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新郎又被叫做新郎官
白癜风专项援助活动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020/5777828.html 《诗经》有云: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寥寥几字,便勾勒出喜气洋洋、男婚女嫁的一派兴旺景象。中国在夏商时期就形成了婚姻礼俗,由于古时常在黄昏时刻举行娶妻之礼,有“昏礼”之称。 自古以来人们对婚礼都非常重视,在这一天人们盛装打扮,庆祝这人生大事,在婚服上汇聚了众多的美好祝福。近几年来,越来越多人在婚礼上选择传统婚服,凤冠霞帔之精美亦惊艳了无数人。 中国的传统婚服不仅华美,更是凝聚着古老东方文化的厚重和独特,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份已延续千年,独属于中国人的爱意吧。 壹 唐:热烈与绚丽 大唐盛世作为中国古代最辉煌的朝代,唐朝人的观念前所未有的开放多元,而这种开放亦体现在服装、民俗以及婚姻制度上。 敦煌莫高窟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择偶标准”。 尽管在唐朝初期门第观念尚重,但在唐中后期则更看重一个人是否有才华。 倘若新婿能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夫贵则妻荣,那可不是妥妥的潜力股嘛。 因此随着科举制的兴起,唐代逐渐出现了“榜下择婿”的现象。 而“郎才女貌”这种择偶搭配也是形成于唐代,并流传至今。 仇英《观榜图》 唐朝婚礼隆重又充满仪式感。 虽然唐高宗李渊对各阶层的服装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际上,婚礼这天人们可以穿着比日常生活更高一级的礼服。 莫高窟 古人极为重视礼仪,而婚礼作为人生五礼之一的婚礼,更是被古人所重视。 婚礼这天人们可以穿着盛装举办仪式,这种为了显示婚礼的贵盛而临时性地超越日常礼制规定的情况,称之为“摄盛”。 时至今日,我们仍能在婚礼上见到一些摄盛的做法。 比如迎娶新娘时租或者借的婚车。 这些婚车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名牌高档车”,往往超越了新郎自身的社会地位和财力水平,使用这样豪华婚车阵仗,用以表达对婚姻的重视。 婚车 那么摄盛体现在唐朝的婚礼上,就是无论新郎是什么身份,都可以穿超越自身等级的官袍。 所以这就是为何新郎会有“新郎官”之称,亦有说法“结婚这一天穿官袍,以示这种婚姻关系得到了官府的支持和重视”。 相比于前朝的庄重,唐朝女子的婚服更接地气,多了份热烈与喜庆。 唐朝时女子服饰流行襦裙制,这是一种由短上衣和裙子组成的一套装束。 以敦煌壁画中新娘的着装为例,上衣大概有两层,内有白色中单,外有大袖襦衫,下着红色高腰或齐胸曳地裙,配以披帛。 色彩上,唐朝女子的婚服是青绿色的,“绿”同“禄”,有祝福之意。 大唐的女子喜爱红色,亦喜欢红配绿。 这是一种极为浓郁、强烈的配色,唐朝婚服红与绿的大胆配色冲撞出绚丽的大唐气象! 敦煌莫高窟第33窟婚娶图 在唐朝的婚礼,也是非常考验才华的。 大概是新娘因不舍娘家而不肯出门,焦灼的夫家会带领数十人前去催妆,催促新娘子快些化妆出门来。 《梅花仕女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那怎么个催法?当然是夸呀。 唐朝是一个诗意的朝代,这种诗意也浸透到了唐代婚礼中。 催妆之礼在唐朝的盛行,于是出现了许多优美的催妆诗。 唐代诗人贾岛曾有云: “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阳台近镜台。 谁道芙蓉水中种?青铜镜里一枝开。” 虽为催妆诗,实际上却是赞扬新娘如水中芙蓉一样美丽动人。 这种喜庆而有趣的催妆礼一直流传后世。 《知否》催妆诗 大抵是害羞,化完妆的新娘会以扇遮面出门,等婚礼结束后才要撤掉,这一习俗又称“却扇礼”。 