、就近见绿。而万盛公园也紧跟时代步伐,重新布局、科学管理,依旧是市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前世”:最早的城市公园万盛公园坐落于万盛城区,四周有热闹的农贸市场、车辆川流不息的公路、林立的居民住宅以及密集的商铺工厂。但只要你愿意,随意迈开双腿,不出十分钟,便可以跨过喧闹,进入一个宁静绿色的世界。这片闹市中的静谧之地,前身为南桐公园,始建于年。彼时,南桐矿区成立,开矿采煤和三线企业发展如火如荼,一个新兴的工业区矗立于渝南大地。随着人口日增,需要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以供人们休憩,南桐公园应运而生。南桐公园拟定建设的区域三山二岭系国有林场,完全是一片荒山野岭:树木稀疏,杂草丛生,人迹罕至,害虫在陡峭的山林间肆虐,一座座坟墓在枯黄的野草树林中时隐时现,令人心生恐惧……虽然困难重重,但建设者们并没有退缩,“公园建设是造福子孙的事,我们有责任来拓荒、开路,为全区人民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公园!”曾参与过公园建设的张二顺老人回忆道。在全区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公园建设者们相继解决了土地勘探、划拔、道路开拓、树木种植和管理、土地平整、用水等一系列困难。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一座崭新的南桐公园呈现在人们面前。受条件所限,此时的南桐公园设施十分简陋,娱乐、健身设施基本空白,道路质量也不高。但,市民对公园的喜爱,丝毫不受影响。这里,森林蓊郁、环境清幽,市民喜欢在节假日,爬上去走走,呼吸新鲜空气。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园建设日趋完善:年,翠屏湖诞生了。这是公园里唯一的水体景观,由人工挖建而成,水深1.8米,占地面积平方米,湖水清澈透明。湖边设有庭廊,供游人休憩、游览。彼时的公园是市民春天踏青、假日休闲的必选之地。年,南桐矿区更名为万盛区,南桐公园随之更名为万盛公园。变革:一座综合性公园更名后,万盛公园并未停下发展的步伐。年改扩建八仙园,并更名为茶园;年完成水电线路改造、道路建设,新修幸福天梯;年-年陆续建成平方米网球场,新建篮球场和乒乓球台,打造灯光球场;年,成功申报成为重庆市二级达标公园……万盛公园逐渐成为集健身、娱乐、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年,我区全面启动全域旅游、全民健身工作。万盛公园也更加注重健身设施的打造与维护:年,新修20余亩健身广场,与原先的健身中心结合,形成新的健身区域,命名为市民健身广场。市民健身广场位于公园西南面,占地约平方米。健身广场分为上、中、下三块场地,由羽毛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健身活动场以及儿童运动场组成。为了方便轮滑与滑板爱好者,最下层的场地地面设计有一定的坡度起伏。市民健身广场深受群众欢迎,每天上来跑步、跳舞、打球的人络绎不绝。改造后的万盛公园,游人如织,每年接待万人次,单日接待量也时常保持在人次左右。随着游客的增多,对公园的环境承载量是个巨大考验,无论是生态系统还是公园设施都必须充分满足市民需求,否则一旦环境被破坏,将陷入恶性循环。为了避免这一结果的发生,万盛公园不断改善基础设施、优化生态环境,添置足够的环保设施、休闲设施,在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将市民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公园可承载范围以内。如今,园内有余个垃圾箱,4台背景音响将悠扬悦耳的乐曲在翠绿怡人的山峰间传播,宛若天籁;近盏庭园灯绽放在公园的夜色中,增添别样的美丽和温馨。同时,为了方便市民,园内新建了厕所,建成报刊栏10余个,安装休息座椅50余把、健身器材80余套……无论是休闲还是健身,在这里,市民游客都能找到合适的地方,却不嫌拥挤。园内植被种类不断多样化,绿化面积不断增加,保持着园内生态系统的平衡。公园建设之初,树种以松树、竹子为主,后逐渐增添了黄葛树、小叶榕、天竺桂、乐昌含笑、樱花、木芙蓉、罗汉松、夹竹桃等近50种绿化植物,植被面积2余平方米。为了涵养水土,建设者特意在公园断崖沟边等栽种了白三叶、狗牙根、盐肤木、苦竹、栾树等树种用于水土保持。景观植物和生态保护植物各司其职,既为游客提供优雅美丽的环境,又保持着园内优良的生态系统。为了方便市民入园,万盛公园在以前只有一个北区入口的基础上,新增了两个入口,一个是西区入口,另一个是南区入口。西区入口主要面向六井坝,方便西城方向的市民能够进入公园游览。南区入口主要面向体育馆方向,方便东林、观景湾方向的市民进入公园游览。新增的连接道总长2米,宽度6.5米,改变了万盛公园以前只能由一个北门进出的劣势,使得城区居民和游客不论从哪个方向进入公园都非常便捷。“今生”:市民休闲健身必选之地现年65岁的退休职工冯延庭热爱运动,10余年来,他每天下午都要到万盛公园健身。以前健身条件没有这么好,他就沿着公园快走,每次要走半个小时以上,直到身体微微出汗。冯延庭家住万东镇海棠社区,虽然离万盛公园有点远,但他每天坚持步行上下,在幸福天梯修建之前,他就沿着各条入公园的路往上走,后来天梯修好了,他“登山”的路线就固定了,每天上下一次万盛公园,闻着天梯两边的花香,深吸一口气,所有的疲惫都会消失。到天梯顶端的平台之后,他喜欢在那里眺望万盛。“一城揽胸怀,半山睹繁华”,在这里心胸舒展,肝胆通透,空气也好,合影、聊天的人很多,“百福”石尤其受青睐。“这个寓意好,大家希望得到福气,更希望永远幸福!”冯延庭说。万盛城区遍布着功能各异的健身场地,冯延庭对万盛公园却情有独钟。用他的话说,从最初的踏青、休闲,到后来的赏花、游玩,再到如今的观景、健身,万盛公园早已融入了万盛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万盛公园的健身绿道建成后,今年31岁的杨婷婷几乎每天都会沿着这条顺着山势盘旋的步道,达到公园的观景平台。跑步之后,在平台上观赏城区美景,趁着晴好天气,拍一张城区的全景照发在朋友圈里,杨婷婷的小城生活过得简单且幸福。在万盛生活过的很多人也成为万盛公园的常客,现年74岁的张水生便是如此。他来万盛3年了,虽然年事已高,却是一位“运动达人”,引体向上、背靠运动、伸展运动、慢跑,他样样能做。长期的锻炼,使他虽年逾古稀,却不显老态,声音洪亮、步履矫健。他清楚地记得,刚来万盛的时候,听别人说万盛公园很漂亮,地势高,树木多,空气好,上面健身设备也多,他就跟着大家从幸福天梯爬上了公园。公园里,空气清新,树下布满红花绿草,阳光从树叶穿过,洒下无数的瑰丽。这一幕,让张永生与万盛公园结下了不解之缘。“幽静、美丽、安逸!”他将对万盛公园的爱慕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习惯,自此,但凡晴天都会来公园健身、与其他游人聊天,收获了健康和快乐,也结识了许多朋友。万盛公园,这座万盛最早的城市公园,历经数十载风雨,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万盛人的童年与青春,承载着万盛的历史与市民的情感,记录下人们最简单的快乐、最纯真的幸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a.com/mfrfb/11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