这也是唐朝婚礼中普遍流行的习俗之一。 接着来到新人举行婚礼的场所——青庐。 青庐,又名“百子帐”,是在屋门之外设立青布幔的帐篷,唐朝的新人在里面进行交拜迎妇。 敦煌莫高窟图中有青庐 在青庐之中,新人会各自剪下自己长发一绺,共同放进锦囊之中,寓意“结发夫妻”。 这“结发礼”的锦囊,也可以作为信物,以示同心偕老,颇为浪漫。 当繁琐的仪式结束后,新婚夫妇入洞房,此时会进行“撒帐”。 新人对拜后坐于床榻上,会有人向新人撒掷金钱彩果,取富贵多子之意。 唐代金山公主下嫁时,更是专门铸造刻有“长命富贵”的撒帐钱。 撒帐习俗 唐朝的婚礼极为奢华,且节目繁多。 直至闹洞房之后,红烛过半,夜已深沉,新人方得安寝. 待第二天东方吐白,朝阳冉冉升起,唐朝新人的相亲相爱婚姻生活就此开启。 贰 宋:清雅与秀丽 宋人在婚姻选择上更加注重伦理和道德标准。 不难想象,正是宋代上层社会对正宗儒学思想的宣扬,宋人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转变。 宋代崇尚儒雅,温婉的服饰风格。于是在整体的审美选择上更加简约、质朴、自然。 《清平乐》 与唐代相比较少了些绚丽明艳,但更多了些典雅庄重。 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云: “先一日或是日早,下催妆冠帔花粉,女家回公裳花幞头之类。” 而这冠帔花粉和公裳花幞头是新人成亲前互送的礼物。 宋代男方家会在“亲迎”前三天会送礼物到女家,包括首饰、花粉等以供新娘化妆使用,而女方家则回送男装和扎着彩色饰带的礼帽表示收到了信息。 这些礼物都会在之后的婚礼上隆重登场。 宋朝首饰金竹叶桥梁式钗东阳市博物馆藏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宋朝新人的婚服。 宋代规定男子婚娶可假以九品幞头公服,新郎的穿着可以从《宋史·舆服志》中一探究竟,书曰: “元丰元年,去青不用,阶官至四品服紫,至六品服绯,皆象笏,佩鱼,九品以上则服绿,笏以木” 在婚娶之日,新郎头戴幞头,身穿大袖长袍的绿色九品官服,腰系革带,带饰佩鱼,脚着乌皮革靴。 宋代女子婚嫁服饰基本沿袭唐代形制,比如宋朝皇族婚娶依旧沿用青色系的翟衣。 腰带、蔽膝、鞋袜都是青色调的,领口、袖口、下摆有红色云龙纹样镶边。 宋高宗后坐像轴 但宋代女子的婚服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改变。 比如色彩上虽然也有红绿相撞的配色,但更多会选择纯度和饱和度较低的色彩。 总体色彩倾向于柔和清淡、典雅庄重,基本上以素雅色调为主,更加强调本色。 而在宋代后期,红色的女子婚服逐渐出现。 新娘的服装我们可以从《梦梁录·娶妇》中得知一二: “更言士宦,亦送销金大袖,黄罗销金裙,缎红长裙,或红素罗大袖缎亦得。” 可见宋代女性婚嫁礼服的形制是大袖、下着长裙、外披霞帔。 大袖因两袖宽大及膝而得名。 对于宋朝女子来说,大袖是属于大礼服,一般只在婚礼、受封等重要或特定的场合使用。 宋朝婚服最具特色的改变——霞帔,是在唐朝“披帛”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其样式为狭长形,绣有纹样,使用时自领后绕至胸前,披肩而下。 正面的下端系一枚用金或玉制成的坠子用以固定,不像披帛那样随风飘曳。 下面用以固定所系的坠子被称为“帔坠”,主要质地是金、银、银鎏金,纹饰主要以禽、花卉为主。 而这“帔坠”也是宋朝人婚娶时所需准备的“三金”之一。南宋时期嫁娶时男方需准备三金,即: “论聘礼,富贵之家当备三金送之,则金钏、金镯、金帔坠者是也”。 宋镂空双鱼纹金帔坠 婚礼之物处处显精心。鲤鱼为南宋婚俗中的吉物,而将双鲤饰于帔坠之上,则是寄托了美好的寓意,所谓“殷勤寄双鲤,梦想入君怀”。 宋苏汉臣《靓妆仕女图》局部波士顿美术馆 当新娘盛装打扮后,乘上花轿,典礼正式在夫家开始。 新人下车时,脚不能踩地,要走在青布条或者毡席上。 此时会有人手持装有谷物、豆子、金钱的米斗站立两侧,祝贺之后望门而撒。 新娘进门前要先跨马鞍,而后登堂入室。 入室后要进行“拜堂”活动,新婚夫妇会手牵同心结,又称牵巾,表示夫妇已连成一体,也象征两人从此将紧紧结合。 在洞房之内,新婚夫妇还会共饮交杯酒,交杯酒又称合卺(jin)之礼,先秦之时就有了,沿袭至宋朝,有一个有趣的小活动。 那便是宋朝新人在饮完交杯酒后,会将杯盏投掷于床下,使之一仰一覆为大吉,夫妻和谐。 饮完交杯酒后,将杯盏一仰一合放置 不过投掷的成功率并不是很高,便干脆直接在饮酒后将酒杯一仰一合放在床下,取吉祥之意。 叁 明:烟火与喧嚣 时间流转至明朝。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建国之后发了一道《衣冠复古诏》,即“诏复衣冠如唐制”“悉复中国之旧矣”。 朱元璋画像 尽管明代沿用唐宋之制,但随着广大人民自身意识的觉醒和对美的追求,明代的服饰已呈现出张扬个性、追新求异的繁荣景象。明朝可谓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集大成者,同时也造就了中国传统婚服发展的高峰时期。 明朝的彩绣龙凤大红吉服、凤冠霞帔以及大红盖头,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明代曹国长公主朱佛女 明制服饰因其雍容华贵、大气端庄的风格颇受现代人的喜爱,那明朝人穿的婚服是什么样? 《醒世姻缘传》中对婚礼场景有这样的描述: “狄希陈公服乘马,簪花披红,童寄姐穿着大红纻丝麒麟通袖袍儿,素光银带,盖着文王百子锦袱,四人大轿,十二名鼓手,迎娶到寓。” 明朝官员男子婚娶时,会带“簪花”的乌纱帽和胸背缀以本品级补子的大红圆领袍 普通男子可以穿青绿色的九品幞头官服,或着交领、大袖袍,左右开衩,缀以形制为双摆在内的道袍作为婚礼吉服。 另外,明朝男子娶亲时在肩部斜披一幅红色锦缎,称为“披红”或“挂彩”,表示喜庆或光荣。 平民女子婚礼通常戴髻或金冠,穿大红袍或袄衫,头上罩红盖头,出嫁时可僭越享受贵妇凤冠霞帔的衣装殊荣。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之前凤冠霞帔只有皇家或者命妇才能穿戴,而在明朝,平民也可以在婚礼上穿戴凤冠霞帔,虽没有明文规定,据猜测是得到了朱元璋的默许。 明朝新娘的婚服,常见的组合有真红对襟大袖衫、凤冠霞帔、官绿裙和红缎绣花鞋等。 提起中国传统婚服的色彩,许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红色。 其实婚服尚红,是直到明朝才真正得到确立的。 在明之前,周代婚服多为玄黑色,魏晋一度出现白色,而到了唐宋则取青色、红色,那红色是怎么在明朝获得推崇的? 孝靖皇后的罗地洒线绣百子衣明下图为复制品 历朝历代讲究五行之说,明朝为火德,皇帝朱姓亦有红色之意,国家政治和文化中都提倡使用红色。 如朝阳般富生命力的红色,象征吉祥、幸福、喜庆,也寓意着生命、爱情的美好。 明·邢玠夫妇 渐渐的,红色文化就渗透到了中国的各个方面成了民族的代表。 尾 千年婚服 中国人的婚服已有千年历史。 自周朝便有了形制,历经不同朝代的演变,从唐的奢侈华丽到宋的精致秀丽,再到明朝的庄重大气。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精彩。 锦衣华服,金妆玉琢,把东方美展现得淋漓尽致的中华婚服,承载了千年来中华民族对家庭的重视和对未来的向往。 婚服之上,所蕴含的传统元素寓意已不仅仅局限于新婚之喜。 亦包含了幸福美满、成双成对、白头偕老和早生贵子等内在誓言。 如果问中国老祖宗的浪漫是什么? 那大概就是——“许你凤冠霞帔一世无忧,此生清风明月长伴天涯。” 华夏衣冠 中国古称“华夏”,何为“华夏”? 礼仪之大,故称夏 服章之美,谓之华 让我们共同回眸凝望这“服章之美” 在这凝聚着几千年延绵不断的中华文明中 与美学精神不期而遇 来源:博物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a.com/mfrfb/10893.html
- 上一篇文章: 帘幕与五湖读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
- 下一篇文章: 2022博美北京网拍第二十六期绮珍